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徐悲鸿的马【徐悲鸿的马】

徐悲鸿的马【徐悲鸿的马】

时间:2024-11-23 07:56:28阅读:

徐悲鸿的马【徐悲鸿的马】

徐悲鸿是中国当代杰出的画家,卓越的美术教育家。他出生于江苏宜兴,幼年随父学画,后赴巴黎入法国国立高等美术学校,精研素描与油画,并先后去英、德、法、意及瑞士观摹学习,吸取了不少世界艺术精华。他擅长中国画、油画,尤精素描。

徐悲鸿画马,堪称一绝。他很喜爱马,最早也是以画马闻名的。

在徐悲鸿笔下的马,赋予了画家自己的个性和理想。马,在中国人心目中始终是人才的象征,民族振奋的象征,执着于现实的徐悲鸿翻来覆去地画马,正是有所感而发,尽抒胸臆。

《奔马图》这件作品是画家徐悲鸿在1948年赠给史学家邓蜀生的礼物,“徐悲鸿的《奔马图》作于1948年初冬徐悲鸿的马,独辟蹊径,无论奔马、立马、走马、饮马、群马,都赋予了充沛的生命力。上世纪30年代,徐悲鸿先生所作水墨奔马,无羁绊,尚桀骜,发胸中块垒,掘民族精神,在写实的形体中充满着浪漫的遐想和激情。

对马的细节刻画,正是徐悲鸿“谨严之Style”的具体体现:一、强化或夸张马的鼻孔,这是奔驰之马肺活量大的象征;二、马腿的比例较之真马相对稍长,这正符合锋棱瘦骨的野马造型要求,善驰骋的骏马的精神主要特征是其腿;三、至于马蹄,则要灵活,马之跳跃全赖马蹄的灵活弯曲和伸缩,看似一两笔简单带过,但却是徐悲鸿长时间研究揣摩的结果。他曾说过,马蹄比女人的高跟鞋还难画。那是因为马蹄是力量与重心的集结所在,是动静灵活的关键;四、脚踝骨是最难画的地方,要画出活络的感觉。造型要准确,不懂骨骼解剖不行,但又不能完全照着自然形态画。其门弟子在实践中无不感叹“唯独这几寸脚踝骨极难掌握”其难不难想见。

五、拂动的马鬣和马尾,是表现马刚柔相济的风神之所在。徐悲鸿在长时间的实践中认识到毛笔有太软之弊,很难表现鬣、尾的质感和劲力,故而他常用硬笔简括地刷写出迎风飘拂的鬣、尾,一如书写汉隶,收笔有翻转之笔意,不但纤毫毕现,而且极为逼真地展现了鬣、尾的蓬松的质感和飘动的美感。

六、更值得一提的是,徐悲鸿画马从不打底稿。不打底稿,一是徐悲鸿对马的结构和运动的非常熟悉的自信,再则也说明了徐悲鸿在进入创作时的笔墨运用和情感宣泄是一种本我的自然流露,不依傍任何家数的笔墨语言和无拘无束的勾写,才得以构成他奔放处不狂狷,精微处不琐屑的挥洒风格,使得他笔下的骏马无不精神抖擞,神采奕奕。

徐悲鸿《群马》,此为徐悲鸿画马之代表作。1940年,徐悲鸿应印度诗人泰戈尔之邀出访印度,4月抵喜马拉雅山之大吉岭,5月闻国内鄂北抗日大捷,喜作此《群马》左上角题:“昔有狂人为诗云:‘一得从千虑,狂愚辄自夸,以为真不恶,古人莫加’。

徐悲鸿所画的奔马,桀骜不凡,自由奔放,观之令人惊心动魄,在写实之中充满了浪漫主义的风格。画家不仅把骏马作为自己绘画风格的象征,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是对自由和激情的赞美和讴歌。

徐悲鸿画马既以真马为师,又融汇了中西画理画法,他曾谈道:“我爱画功物,皆对实物用过极长时间的功。即以画马论,速写不下千幅,并学过<马的解剖,熟悉马之骨架肌肉组织,夫然后详审其动态及神情,方能有得。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0143424@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