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百科 > 沉鱼落雁比喻什么动物(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

沉鱼落雁比喻什么动物(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

时间:2023-09-08 15:14:34阅读:

沉鱼落雁比喻什么动物(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

沉鱼落雁。

人们形容女子长得漂亮,往往用“沉鱼落雁”来比喻。意思是鱼见之羞愧得沉入水底隐藏,雁见之羞愧得落入草丛中隐藏。

典故源于战国时期宋国人庄子的著作《庄子·齐物论》中讲的一个故事:“啮缺问乎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恶乎知之。’‘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恶乎知之。’‘然则物无知邪?’曰:‘吾恶乎知之。虽然,尝试言之。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且吾尝试问乎女:民湿寝则腰疾偏死,然乎哉?木处则惴慄恂惧,猨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蝍蛆甘带,鸱鸦耆鼠,四者孰知正味?猨猵狙以为雌,麋与鹿交,与鱼游。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塗,樊然殽乱,吾恶能知其辩。’”。

故事中的啮缺、王倪都是庄子为表达主题思想虚拟的人物。这一故事说的是:尧帝时期,贤士啮缺请教他的老师王倪:“先生该知道万物共同的是非标准吧?”王倪说:“我怎么知道?”啮缺问:“那么,你知道你所不知道的事物吗?”王倪说:“我怎么知道?”啮缺问:“那么万物就无法知道了吗?”王倪说:“我怎么知道?不过,我还是试着说说:怎么知道我所说的‘知道’不是‘不知道’呢?怎么知道我所说的‘不知道’不是‘知道’呢?且让我问问你:人睡在潮湿的地方就会腰生疾病,甚而半身不遂,泥鳅不至于吧?人在高树上就会惊怕不安,猿猴不至于吧?谁知道住在什么地方才是最合适的地方呢?人吃家畜的肉,麋鹿吃草,螟蛤爱吃蛇,猫头鹰和乌鸦喜欢吃老鼠。谁知道吃什么东西才是真正的美味呢?雌猿和猵狙成为配偶,糜找母鹿交合,泥鳅和鱼交尾。毛嫱与丽姬两位大美人,人们认为是最美的女子,但鱼见了她们会沉水而躲,不敢浮出水面。鸟见了她们会高飞而逃,糜鹿见了她们会迅速奔跑。谁知道什么美色才是天下真正的美色呢?依我看来,仁义的端倪,是非的途径,纷纷错乱,我怎么能知道它们之间的分别呢?”。

庄子认为,客观存在的万物本是不分彼此的,也是虚无的,是由“真君”或“真宰”主宰着的。这是本体论上的一种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与此相反,在认识论上,庄子认为事物的彼此、认识上的是非都是相对的,本无根本的界限,因此应停止有关是非的争论,做到忘我、无是非,用明静之心去体认万物,达到万物与我为一的齐物境界。这是认识上的一种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的观点。基于这种本体论和认识论,庄子得出万物齐一、物我化一的主观唯心主义结论。

《庄子·齐物论》中的“毛嫱”是春秋时期越国绝色美女,与西施时代相当,相传为越王勾践的爱姬。最初人们对毛嫱画像的称道远远超过西施,是美的化身,“沉鱼”的原始形象。“丽姬”已失考。所以原始的“沉鱼落雁”是指“毛嫱”和“丽姬”,并不是“西施”和“王昭君”。后来才说成是西施和王昭君。

因为最早的两位美人是“毛嫱”和“丽姬”,所以原始的“沉鱼落雁”是指“毛嫱”和“丽姬”。后来唐朝诗人宋之问有诗云:“鸟惊入松萝,鱼畏沉荷花。”由于《庄子·齐物论》中“毛嫱、丽姬”的典故,此后世人便以“沉鱼落雁”形容女子之貌美。“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也成为古典小说中形容女子美貌的套语。例句:“此时鲁小姐卸了浓装,换了几件雅淡衣服,蘧公子举眼细看,真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0143424@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