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毛遂自荐这个成语的主人公就是毛遂,他是战国末期赵国一位非常重要的大臣。也就是在他身上发生了这个历史典故,那么历史上毛遂自荐的毛遂,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样子的?
每当聊起中国历史的时候,那么春秋战国就是最为典型议论的代表。在那个长达700多年的混乱当中,涌现出了无数的历史人物和故事。他们就像一颗又一颗的星星一样,出现在这个历史舞台上面,让我们看到了精彩的故事情节。
那么当说到春秋战国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会先想起统一六国的秦始皇。作为这个时期最为精彩的人物,自然是吸引了很多人的爱好和兴趣。实际上并不是只有秦始皇活跃在这个时代,还有很多的治世能人也发挥出了自己的光芒。
当然毛遂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而关于他的故事毛遂自荐直到如今还有人在使用。毛遂自荐这个故事的由来是存在着一定的历史因素,在那个七雄争霸天下的年代,很多人都是为了活命而偏安一隅,不敢承担任何的事情。当自己的国家遇到危难的时候,他们只顾关心自己的利益,从来没有考虑过国家的利益。
毛遂出现在历史舞台的第一次,是在自己的赵国遇到危难的时候,是他第一个站出来给自己的君王排忧解难的。为了让赵国远离战战乱和痛苦,毛遂不顾生命危险和贵族势力的威胁,顶着所有的压力帮助自己的国家度过了这一难关。
身为一个国家的臣子,应该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心系国家,不顾一切代价维护国家的利益和领土安全。可是这样的意识在当时的时代是非常的薄弱,人们固性地认为但凡是站在那个风口浪尖的,后果一定是非常惨的。毛遂最后的结果就是这样的,也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
毛遂所在的年代是战国的后期,此时距离秦统一六国已经不到50年的时间了。在7个国家当中实力最为雄厚的就是秦国和赵国,两个过国家也彼此争霸了很多年一直不分胜负。可是后来的长平之战却是赵国命运的转折点,也就是这场战争的失败,奠定了赵国的灭亡。
毛遂起初是赵国平原君手底下的一个门客,放在今天的意思就是一个出主意的人。长平之战失败以后,赵国的势力大大下降,秦国就利用这样的机会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这场战斗俗称邯郸之战,整整维持了3年之久,双方一直没有分出来一个高低。
当时的整个赵国都陷入了一场混乱之中,老百姓的生活因为战乱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为了解救邯郸之围,在这个生死存亡的时刻,赵国的各个势力开始向南方的楚国求援。主要发起这场求援的就是赵国著名的平原君,为了能够得到楚国真正意义上的支持,他开始亲自挑选自己的门客。
当时平原君的门客一共有20位,毛遂就是其中的一位。平原君在经过了许多次的挑选之后,仍然没有挑选出合适的人选。就在这危机而又紧张的时刻,毛遂主动站了出来并且向平原君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最后平原君答应了毛遂的想法,于是就带着毛遂两个人来到了遥远的楚国。
当毛遂来到楚国之后,凭借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详细的说明了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因此在和楚国几次的谈判当中,毛遂利用对方的心理和想法,说服了楚国的大王同意出兵援助赵国。正是有了楚国的援助,赵国才得以解救从而脱离了危险。
同时毛遂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以及敢于作为代表来到楚国谈判,并且最终说服楚国出兵是非常厉害的。试想如果没有毛遂的帮助,那么赵国就会陷入一个非常被动的局面,甚至会造成更多人的死亡。
当时的赵王是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太子赵佾,二儿子就是赵偃。身为太子的大儿子天生善良,拥有着伟大的抱负和雄心壮志,但是唯一的缺点就是他的性格过于懦弱。试想如果他成为赵王的话,那么秦国统一六国还要往后推迟很长时间。
可是命运并没有选择太子,大王的位置落到了赵偃的身上。这背后是二儿子和毛遂一手操作的,赵偃生性嫉妒自己的大哥是太子,于是内心就产生了很大的怨恨。因此就选择了和毛遂合作,经过了一系列的操作,让自己当上了赵王。
然而这位新晋的赵王可不是像自己的大哥一样仁厚善良,内心非常的狡诈,充满着很多的阴谋诡计。他重用了很多奸臣和小人,顿时赵国的实力就下降了。正好此时燕国来攻打赵国,毛遂就被任为大将前去出征。可是由于自己对于军事完全的不懂,就导致了赵国部队全军覆亡。毛遂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拔剑自刎,没有脸面再回到赵国。
毛遂的结局就是在这样的一场失败的战斗中死去了,回顾他的人生经历,也可谓说是非常的精彩和有趣。可惜毛遂当初站错了队伍,结果葬送了自己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