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景舟,原名景洲,后改名为景舟。别称曼希、瘦萍、武陵逸人、荆南山樵,自号壶叟、老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宜兴紫砂名艺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顾景舟曾自创堂号为自怡轩。他在壶艺上的成就极高,技巧精湛,且取材甚广。可说是近代陶艺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所享的声誉可媲美明代的时大彬,世称“一代宗师”“壶艺泰斗”
20岁左右,曾应上海郎氏艺苑聘请,仿古作陶,所仿清陈鸣远款的龙凤把嘴壶和竹笋小盂因技艺高超,竟被作为陈鸣远的传器为故宫博物院及南京博物院所收藏,直到几十年后他为北京故宫博物院及南京博物院紫砂藏品作鉴定时才发现原来是自己的作品。这一时期可以说是顾景舟制壶生涯中一个最重要的转折点。因为他有幸接触到了一大批古代名家的珍品,他每遇历代名作,都反复揣摩,悉心研究,吸取并掌握了中国陶艺的博大精华。据传顾景舟曾用家传本山老泥做一枚紫砂茶宠双狮戏球,乃不可多得之传世极品。
1954年10月,他响应号召,积极参与汤渡陶业生产合作社紫砂生产工厂的组建筹划工作。
1955年1月,建社就绪,立即着手负责“紫砂工艺班”的招生和技术辅导的育才重任,培养出现今的很多位高级工艺美术人才。
1958年,他积极参与了紫砂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
1959年,被任命为宜兴紫砂厂技术研究室副主任和技术股副股长,并参与北京江苏厅的布置设计工作,设计了一批大型的茶具及高档花盆。
顾景舟1980年,在他的支持及参与下,专门建立“紫砂特艺班”按香港收藏家罗桂样的供样,复制历史名作,并挑选工艺师和高级工艺师每周为特艺班学员上课,奠定了紫砂技术水平跃上新台阶的基础。
1981年,顾景舟在港为罗桂祥博士、紫砂陶艺收藏家加冕,为收藏的两百件藏品作出鉴定,并开办紫砂陶艺讲座。他的博学,对作品的精辟分析,给许多国家的学者和鉴赏家留下深刻的印象。顾景舟曾三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他的作品受到国内外同仁的高度评价。
顾景舟紫砂云肩如意三头茶具1982年,被国家评定为工艺美术师。
1988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授予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1989年,晋升为高级工艺美术师。“宜兴紫砂”被国家评定为质量银质奖后,他又亲自设计指导一批紫砂精品,参加全国性的展评活动,促使“方圆牌”高级紫砂茶具被国家评定为“金质奖”同年,赴香港办展之际,他为紫砂陶艺爱好者又作了专题讲座,并参加评奖活动。
顾景舟(10张)顾景舟顾景舟在壶艺上的成就顾景舟所创作的数十种壶型堪称件件精品。其在壶艺上的成就极高,技巧精湛,且取材甚广,可说是近代陶艺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所享的声誉可比明代的时大彬。其作品特色是,整体造型古朴典雅,形器雄健严谨,线条流畅和谐,大雅而深意无穷,散发浓郁的东方艺术特色,所制之器脱俗朴雅,仪态纷呈,堪称“集紫艺之大成,刷一代纤巧糜繁之风”,被海内外艺术界专家誉为“壶艺泰斗”顾景舟一生制作的紫砂壶数量不是很多,他有时好几年才做一批壶,而且个个要求质量上乘,不满意的都要毁掉,因此他的作品价格都在几十万到几百万元。
顾景舟汉铎壶顾老的紫砂作品以茗壶为主,年轻时先由方器入手,兼做圆器,随着其与书画界的交往,逐渐偏重光素器型的制作,最后是以几何形壶奠定其个人风格,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创作方向。他还与名画家韩美林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张守智教授合作制壶,为砂壶的发展注入现代美学概念。开创紫砂茗壶造型的新意境。
播报顾景舟的徒弟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钱丽媛,中国陶艺大师李昌鸿、周桂珍,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沈蘧华、潘持平、张红华等。
顾景舟生平最爱用井底槽青制壶,也是他将这款泥料推广至海外全球,尤以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地,让宜兴紫砂壶的知名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黄龙山4号井,在黄龙山五个矿井中,不仅开采量是最大的,而且泥料品质优良,出产优质的紫砂矿石,是紫砂矿料的圣地。
井底槽青1972年,在黄龙山西侧建4号矿井,分层开采,每层高约7米,1997年10月停止开采。
其矿料外观呈现紫红色,紫中泛红,致密块状,质地坚硬。多数断面由于氧化铁缺失,有灰绿色的斑点,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鸡眼”,这是底槽青原矿最为显著的特征。
鸡眼根据泥层深浅不同,底槽青有老、嫩之分。矿料越老,云母含量极高遂又称作“满天星”,并砂性重,成型较酥,耐火温度也越高,收缩率也越小。
井底槽清成品泥质顾景舟1932年,在家从祖母邵氏学艺,始用印:墨缘斋、墨缘斋景堂制、景记、景洲、武陵逸人1942年,印有自怡轩、自怡轩主人、得一日闲为我福、足吾所好玩而老焉、曼晞、曼晞陶艺,并磨去"武陵逸人"印。
1944年,始用印:瘦萍、老萍、1948年,始用印:荆南山樵、荆山壶隐1955年,始用闲章:啜墨看茶1984年,始用印:景舟七十后作,壶叟、20世纪90年代,刻了最后一方印章:生于乙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