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百科 > 退部的十大理由(放弃985电信,进了211“天坑”,再入211“天坑”,浅谈退与进)

退部的十大理由(放弃985电信,进了211“天坑”,再入211“天坑”,浅谈退与进)

时间:2024-03-06 10:18:48阅读:

退部的十大理由(放弃985电信,进了211“天坑”,再入211“天坑”,浅谈退与进)

以大学生为例,大学生对考研和工作等话题比较感兴趣,知乎就会准确推送相关信息,在提供更多信息给学生的同时,导致学生在面对诸多信息时形成信息茧房。

在调查过程中,许多学生指出他们没有掌握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直困在各种“经验帖”中,导致“沉默的螺旋”现象发生,他们的困惑不能得到解决,始终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情况,久而久之便让自己困在这些信息中,导致信息茧房。此外,网络软件的推送算法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大学生信息收集的各种渠道,减少了解其他各种信息的途径,使大学生信息和思维逐渐同质化。网络信息的质量难以保证,很多信息都是无效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增加大学生收集信息的难度,导致耗费更多时间去寻找有效信息。

最后是大学生自身主观意识的影响。大学生网络信息焦虑是内部主观因素和外部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他们担心未来却又对未来怀有强烈的憧憬,这种矛盾心理使他们更加渴望收集到关于自己未来的信息通常演讲者都会说:“你得追求梦想”但我不会这么说因为我不信这一套我不希望你追求梦想我希望你去追求现实我想让你知道的你对现实的追求并不是以你的梦想为代价而是为梦想奠定基础——诺兰在报志愿之前,我知道有知乎这个app,但我点进去给我推了很多性别对立的问题,我看得脑壳都大了,感觉被人牵着鼻子走,后来实在太烦这个应用了,我就把知乎屏蔽了。只能说把知乎屏蔽是个正确的选择,但屏蔽之前应该找准自己的方向命运就是这么阴差阳错,在刚结束高考的那段全身细胞都在伸懒腰的时间里,我再也没理过知乎。

俞军老师是那个互联网莽荒时代的弄潮儿,我们普通人也很难做到像老师一样精准把握行业的动态。但是老师在那个年代转行也不轻松。老师读的是化学,但也证明不了天坑,因为老师更多是对搜索引擎的热爱。

在俞军老师的《俞军产品方法论》的《俞军入行搜索引擎业的求职信》中写到:此外,“劝退”“内卷”“做题家”等词语在知友们的深入探讨中被赋予新的含义,成为大众讨论相关议题时广泛使用的概念。这张具有清晰辨识度的词汇表还在不断延展。——知乎:让青年找到向上的答案秦亚洲1王达2也听闻了土木机械两大护法,因此我把专业填报上的土木都换了,但不想浪费分数的我,虽然避开这些专业,但其实按照知乎的标准,大部分传统工科以及专业都是坑的,也就是说入坑是在所难免,只是一个接受度罢了,网上声讨声小一点,可能心里还好受点。

从以下的风景园林专业在知乎下的话题讨论可知,随着知乎下沉的程度越深,信息也越来越繁杂:我妈极力推荐我去某一线城市市属211读交通工程,因为是土木强校,土木也自然紧随其后。在这个学校紧随其后的是土木好兄弟的水利强校。不过最后我认为土木有点辛苦和我妈觉得后一个学校分高可能录不上就否了。

我爸推荐我的是一个末流985的分校和比较远的某军工背景的211。实际上和知乎劝退er们抱怨的老一辈人的眼光短浅,导致所谓的入坑不同。至少我爸的这两个推荐还是挺靠谱的。这两个学校的专业都有很大的选择余地。

实则上当时并没有意识到一个985头衔的作用,或许是自己所在的重点高中里,自己的高考成绩只能算中间水平,所以可能有点自卑,觉得自己并不能考上985,这也就导致忽略了几个较远地区的985,确实也没想到的是这些老牌985因为地域的原因,分跌了不少。

其实当时自己还是天真,觉得不会有公司只卡985,不要211的,但我实在没想到学历贬值的速度会这么快,以及内卷的程度以及越演越烈。

实则自己是一个名校情结特别重的人,但是误区就在于冲了半天211,还是211的尴尬局面,可能也就是满足高中生喜欢拿分数打嘴炮的虚荣心罢了。

所以而是想到了另一个高校,想到她应该在国企有着不错的背景,家里也有叔叔在国企,选择拿一个安稳的牌子也挺不错的。所以一开始选择了他的一个校区的第二王牌专业,考虑到一线城市的分有点飘了。按照所谓的知乎劝退的标准,似乎在他们眼里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也是因为风风火火的关系,但是总共就三天的报志愿时间,不风风火火是不可能的,时间确实应该长一些,最起码应该有一个月的时间。

专业选择上我很大程度上听从了我爸的建议,好巧不巧,我爸特别钟意于某所谓的天坑专业,耐不住我爸的建议我看着去年的录取情况,我心想第六个专业也录不到,于是就随手填了上去。

实则和我同分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没填上是最亏的,至少信管已经偏CS了,自己在投递实习简历的过程中,也去小红书看了不少简历,其中就有信管的同学,发现自己对这个专业也挺感兴趣,前景也不差。

于是命运就是这样,哪怕调剂都不一定上的专业,我就上了。

在7月23日录取之前,我并没有意识到巨大的危机,或许是知乎的所谓巨大危机。我一直心情有点小激动,样子就像韩国喜剧电影6/45中朴世婉蹦蹦跳跳去农场的那一幕,挥舞着手中的秸秆,因为她有个歌手的大大梦想。

对,那时我也有个大大的梦想,不过即将被知乎无情的疯狂摧毁。在所谓的劝退学里,或许称为是宏大叙事,然而现实很骨感。

劝退学的句式:曾经我怎么,现在被社会毒打,你等着吧。

帖子下一个学长回复,能录上,但专业可能不太好,做好心里准备。

转折来到了7月23号那晚,录取结果即将出来,接下来我就像芳华中的何小萍一样,大喜大悲的迅速切换。

其实我并不是凡尔赛,其实清楚现在一个211本科其实没有优势,只能说是刚好有一块凑合的敲门砖。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焦虑,每个人都可能是每个阶段的普通人。我这成绩在我高中其实不能说挺亮眼的,所以我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比我厉害的多了去,所以没有什么骄傲的。

回到了房间,我强装镇定,我说比去年的结果好了,你要知足。是啊,我是复读生,第一年的结果其实不太好,但还是有选择211的机会,但就是小镇做题家的闭塞,连志愿填报从头到尾都没弄懂,其实细细研究还是有不少好学校的机会。

其实那年吧,从录取情况来看,是能选到计算机专业的,但三年没怎么接触过网络的我,与社会脱节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希沃白板上跳出来个广告,我们都会津津有味的盯着看半天,老师都说不忍心关掉。

同时,高中这么多年手机还是用的初三上学期自己攒钱买的vivoy31a,就算在最放肆的上网课时候,我也只能用为数不多的几个app,为数不多的app中连网购和点外卖都用不熟,毕业之后网购和外卖还有的小紧张,又有点小新奇。

为什么没选计算机呢?

自己生物成绩平时比较好,都在年级前列,就选了生物作为第一二志愿,其实这就是高中生的局限性,觉得中学时代哪科擅长就是对哪科感兴趣,然而大学生物是大学生物,高中生物是高中生物。

说来也富有戏剧性效果,通俗的说也就是合订本,我还因此和父母大吵过,你们懂什么科学家的梦想?

不过我还是因为觉得考的不是很理想选择了复读,只不过为了专注于眼前,我再也没思考过这件事,我记得复读前我曾在知乎上提问要不要复读,有热心的答主跟我说了,你专业选好就行,给我推荐了不少专业,包括计算机、电子信息、电气等比较热门的工科。

可惜的是我之后再也没想起过,毕竟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得调整心态迎接复读。即使后来因为生了重病请假两个月,躺在病床上痛并快乐着其实是小镇做题家对分数的执念太深了,只想做到一分不浪费。所以从两次录取来看,我可谓集齐了所谓三大护法。

当然这是前话了,天坑像魔鬼一样从床底慢慢爬上我的心头,心魔。我不由得想起了知乎。

点开知乎,正印证了后来我悟出的一个道理:录取之前不推,录取之后疯狂推劝退。大数据是懂我录取到所谓的天坑专业的。

我搜索了专业的情况,内容令人窒息。我还记得第二天学车那个早上,走出家门,腿软了的感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胸口一阵沉闷。是啊,我觉得完了,天昏地暗。

戏剧的是,我已经被录取了,推送里教我怎样报志愿;我已经复读结束了,推送里说是我就立刻复读。反正一说就是后悔,一问就是大三,甚至研三。

让后来者不得眉头禁皱,我相信即使一个对未来毫无想法的准大学生,看到这些劝退,都会怀疑过自己悲惨的后半生,而如果你看劝退越陷越深的话,你还得怀疑你现在,会形成一个闭环,一套逻辑自洽的言论。

你说你相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吧,他们说其他专业是二八定律吧,天坑就是一九定律。

你说转个专业吧,但我录取的学校转专业政策很严格,成功率微乎其微。在名牌大学里,竞争激烈,小镇做题家也会价值回归,曾经高考考场上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总会被抹掉了点锐气。不得不感慨自己也就是个普通人。

你说考个研吧,他们说考研也就那样。同样还有保研吧,在本专业肯定要花很大力气学习,那既然说不从事这个行业了,就很矛盾你说我是211的应该好点吧,他们说名校的更得劝退。

你说那我考个公务员吧,他们说天坑得血战三不限。

你说那我当个老师吧,他们说非师范专业留不了大城市。

他们还说了天坑学业辛苦,气,工作在郊区见不到女神,钱可能不多不少但没时间花等等。

以上肯定有现实存在的问题,但满屏的浮躁的脱坑方法都指向一个所谓的天选之子,版本答案:计算机专业!

他们说你自学计算机转行,我说好家伙,我真有这时间、精力和耐力以及智力吗?

他们说你考研跨考计算机,我说好家伙,人科班都卷成麻花了,合着我命中注定一定会上岸呗?

他们说你出国读计算机研,我说好家伙,家里也没有矿呀。

他们还说了计算机能进大厂、能去湾区、能考公、去制造业也能降维打击等等。

万般之下只有计算机高,但你再一搜索会发现计算机在知乎也劝退,其实所有专业都劝退。

但我已经深信不疑天坑就是最差的专业,因为从录取分数线上很多学校都可能是全校最低的。

我不禁反问,对呀,为什么不是高分都去读天坑呢?

实际上计算机专业式微已经有所出现,天坑也慢慢有出坑的迹象。为什么我没留意到呢,其实我注意到了,但是天坑出坑已及计算机式微并没有形成引爆点。实际上天坑劝退十年前就有,但引爆点一直到前几年吧。

来看看引爆点的定义:第一,传染性;第二,微小的变化产生巨大的效果;第三,变化是突发式的而非渐进式的。在这三个特征中,最后一个尤为重要,即流行潮是突然全面爆发的。正由于有了第三个特征,我们才能够意识到前两个特征的存在,但也正是通过第三个特征,我们才能够深入观察现代社会中许多变化的发生方式。流行潮突然全面爆发,以及一切变化同时产生——这一极具戏剧性的时刻,我们把它命名为「引爆点」。

流行三法则——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因素法则和环境威力法则共同作用的结果。

劝退学的个别人物法则:某些劝退大V以及一些中部V为“内行”、涉世尚浅的大学生为“推销员”,奉劝退大V为权威,并起着中转信息的作用。

1)话语核心层:其处于知乎话语圈层的核心位置,这一批用户构建起了知乎内容的整体框架,通常的表现是掌握极大的话语权,更倾向于回答问题而非提出疑问。知乎建立初期,这一层的用户通常还兼具极强的专业性和特殊社会身份,随着知乎开放后的用户下沉,这一层固有用户发生流失,越来越稀缺。

2)协同参与层:该层用户通常担任着知乎社区“添砖加瓦”的角色,倾向于提出问题并邀请他人回答,他们是核心层发言的基础和动机所在。虽然偶尔也会进行一定的回答,但普遍频率不高,获得的反馈也远不如核心层。

3)潜在学习层:该层用户扮演着内容消费者的角色,他们是知乎社群中数量最庞大的一批用户,遵守社区规章、保持一定频次的浏览习惯、在有需求时会进行搜索,但是几乎不进行内容生产,即不主动提问或回答社区内部变化对于知乎用户的心理是否会产生相关影响?对于心理学的研究证实: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得到的反馈与精神状况之间存在关联。社交媒体上的信息过载会使用户感到不知所措。当向个人提供超出其处理和使用能力水平的信息时,他们可能会感到失去控制感。更深入的,包括一些生理层面的连锁反应,如用户的社交媒体成瘾问题,与长期增加的焦虑、抑郁有关等等我不想做三无用户发表自己的声音:以前我觉得只要出坑了就不用焦虑了,实则转了一圈焦虑一点也没少,焦虑就好像是能量守恒一样,只是换成另外一方面焦虑罢了。

附着力因素法则:总是存在一种简单的信息包装方法,使信息变得令人难以抗拒比如冠以生化环材天坑的名称,让人一天就后背发凉。

环境威力法则:我们的社会总存在这样一些不起眼的信息点,但这些点正是群体效应的引爆点。

生化环材这些学科无论是学业还是升学确实存在有一定的问题。

自从录取之后,我的大脑每天无时不在星际穿越,我得出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再次复读。

可是我已经不可能再次复读,但是就是因为吃过苦,所以因为吃过苦会更加吃苦,同时听多了对困难、挫折的鸡汤,我放不下沉没成本,是呀,我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你跟我说不及二本计算机的时候,我怎么甘心呀!

心想着就此躺平算了,但实际上每个躺平族你真的躺得下去吗?现实的环境你不得不考虑是否有一张床在等你,即使你躺在硬板床上,眼睛上方总有一个天使和恶魔斗来斗去,你睡得着吗?

其实劝退学的圈子是个大杂烩,里面有留学博主、也有数码博主、时事博主,也有美妆博主,还有分布在各行各业的博主,也是,天坑专业为各行各业输送人才。

所以即使我不用其他app,获取信息也能自洽,但也给我造成了一种崇拜的情绪,我把他们说的话都奉为真经,甚至走向了极端思维。这些学科就应该劝退。

我加入了所谓的劝退行列,宽泛意义上来说劝退学带有不少网络暴力,戾气特别重。俨然成为知乎的zz正确。只要有人说这专业没有那么不堪,出路总是有的。一群或跟风或秉持着过来人的恃高,对其进行讽刺甚至侮辱。互联网会放大善,也会放大恶。

正如b站up主席拉瑞丝讲到:让你焦虑,他们才有流量。

别跟我说他们不搞副业,实则很多劝退答主都提到过把副业搞起来,我不怀疑他们的付费咨询能给后辈提供建议,但如果慈悲的觉得他们不搞副业,那就大可不必。

我并不是反对所谓的劝退,适当地指出行业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对错,同时给后辈相应的建议,但转变成一味地攻击所在专业的学生,嘲笑扎根行业的同事,一味妖魔化学科问题,我觉得并不合适。

也就是在这样极端的魔怔过程中,你攻击的人可能打个哈哈就过去了,没必要和你争执什么,而你自己是实打实的被反噬。

我以为我明白了,同等学校差距没有专业差距大,不是高考分数就能决定社会财富。是呀,知乎上的最强音不就是二本计算机吊打985生化环材吗?

事实上,现实生活中更多情况不会存在着极端,高考分数所带来体验是不一样的,学校的加持、地域的差持,我们从小到大都一直被灌输一个理念,现在吃苦,以后就不吃苦了,而我们总是忽视了当下的体验,进而吃苦也不会随着一个阶段的终结。我不否认吃苦,但是过度吃苦等于折磨自己。

我退学了,知乎一方面给人灭掉希望,另一方面又给人燃起希望。一种想让你快速终结现状的希望。因为我本来有太多的选择了,我能去末9的分校读电子信息,往前冲我能去本部。我也有背景更好的211选择,也有更多随便选专业的211。除了几个顶尖211选不了外,几乎所有211都能选择,我实在不甘心。

我看到了从985退学在在家自学成功换到了喜欢专业的帖子。心中的希望又此点燃。看着答主轻松的叙事,给我一种我上我也行的感觉。

我想赢,从一开始我就想赢。但我也放弃了现阶段的所有荣誉。我想着着不让我未来后悔,但无论怎么选择,终究可能都会后悔。我想着一年后我成功改专业了,那就是逆天改命,我就赢啦。但其实内心告诉我,我想弥补,我想上个985罢了。

所以没必要模仿我,我更多也不是因为被天坑劝退了,而是我放不下985罢了。对,名校情结,其实我早就该意识到,冲了半天的211,以为不浪费一分分数就是牌子最硬的211,最有认可度的211,实则都是211,到最后反倒忽视了专业的差距。

我自己也研究了报考的政策和时间,评估了自己的高考实力,做好接受降分的心里准备,也看了不少双非大学也很好。想着怎么着也能选个211好专业。

但其实我错误评估了一个211应有的分数和排位,因为第二次高考我的心态很轻松,做题也很顺利,虽然那年题很难,但还是给我一种飘飘然就拿了六百分的感觉。也是因为我馋到了复读的甜头,而且复读这一年分在最差的班,白天上课睡觉,晚上打三国杀到两三点,也许我正确打开了衡水式高中的生活方式,神经也不再衰弱。

中途有生病住院了快两个月,还差点错过听力考试,回学校之后身体也一直不好,达到这个程度可以说是纯在吃老本,这也给我了一个感觉,调整好心态比什么都强。

于是我决定在家上网课,不是我不想回学校,是我担心再回去我可能承受不了这个压力,再也承受不住衡水式中学的压力了,过多衡水式中学是怎么生活的,我也不过多说了,看到这几个字就毛骨悚然就对了。

买好了各科名师的课和讲义,比如化学李政老师、数学赵礼显老师等等。用上了番茄todo锁机和计时,每天8点开始学习,一天十二节课,再加上三节自习课,实际上锁机手机从早上8点一直到晚上11点,加班加点还会到12点,也就是说基本和我学校的作息时间一样,准确的来说我上了五年的衡水式高中。现在大学的我想想真是后怕,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坚持下来的,但凡有一丝心态奔溃,我是真的彻彻底底完了。

现在时不时还后怕,感慨当时的自制力是怎么做到的?如果像现在备受打击早就没了。

当然那段的时间的想法总的来说也算单一,也就是想换个专业,也没过多担心自己实力问题。因此高考状态也一如往年,做题感觉也和去年一致。只不过毕竟在家跟网课,又读了这么多年高强度的书,脑子多多少少有点转不过来,再加上高考人数暴增,排位并没有多么好,但还是能选个211。

我父母看到我成绩,又看到我这过来的折腾,说我选个好专业就行了,别去211了,不过我吃苦我只是想选择以后不用吃跨考和转行的苦,我想要多一点选择,并不代表我又多排斥所谓的天坑专业。因此,我还是选择吃苦,吃更多的苦,吃不确定的苦,吃苦一圈还是选择吃苦。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0143424@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