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发展到后期,国势渐渐没落,就在商朝江河日下的时候,西方岐山下一个姬姓的部族周渐渐兴起。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族的开基之祖为古公亶父,他有三个儿子:太伯、虞仲,还有少子季历,季历的儿子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姬昌。传说,姬昌出生后有祥瑞之兆。古公亶父觉得姬昌将来必成大器,因此有意传位于季历,以便将来昌可以继位。太伯和虞仲知道了父亲的心思,便跑到了荆蛮之地,并按照当地风俗,把头发剪短,将身上刺上花纹,表明要让位给弟弟季历的心迹。后来,太伯和虞仲在太湖流域创建了吴国。
古公亶父去世后,季历继位,称公季。季历不但继承了古公的位置,还继承了他的治世策略,推行仁义,积极发展农业,周部族迅速发展起来。此时,商朝的国君为文丁,面对发展势头良好的周族,他采取的是怀柔政策,封季历为牧师,也就是地方伯长。季历也不断加强与商的政治联系。
此时,商朝国势衰微,不断受到周围戎狄部落的侵犯,但商却一再的容忍放纵。季历见商国君不采取反击,便毫不客气地对这些戎狄部落大动干戈。他先征伐位于今天山西长治地区的余吾戎,余吾戎败降,季历将俘虏和战利品献给了商王文丁,受到文丁赞赏。文丁就把安定边陲的重任交给了季历。于是,季历接着又讨伐始呼戎,始呼戎也败降。没过几年,季历又打败翳徒戎,俘获翳徒戎的三个大头目,献给文丁。在不断征讨边陲部落的过程中,很多诸侯都归顺了周,周的军事实力不断扩张,势力越来越强大。
周族的日益强盛,引起了商王文丁的恐慌。为了解除这个威胁,文丁突然下令把季历抓了起来,并很快就把他给杀了。
季历死后,他的儿子姬昌继承了王位,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文王即位后,立志要报商王朝的杀父之仇,努力让周变得更加强大。他一面继续向祖父、父亲学习积极发展农业生产,一面礼贤下士,广招贤才,重用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网罗了一大批人才,同时,他还积极招兵 ,增强军事实力。
文丁杀了季历后,没过几年也去世了,帝乙即位,成为商朝的第三十任国君。帝乙初临天下,还没站稳脚跟,姬昌打算趁着这个机会攻打商朝,为父报仇。当时,江淮之间的夷族又强盛起来,先后联合孟方、林方等部落叛乱,准备大举进攻商朝。
这样一来,帝乙可能面临东西两方同时受敌的局面。为了稳定全局,帝乙决定采取和亲的方式,在自己嫡系诸侯中选一女子嫁与姬昌,修补因其父杀季历而破裂的商周关系。周与商王之间本是一种隶属关系,结为姻亲后,就更加唇齿相依。帝乙希望由此商周之间能不记前嫌,亲如一家。姬昌审时度势,考虑到商朝根基深厚,目前两方的实力相差还较悬殊,认为灭商的时机还未成熟,与商联姻可以稳住商王,争取扩充实力的时间,最终答应和亲
帝乙亲自去占卜,选定婚嫁日期,并置办了丰厚的嫁妆,命姬昌继其父季历之后,继续担任西伯,统领西方诸侯。婚礼当天,西伯为了表示非常郑重,亲自去渭水北岸迎亲。
商周双方皆大欢喜,重归于好,这桩亲事一时传为美谈,史称“帝乙归妹”。《易》中还有《归妹》卦,辞曰“归妹:征凶,无攸利”。下兑上震相叠,“有婚姻之动,有嫁女之象,故称归妹”。
稳住了周后,帝乙便率领诸侯,集中精力讨伐东南夷族,很快就得胜而归,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帝乙和文王差不多同时即位,根据甲骨文中的记载,帝乙在位约三十年,而文王却在位约五十年,崩于在位三十年的帝辛(商纣王)后期。帝乙在位近三十年间,这期间商周间未曾再兵戎相见,可见帝乙归妹的确促进了和平,起到了息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