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百科 > 广西十大糖厂(广西贵糖股份,曾经是亚洲糖业一哥,老厂址成为网红打卡地)

广西十大糖厂(广西贵糖股份,曾经是亚洲糖业一哥,老厂址成为网红打卡地)

时间:2024-03-11 10:17:57阅读:

广西十大糖厂(广西贵糖股份,曾经是亚洲糖业一哥,老厂址成为网红打卡地)

广西,一个被“老表”和“砍甘蔗”广为人知的地方,这里的特殊地理条件和气候使其成为中国甘蔗的主要产地。在这片土地上,有一家历史悠久的糖厂,它的名字叫贵糖股份。

贵糖股份,这个名字在广西乃至整个亚洲制糖业中,曾经代表着巅峰和荣耀。它的前身是贵县糖厂,于1953年建立,1957年投产,是国家“一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当时,为了提高技术水平,贵糖股份还请来了苏联专家进行技术支援,可见其野心和雄心。

贵糖从当初60年代的日榨能力1500吨,一直壮大到90年代,日榨能力超过万吨,成为当时亚洲制糖业的领头羊。与广西境内的一些小糖厂以及国内其他糖厂相比,贵糖无疑是巨头中的巨头。然而,贵糖不仅仅是一家制糖企业,它还涉足了造纸、制浆、碳酸钙、硫铁矿等多个行业,实现了多元化经营,可谓多才多艺。

贵糖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产业,它还深刻地影响了当地的社会生活。贵糖股份是贵县效益最好、利润最高、上缴国税最多的企业,也是本县最大的企业。它的高层几乎可以和贵县县长平起平坐,这种地位令人羡慕不已。

而最让人羡慕的,莫过于贵糖的职工。他们享受着丰厚的福利待遇,拥有高收入。多余的闲钱都会纷纷存入银行,金融机构争相在幸福路上开设分支机构。工商银行是幸福路上最繁忙的金融机构,每天门口都挤满了人。当时还没有叫号系统,人们只能争先恐后地挤进银行,等待着办理业务。这种情景也是当地特有的一道风景线。

贵糖职工的住房条件是一流的,特别是在80和90年代,当地的城建水平远不如今天,但职工的宿舍条件却绝对豪华。那时,许多农村还在使用茅房,而贵糖的宿舍的茅房却比农村的房间还要干净,这是一种幸福的享受。

90年代,电视成了家家户户的标配,而贵糖的职工们早已拥有了电视机。他们不仅能收看到闭路电视,还可以观看到来自港台的节目,甚至有时还有幸看到港台明星在贵糖的大礼堂演出。

贵糖不仅仅满足了职工的物质需求,还为他们的子女提供了独立的教育体系,从幼儿园到中学12年级,都可以在本单位的教育体系中完成学业。这就是所谓的子弟学校,曾经不对外招生,但后来是否改革开放,不得而知。这所学校的教育资源远远优于当地,令其他农村学校望尘莫及。更让人羡慕的是贵糖的技校,毕业生可以直接就业,这一政策令不少人垂涎欲滴。

然而,时光荏苒,贵糖的辉煌时代渐渐消逝。1989年,贵县撤销,建立了贵港市,贵县糖厂更名为广西贵港甘蔗化工厂。90年代,甘蔗产业达到巅峰,但也伴随着一些问题。由于甘蔗的泛滥,糖厂对甘蔗的品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致有些农民的甘蔗被压价,最终不得不购买糖厂售卖的蔗苗。此外,砍甘蔗还需要进行抽签,这给农民带来了不少麻烦。

进入21世纪后,农民的种植观念发生了变化,他们开始更加注重经济效益,不再将甘蔗作为唯一的农作物。甘蔗产量逐年下降,这对于糖厂来说,意味着原材料的减少。尽管在2005年之后,进行了各种补贴,将甘蔗的价格飙升到每吨600元,但依旧无法改变甘蔗产量下降的趋势。

随着时间的推移,贵糖股份逐渐走上了转型之路。它不再仅仅依赖传统的制糖和造纸产业,开始拓展碳酸钙、硫铁矿等新兴产业。这也标志着贵糖的亚洲一哥地位被南糖取代。2018年,贵糖股份更名为粤桂股份,结束了贵糖时代。工厂整体搬迁至粤桂热电产业园,幸福路上不再有轰鸣的机器声和繁忙的人群,仿佛从此进入了永恒的宁静。

“砍甘蔗”这个广西口头禅,代表了一段特殊时期的生活方式。随着糖厂的转型和甘蔗产业的衰落,人们的糖需求也逐渐转向其他甜品。为什么农民不再像几十年前那样热衷于种植甘蔗,这个问题至今仍然没有明确的答案。

在这个变迁中,贵糖股份留下了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深刻的影响。它曾经是广西糖业的领军企业,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繁荣和兴盛。而今,虽然贵糖股份不再闪耀,但它的传奇故事仍然激励着人们,告诉我们,时光荏苒,一切都在不断变化,只有不断适应和转型,才能永葆生机。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0143424@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