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我党的得力干将,那是我党历史上的巨大损失。
然而,最悲痛的大概是一条条活生生的生命,就这样消失在意外中。那架飞机上遇难的人,最小的才2岁。
博古在39岁那年,就被空难夺去了生命,只留下了他的爱妻张越霞,和他六个孩子,在这世上艰难地生活着。
博古原名秦邦宪,出生于书香门第,很早便加入了,24岁从苏联留学归来的他,是别人眼中年轻有为的才子。
博古曾历任中央组织部部长、长江局组织部部长等职务,协助过周恩来解决西安事变。
在和国民的谈判中,逻辑严密,无懈可击,坚持底线的同时为我党争取到了更大的利益。
此外,他还翻译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正是因为有博古的孜孜不倦,我党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研究才能步步深入。
当天,山雾沉沉,天空乌云密布,还下着蒙蒙细雨,能见度不高。
但党内的同志们,听闻从重庆回来的飞机会准时到达延安,早早就在机场等候,博古的妻子张越霞也带着侄子来到了机场迎接丈夫。
飞机并没有在下午两点时准时到达,机场的人们渐渐焦躁不安起来,猜测是否发生了什么事。
五点时,在延安的上空仍没有见到飞机的踪影。
到了11日,不幸的消息传到了延安——飞机在经过山西兴县南海拔两千米的黑茶山时撞山坠毁,机上人员全部遇难,博古当时仅39岁。
各个根据地的同志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都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中。
周恩来总理接到电报后,只感觉钻心地疼痛,全然抑制不住自己的泪水,在场的人也跟着哭了起来。
飞机上遇难的同志,人们称他们为“四八”烈士,毛主席亲自为这些烈士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
延安东关机场的西北角建起了烈士陵园,他们就长眠在那里。
运送灵柩的队伍浩浩荡荡,翻山越岭间,许多村民都拦住灵柩烧纸祭奠,一位老婆婆为了祭拜烈士,还带着几个年幼的孙子,在寒风中带着纸钱等了一个多小时。
逝者永远闭上了眼,更加痛苦的是活着的人。
张越霞捧着博古的遗像,身着孝服,身后跟着几个尚且年幼的孩子。
她目光暗淡,仿佛再也流不出一滴眼泪来,那个她心爱的丈夫,音容笑貌都还在她眼前,她始终不敢相信他就这么离她而去了。
博古和张越霞两人,都不是对方在婚姻中的第一任伴侣,可在革命的火光中,他们相知相许,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博古的第一任妻子名叫刘群先,两人在莫斯科留学时相识,而后渐渐走到了一起。
刘群先聪明干练,还很能吃苦,曾是无锡妇女运动的先驱,长征期间担任妇女队队长,保证妇女队的队员们没有一个伤病、没有一个掉队。
此外,她还曾在短短十天之内替红军队伍筹来十万斤粮食。
刘群先和博古生下了五个孩子,分别是长子大秦刚,长女秦摩亚,次女秦新华,小儿子小秦刚,小女儿秦吉玛。
战乱的年代中,几个孩子随着父母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岁月本就艰难,刘群先还因为常年奔波受苦,染上了重病。
组织打算送刘群先到苏联治病,她却自己觉得把病治好的希望很微小,不想连累正值壮年的丈夫,于是在前往苏联之前主动和博古解除婚约。
到苏联以后,她才知道自己再次怀了孕,身患重病还坚持生下小女儿秦吉玛。
1942年,刘群先在苏联卫国战争中死于轰炸,年仅35岁,后来,另外一个女人走进了博古的生命中。
张越霞也是一个老革命了,她出生于农民家庭,小的时候还差点因为家中过于贫困被卖作童养媳,好在年长的哥哥心疼这个妹妹,坚决不让父亲把妹妹卖做童养媳。
哥哥对张越霞不错,把她接到身边照顾,也愿意尽心尽力地供养这个妹妹上学。
张越霞却不是一个“安分”的女子,读高小时,她就曾被校方开除。
1926年,她开始参加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次年加入中国,一直为了革命工作舍生忘死。
在进行地下工作时,张越霞为了执行任务,和同乡张纪恩结为假夫妻。
两人租了一个临街的二层小楼,一楼是杂货铺,而二楼表面是他们的起居室,实际上是我党的秘密联络点。
张越霞和张纪恩以夫妻的名义生活了三年,一起完成了许多危险任务,一次又一次渡过难关,逐渐产生了感情,就这样从假夫妻变成了真夫妻。
1931年,张越霞和张纪恩由于叛徒出卖,秘密联络点暴露,两个人锒铛入狱。
张越霞有着他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勇气,在狱中以坚毅的意志忍受着敌人的严刑拷打,始终坚守着自己的革命理想。
对自己知道的事情只字未提,一直坚持说自己不是什么革命人士,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妇女。
张纪恩则与张越霞不同,他的意志尚不及妻子,在严刑拷打下遭受摧残,同时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最终产生变节行为,将自己的身份和盘托出。
张越霞知道张纪恩变节后,很是心寒,被救出狱后,张越霞立刻和张纪恩断了关系,两人因为革命走到了一起,也因为革命走到了尽头。
1934年,张越霞到上海与组织交接工作,暴露了自己的身份,再次被捕入狱。
三年前的她在狱中没有透露只言片语,三年后也一样。
她一直被关押在上海的监狱,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两党结成统一战线,她才被放出来。
出狱后,张越霞稍作调整,再次投入到了革命事业中。
她被上级安排到武汉工作,担任组织干事,也正是在武汉,张越霞和博古相知相识。
那时,博古担任组织部部长,也就是张越霞的上级。
1938年,武汉失守,博古、张越霞等人辗转到达重庆,继续着组织宣传的工作。
共同工作的岁月里,博古和张越霞都被对方吸引,博古喜欢张越霞身上那股坚忍不拔的劲儿,喜欢她的乐观和独立。
张越霞则倾慕于博古的才华,觉得他是一个真正做到了博古通今的人。
两个人又因为此前都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对待感情从此小心翼翼,不敢向对方表明心意。
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人和人之间是最容易走到一起的,他们终究抵挡不住内心的感情,走到了一起。
在获得组织同意后,他们正式结成了夫妻。
婚后,张越霞和博古生下了一个儿子秦铁,身为继母,张越霞并没有偏爱自己的孩子。
她对待博古和前妻生的孩子也一视同仁,悉心照顾他们,教他们识字,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几个孩子也渐渐放下了防备,接受了张越霞。
张越霞和博古的甜蜜生活仅持续了七年,一切都随着博古的死亡而告终。
博古去世时,张越霞不过35岁,很多人都劝她趁着年轻改嫁。
但她看着身边几个年幼的孩子,认为如果自己改嫁的话,她们就成了真正的孤儿,于是,她下定决心,终生不再嫁人,要全心全意照顾这些孩子。
当时,张越霞身边只有三个孩子——9岁的小秦刚、8岁的秦新华还有6岁的秦铁,其中也只有秦铁是她亲生的。
她感念小秦刚和秦新华父母都逝世了,而秦铁至少还有自己这个亲生母亲在身边,所以对待小秦刚和秦新华这对刘群先留下的儿女,她反而更加上心。
一个女人带着三个孩子生活,相当于以柔弱的肩膀,担负起父亲和母亲的双重责任。
以张越霞一个人的工资,难以支撑生活,只有她知道自己到底吃了多少苦。
组织上知道后,每个月给三个孩子分别补贴二十元,也就是多了六十元的补助,一家人的日子才渐渐好了起来。
后来,张越霞得知,博古还有三个孩子流落在外,她决定不顾一切也要找到那三个孩子,不让这些孩子受到伤害。
博古和刘群先的长子大秦刚出生后不久,就被母亲送到无锡照料,长大后跟着叔叔前往香港,后来一直留在广州。
张越霞多方打听,才在广州找到了大秦刚。
彼时,他已是一个健壮的小伙子,可从来没有过一个完整且温暖的家庭,当张越霞找到他,并且告诉他“从此我便是你母亲”的时候,这个少年流下了眼泪。
长女秦摩亚出生还不到一个月时,红军长征就开始了,刘群先把还在襁褓中的女儿寄养在姐姐刘素芝家,然后便前往中央苏区。
刘素芝家穷得很,加上秦摩亚,八个小孩挤住在三四平方米的阴暗小楼内生活。
秦摩亚高小毕业后,为了贴补家用,到日本人的工厂做童工。
一个重庆人骗她说,她的母亲在重庆,跟着他走可以找到妈妈,思母心切的她被骗到了重庆,在一个商人家里当佣人,受尽了苦楚。
重庆解放后,秦摩亚碰了碰运气,给姨妈刘素芝寄了封信,刘素芝这才知道侄女的下落。
恰好这时候张越霞在国家的帮助下,多方寻找秦摩亚,在刘素芝那里得知秦摩亚的下落后,历经千辛万苦把她接到了北京照顾。
关于博古和刘群先的小女儿秦吉玛的存在,张越霞也是听从苏联回来的朋友说的,博古到死也不知道自己有一个在苏联的小女儿。
秦吉玛出生不久,就因为母亲刘群先无法很好地照顾她,被送到了保育院,后来和其他孩子一起,被送进了莫斯科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整个童年都在那里度过。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喜讯传到苏联,秦吉玛等中国儿童成了儿童院最早一批回国的孩子。
回到祖国后,秦吉玛也找不到自己的父母,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幸好继母张越霞找到了她,把她接到身边照顾。
六个孩子团聚在了张越霞身边,她觉得很幸运。
这个家庭没有父亲,只有张越霞一人,孩子们便有了充实的爱。
张越霞尽心尽力地抚养他们,好的东西永远会先留给孩子。
同时,作为一个接受过先进教育的知识女性,张越霞知道教育对一个人来说有多重要。
她最常对孩子们说的话就是要好好学习,掌握自己的人生与命运,才能为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
一群孩子就这样长大成人,他们都不负母亲的期望,每个人都能学有所成。
唯一遗憾的是,长子大秦刚在大学期间因肺结核逝世,年纪轻轻便撒手人寰,张越霞白发人送黑发人,伤心到近乎昏厥。
长女秦摩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学当一名人民教师。
在中学工作二十年间,她有无数个投身仕途的机会,可她始终坚守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
次子小秦刚从小就是所有兄弟姐妹中学习成绩最好的一个,他先是考上了哈军工,后又前往莫斯科学习航空学院飞行器机械设备专业。
回国后在北京航空学院任教授、实验室主任等职位,在航天机械方面的研究中成就斐然。
次女秦新华大概是所有孩子中成就最大的一个,她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长时间从事医疗科研工作。
工作中,秦新华表现出色,起草撰写了我国第一部“母婴保健法”,对于优生优育工作有着超前的意识。
她曾经担任卫生部的科技教育司副司长,后来成为中国优生教育协会的副会长,属于副部级。
秦新华的丈夫李铁映曾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副国级的人物。
中学毕业后,她却能被保送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习,毕业后分配到海军装备部驻大连红旗造船厂当军代表。
临行前,她和同学李海渊确立了恋爱关系,两人携手走过那些或辉煌或疮痍的岁月,白头时仍有款款深情。
秦铁是张越霞唯一的亲生儿子,相比起兄弟姐妹,他自小在父母身边长大,没有饱受颠沛流离之苦,日子要安逸许多。
父亲博古牺牲时,他只有6岁,尚不懂事的他在父亲坟前还不知道自己永远都见不到父亲了,只为父亲没有带来承诺好的玩具感到生气,不肯在坟前下跪。
长大后,他对父亲的思念渐渐加深,他选择和父亲一样做一个革命者,并愿意从基层做起。
从青岛潜艇指挥学院毕业后,他成为一名船员,因为表现优秀,渐渐荣升到了船长,为我国的海运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退休后,他积极地整理有关父亲的资料和书籍,以这种方式,隔着时光和早已走远的父亲交谈。
英年早逝是博古的不幸,可有一位善良的妻子、有一群成绩斐然的孩子,兴许是他的幸运。
至于张越霞,她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去照顾这个失去父亲的家庭,给予孩子们最温暖的爱,这无疑是最伟大的母亲,孩子们取得的成绩也是对她最大的回报。
1979年,张越霞因心脏病在北京逝世,到了九泉之下,她与博古,必定还是那对温暖彼此的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