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愚公移山徐悲鸿【徐悲鸿创作《愚公移山》的来龙去脉】

愚公移山徐悲鸿【徐悲鸿创作《愚公移山》的来龙去脉】

时间:2024-08-11 17:11:19阅读:

愚公移山徐悲鸿【徐悲鸿创作《愚公移山》的来龙去脉】

徐悲鸿,我们都很熟知,他的创作题材十分广泛,其中有山水、花鸟、走兽、人物、历史、神话等,无一不是栩栩如生,被称之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并且主张发展“传统中国画”的改良,并推广立足中国现代写实主义美术,有记载他一生节衣缩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1200余件,以及图书、画册、碑帖等1万余件,并将之全部捐献给了国家。

《愚公移山》是我国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出处自《列子汤问》,讲述了一个叫“愚公”的人,面对挡在自家门前的两座大山,没有被大山庞大的身躯所吓倒,而是决定搬走它,造福当地百姓。

愚公率领一帮带着各种工具的乡亲,夜以继日,坚持不懈地挖山。挖呀挖呀,最终感动了天上大神,在大神的帮助下,两座大山终于被搬走。这个故事把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那种顽强不屈,持之以恒,勤劳勇敢,不怕艰难困苦的精神品质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横长的构图中,挖山者左右横向排列,顶天立地,赤裸着身躯,高举铁耙,挖掘不止。

1939年11月,徐悲鸿应印度诗哲泰戈尔之邀,赴印度国际大学讲学。12月6日,经仰光、加尔各达,抵达泰戈尔命名“圣地尼克坦”的国际大学。

1940年2月,发生了一件轰动印度的大事,甘地到尼克坦访问泰戈尔。在焚香献花,歌唱祈祷的欢迎仪式上,泰戈尔向甘地引见了徐悲鸿。为甘地画像之时,徐悲鸿从这位不屈不挠地为民族独立奋斗的印度灵魂人物的身上,隐约看见愚公的影像,充满激情地开始创作《愚公移山》草稿与人物写生。

1941年8月,徐悲鸿在喜马拉雅山下的大吉岭开始创作《愚公移山》。此前数月间,徐悲鸿深入喜马拉雅山区,骑马盘旋于万丈悬崖峭壁的山路,作诗咏怀,并作草稿30余幅。11月,他完成巨幅水墨画《愚公移山》,回到印度国际大学后,又创作了油画《愚公移山》。

在创作手法上,徐悲鸿中西合璧,既有中国画线条的白描勾勒,又有油画透视关系和明暗效果的体现。尤其对画中人物的精神格调进行了重点刻画。

画中人物神态丰富多彩,造型相当准确,为了展现男性结构线条,徐悲鸿让画中男子光着胳膊上阵,个个身体壮实魁梧,肌肉结实。有的抢起工具,准备用全身力量铲向土地,充满力量感;有的绷直身体,蓄势待发,握着工具观察着地形,寻找突破口。

这是一幅多姿多彩,美轮美奂的人物群像图,画面动静结合,画中人物各司其职,同时又协同劳作,体现了人们众志成城的决心。徐悲鸿用具象的图画,非常精准地再现了民族精神中“人心齐泰山移”的坚定信念。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0143424@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