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阿道夫希特勒【二战中希特勒有多残暴?送上万未成年孩子上战场,被俘后痛哭求饶】

阿道夫希特勒【二战中希特勒有多残暴?送上万未成年孩子上战场,被俘后痛哭求饶】

时间:2024-08-11 17:16:34阅读:

阿道夫希特勒【二战中希特勒有多残暴?送上万未成年孩子上战场,被俘后痛哭求饶】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首宏大史诗,是一场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也是到目前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

这场声势浩大的战争中,诞生了一支支战力强劲的部队,他们将生命在战场定格,也让后辈人更深刻地体会“世界和平”四个字的分量!

在德国的部队中,有这样一支特殊的部队——“青年”装甲师。

士兵们的平均年龄只有十几岁,日常配给为牛奶、糖果,因为士兵们还在长身体,战时这支部队被称为“童子军”

图青年团在了解这支特殊的部队前,我们先了解一个组织——“”青年团。

众所周知,阿道夫·,德国的元首,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

作为一心想打造自己的“帝国”的野心家,的心中早早就有了一个念头:谁拥有青年,谁就拥有未来。

所以在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影响爱国新青年的时候,1922年,远在德国的组织成立了“党青年协会”

1923年,因为在慕尼黑发起,被判入狱,他所创立的“党青年协会”也暂时停止活动。出狱后,重建“党青年协会”,并将其更名为“青年团”

图法律系大学生格鲁贝尔被任命为青年团的领袖,负责掌管青年团的所有事务。格鲁贝尔,是的狂热粉丝,他已经被的思想完全洗脑。

在格鲁贝尔的努力下,青年团很快从1926年的700人,发展到1930年的2.5万人,短短4年的时间里,青年团的人数猛增,而其中,最大的团员也才只有18岁,最小的才只有10岁。

席腊赫与格鲁贝尔一样,都是的追随者,不同的是,席腊赫更深得的赏识,当他初次与见面,就情绪激动地流下眼泪,当即夸赞,这自然让高兴不已。

图巴尔杜·冯·席腊赫于是,在席腊赫出现后,格鲁贝尔就失去了青年团领袖的位子。席腊赫当上领袖后,采用哄骗、威胁等各种各样的办法,招揽青年,吞并其他青年组织,在席腊赫几乎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下,青年团的人数很快暴涨到上百万。

除了招揽更多青年人进团,席腊赫还对这些涉世未深的孩子们进行管理,他要求,除了平时的上课时间,每到周六,孩子们必须参加所谓的“野营活动”

这野营活动并不是让孩子们做游戏,而是组织他们进行军事训练,包括如果快速从摩托车上安全跳下来、如何使用工具剪断铁丝网、如果使用射击.

显然,这些军事训练与孩子们的年龄极不匹配,但他们年纪小,对于这些训练极有好奇心,所以也乐此不疲。而这长期的军事训练,更为他们日后参战打下基础!

这个年纪的孩子思想原本就不成熟,在青年团中,他们又受到思想的影响,很容易被洗脑,在席腊赫的灌输下,孩子们成为的忠实拥护者。

图二战1939年,德国向波兰发起进攻,随后英国、法国也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青年团中,凡14岁以上的青年被组织起来,加入消防队、防空部队的工作,为那些德国士兵做些后勤工作,这只是一群孩子,此时还没有被组长一支完整的部队。

的法西斯主义当然会得到世界人民的强烈反抗,在世界各地迅速掀起反对法西斯的正义战斗。到1943年,随着战争的持续发展,德国军队受到重击,前线兵力亟需补充。

德国军官特洛勃·伯格尔盯上了青年们,他建议:从青年团中,征召1926年出生的少年们,组建一个装甲师部队,加入战争。

也就是,他们要一群未满18岁的少年上战场,这几乎等同于让他们去“送死”,家长们虽然接受少年们之前接受军事训练,但上阵打仗,家长们则激烈反对。

图训练中的青年团和当初的席腊赫一样,伯格尔也开始玩起了“手段”,他下令,摆在适龄少年们面前的,只有两种选择:第一,不上战场,参加劳役。

第二,上战场,加入部队。

虽说是两种选择,但若选择前者,基本上意味着,他们极大可能面对辱骂、殴打、关押等各种不公待遇,即使逃离了战争的苦,日子也极其难过。

伯格尔的做法让少年们几乎别无选择,在他一系列的“恶劣操作”下,上千名士兵被召集了起来。

图弗里茨·维特1943年6月,下达命令,正式组建第12“青年团”装甲师部队。

起初,伯格尔认为,这支队伍能召集来这么多人都是自己的“功劳”,自己理应当师长,但显然,有自己的想法,他并没有任用伯格尔,而是选择之前上过战场的弗里茨·维特。

维特为师长,又陆陆续续从其他部队中抽调来一部分人,来做“青年团”装甲师部队中的高级军官。

1943年12月,经过人员的补充、半年的训练,“青年团”装甲师达到2.1万人,就这样,一支人员众多、年龄最小、装备齐全的部队集结而成。

一群本应“意气风发”的少年,被带上战场.

1944年6月6日,伴随着一阵阵席卷而来的轰鸣声、炮弹声,“青年团”装甲师的少年们被惊醒。

盟军渡过英吉利海峡,抢滩登陆诺曼底,向“德国”发起攻势。

图诺曼底登陆战役战场“青年团”装甲师的士兵得到命令,即刻赶往诺曼底以东地区,协同其他部队进行作战。但显然,他们的诺曼底之战并不顺利。

盟军取得制空权的强大优势,青年团的士兵们为躲避打击,在壕沟里躲避数小时,战力、物资得到消耗。

6月7日,青年团的士兵们又受命前往卡昂,卡昂是法国北部的一座城市,在诺曼底战役中,卡昂首当其冲。

盟军攻势很猛,作为“青年团”装甲师的前锋部队,库尔特·迈尔率领的第25装甲掷弹兵团已经率先抵达,与盟军作战。

青年团的士兵们赶到后,也加入战斗,双方的士兵们抱在一起激烈作战,不惜同归于尽,“青年团”装甲师的士兵们虽然是一群少年,但他们在战场上“残杀”的模样让很多人都为之惊讶。

要知道,在主导的长期军事训练下,这些原本就涉世未深的少年在战场上也形成了一种狂暴的作战方法。

图卡昂解放少年们的“狂暴”有多么让人讶异呢?

在卡昂的一块阵地上,两位英国士兵发现了一个身负重伤的少年,按照道理,他们是敌对的,是水火不容的,但那两位英国士兵看着少年年纪尚小,又负伤在身,便动了恻隐之心。

英国士兵试图为少年包扎,不料少年毅然扯开绷带,拖着重伤的身体爬到衣服旁边,就在英国士兵疑惑他要干什么时,少年从衣服中掏出,瞄准两个想要救他的英国士兵。

英国士兵眼疾手快,夺过少年手里的,没有救他,也没有伤他,让他留下来自生自灭。

就连南征北战数年的英国士兵也想不到,一些还未满十八岁的少年为何表现出这样强烈的执拗与暴烈,这不是“坚贞不屈”,更像是一种“盲目的狂热”

想来,这与野心勃勃的、不择手段的青年团长官、长此以往的黑暗军事训练有逃脱不开的关系。

两个多月的诺曼底战役,盟军大获全胜。诺曼底登陆后,“德国”陷入两面作战,将最终加速“德国”提前无条件投降。

图汉斯·格奥尔·格亨克汉斯·格奥尔·格亨克,是“青年团”中的一个少年,格亨克被迫走上战场后,由于经验不足,在1945年的维也纳战役中被俘虏。

受思想的影响,“德国”的部队里常见虐待战俘的现象,青年团里也司空见惯。可想而知,当格亨克被俘虏后,他的心里充满恐惧。

盟军问格亨克:“你想选择怎样的死法?”格亨克早已被吓得惊慌失措,一边失声痛哭,一边求饶般地喊着:“请救救我。”格亨克凄惨的哭声让盟军的心软了下来,看着眼泪稚嫩的、没有打过仗的少年,盟军最终没有动手,还递给他一块面包。

在“青年团”装甲师部队中,经历格亨克如此命运的少年不计其数,他们有的被可怜,然后活了下来,有的直接将生命留在战场。

可事实上他们只是一群稚气未脱的少年,如果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犯下重重“罪行”,这群少年本应在家中享受平静、快乐的生活。

可以说,这些经历残酷战争的少年们是野心的无辜牺牲品。值得一提的是,在被“恶劣思想”荼毒的青年团中,也有“觉醒的少年”

图哭泣的汉斯·格奥尔·格亨克汉斯·绍尔和苏菲·绍尔是一对兄妹,1933年时,他们进入青年团。

经受过青年团的教育后,汉斯、苏菲渐渐意识到,他们宣扬的所谓“主义”,以及一系列狂暴的思想,并非自己所追求的,他们接受过教育,慢慢地对所推崇的这种思想有了反抗之意。

汉斯在慕尼黑大学读书,兄妹俩就在慕尼黑大学建立一个反对的组织,命名为“白玫瑰”

当全世界人民正在为反对法西斯顽强抗争时,为了让更多人意识到“主义”的真面目,不被蒙骗,汉斯、苏菲在慕尼黑大学制作、派发传单,揭发他们荼毒青年思想、残害他人、企图发动战争的恶劣行为。

图汉斯·绍尔可恶的“主义”又怎能容忍他们这样做,很快,汉斯、苏菲就被抓捕,站在所谓的“党人民法庭”上接受审判。

1943年2月18日,汉斯、苏菲兄妹被判处死刑。4天后,也就是2月22日,他们被执行“斩首”

在走向断头台的最后一刻,汉斯大喊“自由万岁”,然后毅然献出生命,这一年,汉斯、苏菲才只有二十出头。

汉斯、苏菲兄妹被杀害后,也有很多反对“”的白玫瑰成员也被杀害。

让人欣慰的是,作为反抗“主义”的斗士,汉斯、苏菲兄妹的故事没有被人遗忘。

图苏菲·绍尔结果出来,汉斯、苏菲兄妹榜上有名。在此,我们仅列举榜单前10名。

第1,康拉德·阿登纳第2,马丁·路德第3,卡尔·马克思第4,苏菲·绍尔和汉斯·绍尔第5,维利·勃兰特第6,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第7,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第8,约翰内斯·古腾堡第9,奥托·冯·俾斯麦第10,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能够看出,汉斯、苏菲兄妹位列第三,他们勇敢反抗“”的英勇事迹、不屈精神被后辈们所铭记。在汉斯就读过的慕尼黑大学门前,矗立着一座白玫瑰纪念碑,来纪念这些为反对“”做出牺牲的青年们。

图慕尼黑大学里的浮雕——白玫瑰组织曾散发的传单“”是这样地令人深恶痛绝,而也终将为他犯下的罪行付出代价。

再说回这支“青年团”装甲师:自1943年成立后,“青年团”装甲师的士兵经历战争、休整、对不同地区发起进攻,并经历一场又一场的失败,青年团士兵的人数在逐渐减少。

1944年的阿登战役后,再次品尝到失败的滋味,不甘失败的他下令,要求“青年团”装甲师的士兵们悄然前往匈牙利。

1945年3月6日,战后七拼八凑的“青年团”装甲师向防守在匈牙利的盟军发起进攻,然而盟军早已构筑好严密的防御体系,“青年团”很快就被打得支离破碎,仓皇逃窜。

图青年团的青年们5月8日,“青年团”装甲师残余的士兵不得不投降,盟军向他们提出三个条件:第一,交出所有武器;第二,坦克和装甲车炮口指向天空;第三,所有车辆必须挂上白旗。

时任师长的胡戈·克拉斯只答应了前两个条件,拒绝了最后一个条件。至此,“青年团”的战场生涯全部结束。

而在“青年团”投降之前,1945年4月30日的下午,犯下罄竹难书罪行的开枪自杀。

图德国签署投降书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

这场反对反法西斯的正义之战,最终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战胜法西斯告终。

而当初组建时有上万人的“青年团”,到最后也只有不到五百人活了下来,那些稚气未脱、却行事狂暴的少年们,最终成为这场残酷战争的“牺牲品”

图新青年昨日的“青年团”,让今日之我们更清楚和平的意义。

在那个水深火热的年代里,新青年觉醒,以救国救民为己任。在如今的和平年代,我们的新青年奋发有为,为建设朝气蓬勃的祖国而奋斗。

新世代青年,要比那些“童子军”幸运,我们珍惜今天的和平,生在红旗下,长在春天里,青春不负国,青春不负家!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0143424@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