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邀请了一位编剧来跟我们聊聊戏剧里的爱情。
戏剧研究者话剧《蒋公的面子》、《繁花》编剧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为什么中国古典戏曲爱情里那么多‘先睡为敬’?”温方伊在造就演讲这个扎眼的题目,看上去很标题党,而且长得像日本轻小说的书名。但是之所以起这个题目,是因为我相信有很多人可能会跟我有类似的经历,就是我们自小接受的教育中,会看到许多名著书目推荐。
无论是教材或这些书籍里推荐名著的时候,都会用一两句高大上的话来包装这部名著,比如说当他们在推荐古典爱情题材的作品的时候,我们总会看到一句类似的话:“男女主人公冲破了封建枷锁,追求爱情和自由。”豆瓣上对王实甫《西厢记》的短评这就告诉我一件事情:一方面,一部名著经过历史的长河,它必然有着它那个时代的特点,它不一定符合当下人的价值观;另一方面是名著之所以为名著,它的复杂性也并不是一两句高大上的话所能概括的。
《张协状元》这个故事与其说是一个爱情故事,不如说它更像是一个故事。
它讲的是书生张协在赶考的途中落难,被一个贫苦的少女王贫女救助,然后两个人结为连理。张协仍然要继续去赶考,于是王贫女卖掉了自己的头发,为他积攒路费。当然,张协就考上了状元。
在这些作品中,男人总是会考上状元的,于是他就抛弃了王贫女,并且在王贫女去找他的时候,他拿剑要杀死王贫女。
最后张协娶了一位高官的女儿,但是在洞房花烛夜时,他惊讶地发现这位高官的女儿竟然就是他当初想要杀掉的王贫女。
故事进行到这里,一些经常看戏曲的观众可能就会觉得,这个故事好熟悉。在今天舞台上的很多故事,其实都有类似的桥段,比如说《金玉奴》、《情探》。
但是这个故事的特殊性在于它的结尾,王贫女把张协痛骂一顿之后,王贫女的亲朋好友围在身边,对他们说:“来,喝三杯酒,过去的事就过去,你们重新做一对好夫妻。”王贫女能怎么办?当然是选择原谅他,那怨语如今尽撇在东流水。那今天的观众就会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结尾?
张协这个男人不仅忘恩负义、未遂,而且全篇下来,他没有任何忏悔的表示,但他没有为此付出任何的代价,这即使是在古代的价值观里也是不正常的。
提到这我就要讲到,中国古代戏曲里,有一个非常特殊的题材——负心戏。
负心戏单指的是书生负心,女人出轨是不叫负心戏的。它讲的都是那些书生通过科举或者其他的途径,进入上层社会之后,抛弃了他之前的妻子或者是女朋友。
而才子佳人,就都是正面的形象了。比如说《王魁负桂英》,这就是过去非常有名的一个负心戏,它在元代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王魁不负心》、《桂英诬王魁》等剧本,然后到了明代,它又被改编成了以大团圆为结局的《焚香记》。
那就很奇怪了,既然这些书生都是一些负心的形象,他怎么又会是正面形象出现,而且还能大团圆?当然是因为这些编剧通过他们的一些技巧,让这些男人被洗白了。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汤显祖的《紫钗记》,它改编自唐代著名的短篇小说《霍小玉传》,《霍小玉传》实际上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书生负心故事,霍小玉和才子李益海誓山盟,但是李益为了另娶豪门千金,他就断绝了跟霍小玉的全部来往,玩失踪。
从《霍小玉传》到《紫钗记》的变化然后霍小玉就一病不起,在临死之前,她终于重新见到了李益,她跟李益说:“我死之后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所以在霍小玉去世之后,李益娶了三任妻子,但是婚姻生活都很不幸福。在这篇短篇小说里面,我们看到霍小玉虽然在生前是一个非常无助的形象,但是她临死之前的诅咒使得这个女性形象一下子变得果断决绝了起来,使这个形象有了跨越千年的光辉。
卢太尉想要逼迫李益做自己的女婿,于是他一方面欺骗霍小玉说李益已经入赘卢家,然后另一方面,他又欺骗李益说霍小玉已经改嫁。于是男女主人公就产生了误会,当然在最后卢太尉的阴谋破产,误会解除,霍小玉和李益终成眷属。
温方伊在造就演讲实际上非常多的负心戏改造成才子佳人戏,都是这么一个过程,编剧会添加一个小人从中作梗,使男女主产生误会,这样这个男性就完全地无辜了。
比如说在《紫钗记》里面,霍小玉就不会再有“我死之后必为厉鬼这样的诅咒”,她成了一个对男性几乎百依百顺、温柔贤淑的形象,李益也成了一个痴情的男性。
也并不是,我之前提到了有一个网友对于《西厢记》特别气愤。《西厢记》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它也改编自一个始乱终弃的故事,就是唐传奇《莺莺传》。
但是到后来,董解元的《西厢记》时候它就已经成了一个大团圆结局,我们今天所提到的名著的《西厢记》,实际上指的是发展到王实甫《西厢记》的时候。
为什么今天这些读者会觉得张生这个形象猥琐呢?
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第一个是在王实甫《西厢记》里,张生有非常多非常多对于崔莺莺相貌的描述,这种细致入微的描述,已经细致到让很多女性感觉不是很舒服;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崔莺莺的家教很严,在张生与崔莺莺几乎是唯一一次真正的约会之前,他们是很少有面对面的交流的,终于崔莺莺独自站在了张生的房间里的时候,大家会觉得两个人会干什么?
在那一整折戏里,张生的唱段几乎全都围绕着他们的性关系的过程,以及张生对于性关系的感想。
这个也会让今天的很多读者和观众觉得:你那是喜欢她吗?你是馋她的身子!
电视剧《朱元璋》中台词尤其是这种描写,还完全是男性视角的,这就很有意思了。但无论如何,张生对崔莺莺的这种所谓“先睡为敬”,还是基于两个人已经两情相悦、并且有一定的了解之上。
我并不是对汤显祖有什么偏见,而是作为一位伟大的剧作家,他的作品非常有代表性。
杜丽娘在《牡丹亭》里面做了一个春梦,梦见了一个书生,她因此相思成疾、一命呜呼。死后她的鬼魂,找到了梦中的书生柳梦梅,在柳梦梅的帮助下,她还阳,两个人终成眷属,并且最后得到了皇帝的赐婚和家长的认可。
在这个故事里,汤显祖是将杜丽娘重点打造的。他在序言里面也讲到,“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在汤显祖看来,杜丽娘是情之至也。但是毕竟是一个男性编剧的作品他肯定是把自身投射到了柳梦梅身上,那柳梦梅是不是情之至呢?这个春梦并不是杜丽娘一个人做的,柳梦梅也做了。
杜丽娘为了这个梦相思而死,柳梦梅做了什么?他改了自己的名字,柳梦梅原来并不叫柳梦梅,他姓柳,但是有一天他梦见梅边柳边有一个美女,于是他就改名叫柳梦梅,除此之外他的生活轨迹没有任何的变化。
直到他上京赶考,在赶考途中,阴差阳错地他住到了以前杜丽娘的家里。这个时候杜丽娘已经去世了,他在后花园捡到了杜丽娘生前的自画像,非常喜欢、日夜把玩,不停的对着画像里的美人喊着:“我的美人,我的姐姐!”后来半夜,杜丽娘的鬼魂敲柳梦梅的门,柳梦梅一开门很惊讶:“呀!何处一娇娃,艳非常使人惊诧。”杜丽娘的鬼魂就自荐枕席,柳梦梅就欣然接受了。
这里我们就要提到,柳梦梅到底知不知道,梦中人、画中人和眼前人,实际上是同一个人?
但是我们知道柳梦梅在看见杜丽娘的鬼魂之后,他肯定不知道,这就是画中人和梦中人。因为剧本后面提到了,他并不知道杜丽娘就是画中人。
我们就觉得,跟杜丽娘比,柳梦梅就很渣呀!好像是一个美女,他就可以接受,而且好像还患有脸盲症一样,因为杜丽娘的鬼魂到他的房间里来的时候,那幅画像就挂在墙上。
温方伊在造就演讲为什么会这么写?大家觉得既然这是一个爱情故事,汤显祖应该把柳梦梅塑造得更专情一点。这当然是因为——汤显祖觉得没-有-必-要。
因为一方面柳梦梅这个形象,他在剧中除了谈恋爱这一个任务之外,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考科举,他要成为国家的紫金柱、架海梁。
他跟杜丽娘不同,杜丽娘作为一个女性,她在当时的唯一的价值就是——嫁入一个门当户对的家庭,然后为家庭付出一切。
当然另一方面是因为在那个年代的道德观念里,男性没有任何义务对一名女性专情。
那是因为在那个时代,男性就算睡一个不知来历的女人,他也几乎不用付出任何的代价,甚至这也不会影响他的形象,反而是风流才子的某种见证。
但是女性不同,女性一旦冲破了封建礼教的这种制约,获得了自由,但是同时她也失去了礼教对她的全部的保护。
就像崔莺莺,她选择站在张生的房间里的时候,她就已经放弃了一切,她的唯一的依靠,就是张生对她婚姻的承诺。
我们知道,在这些作品里面,其实这些女性形象,都是男性理想的投射,因为他们都觉得女性就应该为了美满婚姻唯一的目标付出一切,然后是始终的忠贞不渝。
但同时他们在塑造这些形象的时候,可能他们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在这些作品中女性的形象就此获得了跨越时代的光辉。
为什么?
这些女性,她们冒着更大的风险、甚至是超越生死的这种风险,如此有行动力地去追求爱情和婚姻,而这些男性却只在他们的安全区安全地呆着。因此在这些女性的衬托之下,这些男性角色显得黯淡无光,虽然他们才华横溢,他们能中状元,但是抱歉,在爱情面前,他们就是一个平庸的男人而已。
类比今天的一些大女主戏,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当今天以女性受众为主的这些大女主戏中,会有大量那种为爱情奋不顾身的男性形象,他们可以为了一个美人舍弃江山。
而一些拙劣的大女主戏里,女性只不过一方面享受着今天的自由,另一方面又享受着古代男权社会的福利,坐享其成。
很明显这些戏的评分都不会很高,因为在一个歌颂爱情的作品里面,大家还是更希望看到男女主角在爱情的天平上是平等的。
因此在今天,我们能够看到舞台上演的那些《西厢记》、《牡丹亭》,其实都或多或少地经过了现代人的改造,大多数都会让柳梦梅清晰地表达出:我知道、我认出来了,梦中人、画中人和眼前人是同一个人。这样的话,就会使柳梦梅的形象显得更加的专一。
越剧《牡丹亭还魂记》举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越剧的《牡丹亭还魂记》里,柳梦梅甚至都不是去赶考的,他来到杜丽娘以前的家,是因为他在做了那个梦之后,整整三年,他没有干任何事情,就是各处游历去寻找梦中的美人。
女性观众都要感动哭了。
在这样的一个改编作品里面,可以说它剔除掉了柳梦梅所有其他的社会属性,他唯一的任务就是跟杜丽娘谈恋爱。这使得他跟杜丽娘真正地达到了某种平等——因为两个人好像生命的唯一任务就是谈恋爱。
那既然讲到这儿的话,我们就要讲讲,到底怎么去看待这些古典的爱情作品?当然我们可以像豆瓣上的那位网友一样,对这些作品嗤之以鼻,认为它就是一个过时的产物,这是读者的自由。
温方伊在造就演讲但是真正作为我们这些研究者而言的话,我们更在意的是:它为什么会成为名著?它为什么会流传到今天?
可能也会有人问,既然这些作品它已经有些过时了,它的价值观并不完全符合今天的价值观为什么我们还要费劲地去改编它、把它搬上舞台?
当然是因为它们身上,还是有着很强大的光辉。这种光辉就是无论是《红梨记》、《紫钗记》、《牡丹亭》还是《西厢记》,它们都会告诉我们一件事情:爱情这个东西,它可以超越阶级、超越物质、超越道德,甚至超越生死。
无论是在禁锢的时代,还是在放纵的时代,在男权时代,还是在平权时代,这种强烈而又美好的感情,都可以暂时使我们脱离出那些庸常的生活,使我们从这种庸常的生活中解放出来。
版面田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