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手最好能做到以自己为师,许多思想和技法都要靠自己解决。比如学棋要“多想”,想的时间要多,弈棋实战的时间可以相对减少。天寒地冻,室外风大,能不出门就不出门了,下来,深究一局棋,一定会有所得。
慢慢地心静了,天气不好就减少出门,以棋为乐,也不会太寂寞,至于学棋明师难求,明师可遇而不可求。何况我又不相信“速成”的东西。其成也速,其亡也忽。
在自学上下功夫,自己教自己,是棋手学棋的最现实,最直接的方法。人人生来皆有灵性,养成自学习惯的人,应该依赖于丰富多彩的弈棋体验,将人生的所思所想都投入到棋艺、棋感的发挥上。
学棋一定要找到一把好工具,人的一生不是创造工具,就是在研究工具。象棋以思考为工具,一个好的棋局可以创造一个美妙的人生体验,我们在其中生活着,感受着,这就是一种棋艺生活的境界。
春天时,我去登山,沉重的行囊中一定有一付象棋,来到石壁下拿出了象棋辅好棋盘,摆正了棋子,我在等,等着另一个象棋爱好者登临此处,相邀对弈一局。伴着山风,沐浴着暖暖的太阳,三局棋后,夕阳隐向了山后,宿鸟归林。
夏季去游泳,游累了可以拿出象棋,双膝盘坐于古柳下,纳凉的时间里仅对弈一局,岁月静好,风光无限。
到了冬天,吃了睡,醒来摆摆棋,黎明到黄昏就是一天。人生很短,我最怕的是“马后炮”,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我感觉到棋是活的,有思想,有思维。一棋一世界,局局感受新,这就是棋感。
追棋就是在追棋感,而不是在追求什么第一第二,名次名誉都不重要了,所追求的是棋的世界。
对弈能力的培养似乎是不断猜想与试错的过程,一开始都会输得多赢得少,而输赢都是相互转化的,由不平衡到平衡。我曾多次地去追问棋的内容,棋的形式以及棋的技能。这样学棋就简单了,一旦有了正确的认识,棋艺就会突飞猛进。对弈中昨日还无比佩服的棋手,今日又觉得平平常常,我好像一下子就懂了。
成功的棋手也不需要特别的天赋,你的思维水平也就是你的棋艺水平。32个棋子,7个兵种,棋盘中只是90个方格,却构成了一个新的天地。棋中有千军万马,有城堡有高山河流。一旦你陷入其中,马踏连营,一片混乱,你必须有信心,有勇气把它整理出来,变成经验,有了体会也可以去交流。
与高手对弈,就是一次涉险,信马游缰地跟着感觉走,不是不行,多次落败后,才有了一点觉悟。举重若轻也是应对棋败时的手段,象棋有一个最大的好处,败局之后还可以重来,“棋不怕输,棋输棋子在。”你越满不在乎,棋艺提高得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