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入《百官行述》篇章之前,高福和李卫俩人的友谊可谓风雨同舟,哥俩的人生轨迹几乎是一模一样,有相同的起点,均等的机会,一起逃荒,一起被四爷纳入了潜邸,开启了跑腿小弟的职业生涯,但哥俩却走了截然不同的道路,一个仕途平步青云,一个命丧黄泉。这是怎么回事呢?要讲清楚,这还得从这哥俩办事的能力和态度说起。
《雍正王朝》中,高福向邬思道交代了实情。这才知道高福借酒消愁被拉下水的前因后果,在高福祈求之下决心制定计划帮助高福,将计就计让他将功赎罪。
按邬思道的想法,只要太子密信到了康熙的手里,太子一被废,其他阿哥们将重点转移夺嫡上,坎儿就有救了。等办完这事后,就由他替坎儿求情,四爷可能会卖他一个面子饶了坎儿。
不料,他们的对话被四阿哥胤禛派人监听,提前命高毋庸用毒酒鸩杀了坎儿。坎儿临死前还挣扎着喊着要见邬先生,当邬思道赶到时为时已晚!
邬思道摸着坎儿一具冰冷的尸体,不禁老泪纵横,喃喃地说道:“杀高福者,邬思道也……”这也为邬思道在雍正继位的当夜激流勇退埋下了伏笔。
对于四阿哥来说,高福犯错后,并没有第一时间承认错误并及时纠正,直到被发现后才忏悔。从这一点高福的死不冤枉。
所以一个有过背叛历史的人,已经是毫无挽回余地了。为了永绝后患,只能将其灭口。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高福酒后背叛四爷,等酒醒以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向四爷请罪认错,而是还在八爷给的诱惑之间徘徊,说到底他还是没抵过美女和豪宅的诱惑,就算这次胤禛放过他,那么还会有下次的诱惑呢,雍正怎么可能冒险养虎为患,留下祸根,所以坎儿死是必然的。
纵观高福的一生,他最失败的地方就是优柔寡断不能决断,活得悲怆,死得也不冤。而李卫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活得通透,始终忠于四爷,最终也混得风生水起。
前面几个回答接连讲了老八胤禩、老四胤禛、老十四胤禵是怎么挨个给太子胤礽下套的,结果导致了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废,从此再无翻身之地。
而这临门一脚就是老十四胤禵踢的,老十四胤禵背后又是老八胤禩在指使,而老八胤禩背后又是老四胤禛在设套,一个太子做到这个份上,前有兄弟们下套,后有康熙帝逼反,也真是窝囊透顶了……可是太子胤礽之所以走上了绝路,根本原因就在于他给任伯安的信落到了老八胤禩手中,而这个送信的不是别人,正是老四胤禛的手下——坎儿。
一、坎儿被下套:坎儿被下套,表面上看是因为李卫和翠儿的离去,导致自己买醉,不小心入了别人的圈套。
其实不然,坎儿本身存在一个难以克服的弱点,而且这个弱点是可以毙命的!
邬思道虽然在坎儿死之后,哀叹:“杀坎儿者,邬思道也!”其实我们理解是有多方面的,我们可以认为杀坎儿的是邬思道,也可以理解杀坎儿的是老四胤禛,亦可以理解成杀坎儿的就是他自己!
简单的理解,坎儿被杀,就是因为他背叛了老四胤禛,因为背叛所以被杀,而且是不得不杀。
相对应,我们会联想到李卫,会觉得正是因为老四胤禛派李卫去西北监视年羹尧,而没有选择坎儿,也就注定了坎儿的悲剧,其实不然。
老四胤禛当年从扬州带回的李卫和高福,对他俩是同样重视的,没有说前面重视了李卫,后面就得杀了坎儿。
坎儿和狗儿一起追求翠儿,可是李卫和翠儿前脚刚走,坎儿就去买醉,他认为四爷选了李卫,就会放弃他高福,显然这种思想是错误的,这是对自己上级的不忠。
而且一个女人就把他搞定了,说到底,他根本不爱翠儿,他只不过是一个下半身思考的人而已,管不住自己的下半身,即使委以重任,也是长久不了!
二、坎儿暴露:坎儿还是太天真,他犯了错之后,却没有马上汇报老四胤禛,或者汇报邬思道,寻求解决的方法。反而是沉溺其中,甚至想着跟那个过日子,真是幼稚至极。
从他透露了《百官行述》的事情之后,他就已经毫无挽回余地了,而且把老四胤禛推入了深渊。
这时候的老四胤禛极其危险,因为上一次他烧了百官行述之后,太子胤礽和老八胤禩才突然醒过味来,枪口一致对向老四胤禛。
太子胤礽一直追问老十三胤祥那封信的事,而老八胤禩也不闲着,继续套坎儿的话,并成功地套出了太子胤礽有封信在老四胤禛那里。
老十三胤祥劝老四胤禛烧掉那封信,我们看老四胤禛是怎么说的:“我何尝想留着这封信呢,可人无害虎意,虎有伤人心,万一这事掀出来,难保太子会全推到你身上去。”但老四胤禛说这句话的时候,明显是眼睛看向邬思道的,很有可能不烧信就是邬思道的意思。
结果老十三胤祥说出了自己的担心,怕这封信透露出去,尤其是透露给老八胤禩怎么办?
结果老四胤禛信誓旦旦地说:“我府上篱笆牢,不像你那儿,一句话刚说出口,就立刻传到人家耳朵里去了。”随后老十三胤祥就告诉了老四胤禛坎儿跟老八胤禩的人打得火热……三、坎儿被杀:老十三胤祥白天跟老四胤禛讲了坎儿的事,到了晚上邬思道就找到了坎儿,并给他指了一条“明路”!
前面老十三胤祥非常怕太子胤礽的信落到老八胤禩手上,为什么后脚邬思道就把信送到老八胤禩手上呢?
其实很简单,因为老四胤禛已经自身难保!
刚才也提到了,坎儿已经透露了这封信的存在,只要老八胤禩确定这封信在老四胤禛手上,那么问题就很好解决了,只需要汇报康熙帝。
你老四胤禛拿着这封信既不汇报康熙帝,又不毁掉,什么意思?
想以此挟持太子胤礽吗?
那么邬思道派坎儿给老八胤禩送信,是不是老四胤禛的主意?
这个问题很难说,假如是他的主意,就等于,他走了一步丢车保帅的棋,害了老十三胤祥,保住了自己。假如不是他的主意,那么害老十三胤祥就非他本意,这才更符合老四胤禛的光辉形象。
所以,邬思道心领神会地自行处理了该事,马上把这烫手的山芋送给了老八胤禩。老八胤禩但凡冷静一下,先利用坎儿通过《百官行述》的事干掉老四胤禛,再利用书信干掉太子胤礽,那么或许胜利在握。
可惜,他急于把太子胤礽拉下水,还是给了老四胤禛喘息的机会。
缓过神来的老四胤禛急忙杀掉了坎儿,消灭了人证,物证也已经送出,百官行述也已经烧毁,自此,自己这里是摆脱干净了。
只是害了老十三胤祥被圈禁了整整十年,那么老四胤禛知道会是这个结局吗?
四、老四胤禛忏悔:老四胤禛在得知邬思道派坎儿送出那封信之后,他丝毫没有怪罪邬思道的意思,反而自己内心充满着矛盾。
正是出于这个心理状态,他找到了自己府上的大和尚,求开脱:“近日,只要一合上眼,便见万座大山矗立,千条大河奔涌,请问大和尚,这大山是真山还是假山?那大河是真河还是假河?”他说的这句话意思很明显,其实他眼中看到的山河,就是大清的江山。
也就是说这时候,江山在他眼中一会儿是真的,一会儿又是假的,他从来没有离江山这么近过,他该怎么办?
大和尚让他把佛珠放到地上,然后问他,这还是佛珠吗?
老四胤禛说不是了,因为不念,就不是佛珠,大和尚一听乐了:“倘若心中没有江山,纵有千座大山,万条江河,那都是虚幻……”老四胤禛又讲了:“那为何每当我眼前矗立起万座大山,趟过大河之后,心中便顿生无限烦恼,不尽忧愁呢?”老四胤禛这句话说到点子上了,意思就是说,如果我拥有了江山,可是却徒增了很多烦恼,非常忧愁。
大和尚又说:“有江山就不该有我,有国便不能有家。”大和尚知道老四胤禛夺嫡之路就在眼前,但是被家被情困住了,于是告诉他要想得到江山,那么必须舍弃小家。
于是,老四胤禛终于坚定了自己夺嫡的决心,同时也为自己害了老十三胤祥和即将杀掉的坎儿而感到遗憾。
其实从他放下佛珠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他要开杀戒了,而第一个要杀的人就是坎儿,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他的江山大业铺路的。
最后老四胤禛闭上眼睛,说了一句:“阿弥陀佛!”这四个字,也算是表达了自己对坎儿和老十三胤祥的歉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