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闿运衡阳西乡人,字壬秋,又字壬父,号湘绮,自题居所“湘绮楼”,人称湘绮先生。
一.布衣亦可傲王侯△湘绮楼故址,摄于长沙营盘路△王闿运手书有一回湖南巡抚端方将一只珍藏多年的古瓷瓶拿去给王闿运欣赏,指望着这位大才子作诗写词添其风采。岂料王闿运把玩后一脸认真道:“这古瓶的确年深月久,见过了不少世面,可它的形状既不端又不方,真教人拿它没办法!”端方当场就方了。
端方隔空拍拍陈宝箴的头,一起方吧。
△身着官服,项挂朝珠的陕甘总督左宗棠。1875年中国甘肃省兰州市左宗棠比王闿运年长二十一岁,王闿运“惟以丈人行事之,称其为‘十三丈’。”对这个称谓左宗棠无一丝好感,还说他“太过狂悖”王闿运听说后立刻写信去问罪,在信中说:“节下颇怪闿运不以前辈相推……如闿运者尚不怪节下不以贤人见师也”意思是你左宗棠就算有盖世功勋,只要不礼贤下士就愧对天下苍生。
据说左宗棠读完此信,整个人都不好了,王闿运还隔空喊话:你是一只左公鸡,洋鬼子都喜欢吃的neralTso’sChicken.要不是有“宫保鸡丁”丁宝桢:你不是一只鸡,噢不对,你不是一个人!左宗棠肯定忍受不了隔空中枪的憋屈。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改用西方各国通用的阳历纪元。一片拥护歌颂声中,王闿运却“原谅我一生不羁放纵爱调侃”写了幅春联:男女平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国体改,服色未定。吾虽故衣,与子实相等。子西装欧美之服也;吾服满洲服,非吾国章服之旧,非皆外国之服耶?”我的衣服是外国式样,你的衣服难道是中国式样?谭延闿竟然无言以对。
△1912年3月3日,法国LePetitJournal关于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报道,标题为:《袁世凯剪下他的辫子》以袁世凯剪去辫子这一场景对整个事件进行了概括:一个旧时代的终结。
上联: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
下联: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横批:旁观者清。
全联嵌入“民国何分南北,总统不是东西”,这番讥讽让袁世凯哭笑不得,却只能“眼不见为净”
倘若王闿运徒有狷狂的性情,而无可狂可狷的资本,曾国藩、谭延闿、陈宝箴和左宗棠这等叱咤风云的人物,岂肯忍受他目空一切的的狂傲?
二.他的恩主是世人口中的逆臣据说在大清朝堂密室里,立着一块碑:“.汉人虽悉为臣仆,然究非同族。今虽用汉人为大臣,然不过用以羁縻之而已。我子孙须时时省记此意,不可轻授汉人以大权.”但肃顺却不听老祖宗的话,“汉人有才学者,必罗而致之,或为羽翼,或为心腹”,他手下有汉人组成的智囊团即有名的“肃门六子”:郭嵩焘、王闿运、尹耕云、高心夔、李寿蓉、盛康。据《花随人圣庵摭忆》记载,咸丰九年,肃顺为了让“肃门六子”之一高心夔高中,费巨资得知诗题为“纱窗宿斗牛得门字”
第二日殿试果然是这个题目,高心夔有备而来所以很快写完交卷。岂料他记错了韵部,押韵的八个字除了“门”字外,都押到了“十一真”韵,而“门”字在韵部却属于“十三元”
按规矩,题答得再好只要出韵就“扣分”,高心夔又一次落榜。肃顺被气得跺脚捶胸干瞪眼,王闿运非但不去劝解反而写诗调侃:平生双四等,该死十三元。
他这么一逗肃顺反而乐了,“奉之若师保,军事多以咨之”肃顺跟他拜把子结为异性兄弟后,提出拿钱为其捐官,由始至终他都是拒绝的“耻于以此入仕”
△连环画《垂帘听政》中国电影出版社1984年7月1版△咸丰十一年肃顺被斩于菜市口,年45岁当时王闿运在山东,躲过一劫。对这次站错队,王闿运由始至终都无后悔和埋怨之意。他一生命运乖觉的肇端是对肃顺的念念不忘,亦是他后来在官场上没有机会的根本原因。他曾赠金给肃顺家属,即使后来远遁他乡避“肃党之嫌”,也写诗咏吊:当年意气各无伦,顾我曾为丞相宾。
俄罗酒味犹在口,几回梦哭春华新。
直至晚年,王闿运谈起肃顺都不觉潸然泪下:“人诋逆臣,我自府主!”世人都说肃顺是逆臣,但是对我而言却是有知遇之情的恩人。
三.江山之主可由爱新觉罗改姓曾1854年(咸丰三年)曾国藩举办团练时,王闿运常上书言事,受到称许嘉纳。后来曾国藩幕府中多人发达为权贵,从一开始支持他的王闿运却不在其中,“贤豪尽无命,天意恐难凭”,“道在身将老,名轻愿不刊”
1858年11月,湘军在三河镇大败后,王闿运赶到曾国藩驻扎的江西建昌,和曾国藩一连3天3夜是形影不离,两次“谈至三更”
纵横家的“帝王学”关键在“借权”,指帝王如何驾驭臣下,权臣如何挟帝王以令群僚,野心家如何窥伺方向,选择有利时机,网罗亲信,笼络人心,夺取最高权力做九五之尊等。
王闿运试图说服曾国藩拥兵自立,先不急于攻打太平军,将天下大局逐渐导向三足鼎立之势,满清王朝根基已朽,太平天国内耗严重,惟有湘军的势力如日方中,先坐观成败,最终收拾残局,江山之主即可由爱新觉罗改姓为曾。
不是非常之人,又岂敢行非常之举?这番“谋逆”言论让曾国藩惶恐致数夜失眠,他开始疏远王闿运。
事隔多年,王闿运给门生杨钧讲述他给曾国藩进言:“大帅功高望重,将士用命,何不乘机夺取江山,自己做皇帝,何苦白白替别人出力?”而曾坐在书案前一语不发,只是用笔不停在写,等曾有事出去了,他好奇走近书案,结果看见写了满纸“妄”和“谬”
王闿运给曾国藩的另一政治动议是1861年劝其自请入京,阻止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曾仍没有采纳。晚清的时局已不是纵横家的时代了,后“辛酉政变”肃顺等人被诛,慈禧垂帘听政独揽大权。每每提及此事,王闿运总是很遗憾。
△中国军队的军营。中国甘肃,1875年。
△三轮木车与中国龙火炮在书里,他除褒扬湘军的功勋战绩外,对湘军创建初期的屡战屡败,曾国荃攻破江宁后纵军掳掠,曾国藩战役指挥的“用将则胜,自将则败”等全部记录。因此湘军将领认为《湘军志》乃“谤书”,曾国荃扬言要“宰”了他。王闿运只得将《湘军志》的雕板全部交给郭嵩焘毁弃才得免祸。后于光绪九年九月在四川重刻再版《湘军志》。
四.八十老翁的护身符是君妻,是君妾,是君执役,是君良友,叹我孤棺未盖,凭谁纸笔定千秋。”△周妈画像图自武林军事网据说这首挽联是伴随王闿运二十余年的仆人周妈所作。周妈最早出现在王闿运光绪十九年(1893)日记里:“夕复入城,匆匆遣使,遂除下厢而宿。周妪居屏后大厅,亦有行铺。”周妈大约为湘潭七里铺人,初到王家时三十余岁,并不漂亮但很会照顾人。
民国三年(1914),80岁的王闿运应袁世凯的邀请进京就职国史馆馆长。他虽嘲笑“瓦岗寨、梁山泊也要修史乎”也只得前去。后有人问:“公已八十高龄,夫复何求?如今折身事袁,为其下属,似不值得。”他的回答耐人寻味:“做官是一件最容易不过的事情,如今老聩,百事莫办,只得找件最容易的事情做做。”王闿运一生专研“帝王术”,袁世凯不是他眼中能做帝王的人。他的学生杨度却一直拥护袁世凯称帝,擅自在“劝进书”上代王闿运签名。
他给杨度写信:“总统系民主公仆,不可使仆为帝。”劝其回乡隐居别在洪宪帝制里陷太深。他另一位学生宋育仁在帝制运动中捉放曹的“闹剧”更使他感觉危险,身居高位的他如何全身而退?
王闿运先是故意惹怒媒体舆论,自冠“帷薄不修”;再将“招摇撞骗”周妈推到风口浪尖;随即话锋一转说自己年迈多病,饮食起居需人料理,离不开周妈,希望世人能够同情与谅解…这一切“荒唐”都说明他已无法履行国史馆馆长之职责,唯辞职谢罪。据《光宣以来诗坛旁记》:“湘绮于是年(民国三年即1914年——引者注)冬月辞馆长。先有一呈辞国史馆馆长及参政各职。起句云:‘呈为帷薄不修,妇女干政,无益史馆,有玷官箴,应请罢免本兼各职.”他就这样辞了国史馆馆长,也不等袁世凯照准就跟周妈“红尘作伴潇潇洒洒”返乡了。
五.“煮酒体”和“薛蟠体”“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典范丁宝桢素来清廉果敢,任山东巡抚时,他把慈禧最宠爱的安德海杀了.曹操曾对刘备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这种夸人以自己作比的“煮酒体”,王闿运拿来写在给丁宝桢的信中:“公与闿运皆一时不可多得之人才。”△慈禧太后为丁宝桢题词,摄于“尚志书院”从同治三年起,王闿运“暂隐衡山十二年”,埋头编写方志研磨经学直至光绪四年,四川总督丁宝桢邀他入川任成都尊经书院院长。丁曾问他:“你的志向如何?”王沉吟后答:“少年时代仰慕鲁仲连义不帝秦的为人,如今年齿渐老,志在做申屠蟠那样隐居田园的学问家。”当时丁宝桢觉察到英国人窥伺西藏的心机,王闿运献策:印度与英、荷是宿世之仇,现在可趁着西藏无事,多补充兵员,作为印度的坚强后盾,印度既已结援于中国,就会拼死抵抗英、荷的侵凌,成为西藏牢不可破的屏藩。
“每对食而忘餐,思环海之受兵。
时冉冉而多留,老骎骎其欺人。
谓圣贤之无如何,增志士之悲辛!”“闿运自负奇才,所如多不合。乃退息无复用世之志,惟出所学以教后进……成材甚众。”他门下的弟子有齐白石、廖平、夏寿田、岳森、杨锐、杨度、杨钧、胡从简、宋育仁、刘光第、张晃等。
△王闿运弟子中国近代著名的经学大师廖平.
△王闿运弟子杨度(前排右一)1925年△王闿运弟子四川历史上“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宋育仁图自《重修四川通志稿》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正月,按照古礼,齐白石拿十条腊肉作为束脩,并呈上自己的诗集去拜见王闿运。王闿运翻看他的诗集后,笑称这是《红楼梦》中“薛蟠体”齐白石之前的书斋号曰“借山吟馆”,此后就去掉了吟字。
何为“薛蟠体”?《红楼梦》第二十八回,薛蟠作诗:“女儿悲,嫁了个男人是乌龟;女儿愁,绣房撺出个大马猴;女儿喜,洞房花烛朝慵起。”还有“一个蚊子哼哼哼,两个苍蝇嗡嗡嗡。”薛蟠介绍此乃“哼哼韵”
多年后,齐白石“回忆往日师门的恩遇,铭感不忘。”△行书《孔子贫富论》四屏王闿运1904年作民国五年,王闿运在家乡无疾而终,享年83岁。他传奇的一生恰如自提挽联:“春秋表未成,幸有佳儿述诗礼;纵横计不就,空余高咏满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