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百科 > 吃鸡精的十大害处(鸡精是“害人精”,比味精的危害更大?不敢吃鸡精的人都看看吧)

吃鸡精的十大害处(鸡精是“害人精”,比味精的危害更大?不敢吃鸡精的人都看看吧)

时间:2024-03-18 08:25:41阅读:

吃鸡精的十大害处(鸡精是“害人精”,比味精的危害更大?不敢吃鸡精的人都看看吧)

味精已经臭名昭著了,从前的味精厂现在也不见了。这是大家对健康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吃味精的人越来越少。但是对美食的向往,急需要其它的调味剂出现,这个时候“鸡精”就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鸡精作为新的调味料,还没有红火多久,又被扣上了“害人精”的帽子。认为鸡精不健康的观点满天飞。甚至认为鸡精比味精的危害更大!很快,鸡精也退出了健康人士的厨房。

鸡精、味精、香精这几个词听起来是不是就觉得不健康?鸡精比味精还不健康吗?到底有没有健康的调味料?鸡粉、鸡汁和鸡精有什么关系?不敢吃鸡精的人都看看吧。

很多人看到鸡精两个字就以为,鸡精是鸡的“精华”大错特错。鸡精和味精有80%都是同一种物质——谷氨酸钠。

谷氨酸钠谷氨酸钠其实也是一种盐,它是由谷氨酸和钠元素组合在一起的盐,钠元素就是呈现咸味的物质,谷氨酸则呈现鲜味。

谷氨酸是一种氨基酸,是蛋白质的最小单位,蛋白质是一种营养素,畜禽肉和谷物中都含有蛋白质。所以不管是谷氨酸还是钠元素都是大自然中存在的。很多天然食品中也含有颇高的谷氨酸,例如牛奶、西红柿等。

谷氨酸钠除了带来鲜味,还是中枢神经的信号素,达到兴奋效果,摄入的的谷氨酸一半会进入神经系统,对大脑所有功能,例如学习、记忆、运动、认知和发育都有影响。学习和记忆是大脑的高级功能,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生理过程。所以吃多了会兴奋地睡不着觉。

谷氨酸还有其它的生理功能。保护肝功能,对癫痫、神经衰弱有帮助,作为一种氨基酸可以被人体转化成其他氨基酸,新陈代谢。可作为脑组织的能源,为大脑供能。

但是有少数人对谷氨酸的味道接受无能,感到不适,甚至恶性、口干、头疼、腹痛的症状。但这并不是谷氨酸钠损害了器官,只是由于部分人不适应这一味道罢了。就像很多人受不了大蒜的味道。

但是,儿童在生长发育时期,是不能过量吃谷氨酸钠的,这会影响到肠胃对锌元素的吸收,影响生长发育。对于成年人来说,不存在这一问题。

鸡精比味精多了一些鸡肉味,有的厂家用鸡肉汤浓缩汁或鸡肉浓缩粉来调节鸡精的味道,所以鸡精还是有一点鸡“精”的。

有的厂家还会添加一些5-呈味核苷酸二钠,这是一种鲜味物质,和DNA一样是一种核苷酸。此外,鸡精还会加一些盐、鸡蛋等调整口味。让口感更鲜。

所以,鸡精就是加了很多其它鲜味物质的味精。

他不是鸡的精华,也不是味精改个名字。从健康的角度看,鸡精和味精不分上下,既不会对健康有多大好处,也不会损害健康。因为它们都是由谷氨酸钠为主的调味品。鸡精中加的鸡肉粉和鸡蛋粉,也不会给人体提供太多营养。

成人适量吃鸡精是完全可以的,但是小孩尽量不要吃,一是影响生长发育,二是容易造成挑食。

市面上不光有鸡精,还出现了鸡粉、鸡汁。下面我们就来分辨一下这几种调味料的区别。鸡精:颗粒状,以谷氨酸钠为主的调味料,多用于炒菜。鸡粉:鸡肉粉加上白糖、盐、谷氨酸钠的粉末状调味料,多用于熬汤。鸡汁:用鸡肉熬制的浓缩机汁,会加入盐、白砂糖调味。

虽然鸡粉和鸡汁大部分都是以鸡肉为原料,但是有的商家也会以谷氨酸钠为主,购买时要多注意配料表,是否将鸡肉粉或鸡膏写在前面,如果商家把谷氨酸钠写在前面,就不是真正的鸡粉、鸡汁。

这三种使用方法也是有区别的。

鸡精多用于炒菜。而鸡粉炒菜很容易成坨,不能化开,所以多用于熬汤。鸡汁的用法和鸡粉差不多。在我们烹饪的时候,可以按照自己的口味选择。

在储存时,由于鸡粉和鸡汁都是有鸡肉制作,所以要避光,冷藏,密封保存,不能像鸡精一样在室温存放。鸡粉极容易受潮,受潮后容易坏,所以这两样要及时吃完,变味了要及时扔掉。

鸡精烹饪也有方法,使用得当才能呈现出好的味道。具体的方法如下:放了鸡精就要少放30%的盐,因为食盐和鸡精都含有钠,容易过咸。鸡精和味精和盐可以同时放,但要掌握量,否则会有苦味。鸡精不能和醋和番茄酱一起烹饪,在太酸或碱性条件下,味精就没有鲜味了,所以大家注意不要在如制作糖、醋汁或番茄汁的菜肴不宜加入味精。鸡精完全可以在高温下使用。有实验验证,味精在115℃加热3小时,鲜味并没有损失。本身具有鲜味的食材不需要放鸡精提鲜,譬如海带、昆布、海鲜、蘑菇等。孕妇、小孩、高血压不宜吃鸡精,孕妇腹中的胎儿神经正在发育,会被味精影响,导致畸形。高血压人群吃味精会导致钠摄入过量,血压升高。小孩吃容易造成锌元素吸收下降,影响生长发育,养成挑食、厌食的毛病。

食品工业化后,有很多食品添加剂,调味料也是食品添加剂的一种。每一种添加剂能否进入市场,进入百姓餐桌,都需要国家反复验证其安全性。

通过动物饲养实验来确保对人体的影响。添加剂量少,对食品影响大,每一种都有国家规定的最大添加量,所以,在安全范围内,食用一点添加剂是没有关系的。碰到不良商家,非法添加或过量使用,我们要主动举报,共同维护食品安全。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0143424@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