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有庆怎么死的(《活着》里有庆献血被抽干栽地身亡,医生问福贵:为啥只生一儿子)

有庆怎么死的(《活着》里有庆献血被抽干栽地身亡,医生问福贵:为啥只生一儿子)

时间:2024-08-27 09:44:58阅读:

有庆怎么死的(《活着》里有庆献血被抽干栽地身亡,医生问福贵:为啥只生一儿子)

男孩名叫有庆,是余华作品《活着》里的人物。

读完《活着》这本书,有庆这部分是最感人也是最令人悲痛的,有庆的身上有着比同龄人更加的成熟和善良,他宁肯自己吃苦也要把羊喂好,宁肯光着脚丫在雪地上跑去上学,也不愿意跑坏鞋子,为母亲添负担。

他是个长跑健将,就像是透光枝桠的太阳光,灵动而又生机勃勃。

然而,这天,有庆顺着那条通往学校的路肆意跑去,就再也没有回来了。

那天下午,有庆学校的校长,也是县长夫人,在医院生孩子大出血,亟待抢救,学校老师赶紧组织五年级的孩子去医院献血。善良的孩子们一听要给校长献血,别提多开心的了。

有庆也跟着去了,他排队排在最后还怕轮不到自己,这样就献不了血了。结果前面孩子的血型都配不上,而有庆的血型却恰恰符合了,有庆当时高兴地脸都涨红了。

殊不知,死神马上就要降临。

医院的人为了救县长夫人的命,一抽就抽不停了,有庆脸色苍白,浑身打哆嗦,有庆说头晕,抽血的毫不理睬,来了个医生说血还不够,就这样有庆的血差不多都“抽干了”,直到没了气息一头栽到地上,那人才慌了。

有庆的生命就这么戛然而止,当有庆的父亲福贵赶到医院太平间望着儿子的尸体几乎不敢相信,而一旁的医生竟然说:“你为什么只生一个儿子呢?”这句话简直太讽刺,余华真是摸清了人性的痛点,可恨的人愚昧又无知。

在第一次读《活着》的时候,真的越读越压抑,可是再次重温,却好像更加能够接受现实的残酷,这也许也与自己亲身经历过亲人的生死有关吧。

从最开始的痛彻心扉,哭天喊地,到期间的默默心碎,到最后不禁感慨,还是好好珍惜当下活着的时间吧!

余华《活着》就是这么一部关于“死亡”的记录。但余华的初衷却是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的乐观态度。

如果说之前的余华一直是以敌对的态度看待现实,那么《活着》就是让余华得以转型的桥梁。

长久的思考让余华开始意识到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也不是揭露,而是向人们展示一种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

抱着这种心态,余华邂逅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这也成了余华创作《活着》的动机。

歌中的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却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

在《活着》中就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福贵本是个阔少爷,可他嗜赌如命,最终遭人算计输光了家业,一贫如洗。他的父亲被他活活气死,母亲则在穷困中患了重病,福贵前去求药,却在途中被抓去当壮丁。经过几番波折回到家里,才知道母亲早已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地养大两个儿女。

此后更加悲惨的命运一次又一次降临到福贵身上,他的妻子、儿女和孙子相继死去,最后只剩福贵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但老人依旧活着,仿佛比往日更加洒脱与坚强。

当然福贵也曾抗争过,可最后,在田间留下的他和老牛的身影却是温暖,不与世界相争的。

之前看过一部电影叫做《肖申克的救赎》,男主角说过一句话一直记忆犹新:“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人就是这样,无论多么艰难的环境都可以忍耐,也会慢慢习惯。从最开始对生活充满幻想,但最后,终究还是认清了生活最真实的模样!

正如罗曼罗兰说的那句:“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社会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余华从小可以说见惯了生死,他的父母都是医生,家就住在太平间隔壁,每次上厕所都要经过太平间,半夜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哭声,男女老少,或强或弱,不绝于耳。

所以,对于余华来说,他对于死亡和苦难有着比常人更为深刻的理解,而他的笔触却是冷静克制中却带着一丝温情。

《活着》开篇,从一个年轻人偶遇年老的福贵讲起,福贵在树下缓缓讲述自己坎坷的一生。

小说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让人看到福贵的记忆流畅的流淌到人生的任意一个角落。我似乎也天马行空地在福贵的过去里自由的穿行。

这也不禁令人感慨,很多人,对于自己的一生,是否曾有过如此这般的审视呢?

小说里有一段这样的话:“他是那种能够看到自己过去模样的人,他可以准确地看到自己年轻时走路的姿态,甚至可以看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在经历了生生死死这样的事之后,福贵或许也已经明白,人能到这世上走这一遭也已经足够了。

身边的人去去来来,抓得再紧也免不了随着时光溜走。

犹记得,庄子相伴多年的妻子去世时,他盘坐在地上,敲着瓦缶高歌。

好友惠子匆匆赶来吊唁看到如此情景,而庄子似乎并没有多少悲伤,神情亦如往日般平静。

惠子不解,可庄子真如所表现的那般冷血么?

我想不是的。我想庄子之所以鼓盆而歌,更在于他克制了自己的常人之情,而从更高的层次审视死亡,生命的开启或凋谢,只是大自然的一种规律罢了。

而余华显然也悟出了生命的真相,他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这句话,自带一丝禅意,或许多读几页人生的书,自然也就明白了。可是明白之时,我们的人生还有多久?这就是生活的真相,残酷但你却不得不去热爱。

台湾作家李敖说过这样一句话:“打败敌人的最好办法就是比敌人活得更长久。”其实,对于福贵来说,活着未免不是一种胜利,而余华在《活着》中也有它温情的地方,余华给了福贵一个可以听他倾诉的朋友。

在这个朋友眼中,“老人黝黑的脸在阳光里笑得十分生动,脸上的皱纹欢乐地游动着,里面镶满了泥土,就如同布满田间的小道。”这个画面一直映在我的脑海里,质朴、干净却深埋在土地里,厚重而透着一种无以言表的生命力。

正如书中所说:“生命中其实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有意思孤零零的一位。”如果你一直在寻找生命的意义,或许读了《活着》,会击中你的内心。

《活着》自出版以来就备受追捧,各版本的销量已经超过2000万册,获奖无数,豆瓣评分一直高达9.4分,影响了数以万计苦苦追寻生命意义的人们。

余华更是凭借《活着》赚的稿费高达1550万,在2019年中国富豪榜上,余华排在第二位,莫言曾经感慨:余华写字最少,但却是赚的最多的作家。

足以见得,余华作品影响之深远。

作为余华的死忠粉,我将余华的《活着》、《兄弟》、《许三观卖血记》和《细雨里的呼喊》一同推荐给大家!

这四本里的任何一本,你只要开始,就肯定停不下来了。

如果你是冲着《活着》这本书,别急,这里也有单行本,一本28,精装正版,值得拥有。在你失去人生方向的时候,读读它,或许会指引你向前。

王小波生前屡遭退稿,穷的吃软饭,妻子特崇拜:舍不得让他干粗活金钱名利皆粪土,但年轻人爱赚钱没错,王蒙:要懂得在粪土上生存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人生如戏,我投入的却是真情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0143424@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