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百科 > 十大朗诵名家(“寻找”语言艺术之美 五位名家共探朗诵艺术的舞台呈现)

十大朗诵名家(“寻找”语言艺术之美 五位名家共探朗诵艺术的舞台呈现)

时间:2024-09-11 11:08:11阅读:

十大朗诵名家(“寻找”语言艺术之美 五位名家共探朗诵艺术的舞台呈现)

刘家祯认为,站在舞台上朗诵就是一种表演,需要戏剧表演的各种元素:当众孤独、内心视象、情绪记忆、语言表达、肢体动作等。他在现场朗诵郭小川的《向困难进军》及屈原的《涉江》的时候,巧妙运用了舞台艺术的元素,分别呈现了古今不同人物的时代氛围与人物气质。

长期从事电影配音的狄菲菲,最近几年潜心研究声音艺术。她在现场朗诵了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片段之后说,朗诵海外的经典作品,不要简单地模仿外国人的“洋腔洋调”,必须去寻找一种作品规定的域外风情与特定意境。不要见山就是山,见水就是水。要山水了然于胸,用艺术语言描绘出空灵的山水意境,给观众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她认为,朗诵需要技巧。那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各种人物。对于有人认为朗诵只要会说普通话就可以入门这个简单说法,狄菲菲认为,看起来朗诵不需要“门槛”,入门以后发现“门槛”在峰巅之上。

在电台播音工作岗位上工作三十多年的方舟认为,在舞台上的朗诵,完全不同于在电台话筒前的朗诵。为此,她请了一位琵琶演奏家,与她一起完成白居易的《琵琶行》。这首长篇叙事诗,通篇是七言句式。这样严格的格律很容易造成单调的平铺直叙。方舟在介绍朗诵古诗词心得的时候,用了上戏刘宁教授的表演理论——“破、补、立”就是根据作品内容需要,要敢于“破格”,然后又必须“弥补”归“格”,进而通过“破”与“补”,使人物形象“立”起来。方舟在朗诵《琵琶行》的时候,不仅在语言处理上“平中出奇”,而且还运用了不少戏曲的身段动作,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赵静的朗诵充满电影特写的镜头感,表情极其丰富。她的两个作品《我是什么》与《杨开慧书信》,绽放了诙谐与深情两种完全不同的动人情趣。赵静说,不管是什么题材、什么情趣,都要用心读解、用心体验、用心说话。朗诵艺术是一种心灵的释放与沟通。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0143424@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