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百科 > 古琴十大名琴(大乐必易)

古琴十大名琴(大乐必易)

时间:2024-10-05 10:09:49阅读:

古琴十大名琴(大乐必易)

“齐桓公有鸣琴曰号钟,楚庄有鸣琴曰绕梁,中世司马相如有绿绮,蔡邕有焦尾,皆名器也。”西晋傅玄《琴赋序》“黄帝之琴名号钟,作清角之弄。”《云笈七签》宋张君房“破伯牙之号钟兮,挟人筝而弹纬。”汉·刘向《九叹·愍命》“齐桓琴曰號鍾。”《宋书?乐志》沈钦韩古琴号钟造型.连珠制式也就是说相传是黄帝所制,且为伯牙弹奏过。

后来这架古琴流传至齐桓公,来历还颇为传奇。据说齐桓公游历时见一个拼死保护古琴的小乞丐被欺负,过程中大概是同感自己被迫流亡时期,所以将小乞丐带回并命琴师好好教导。当然,这件事也被管仲用来宣传齐桓公爱才的美名,好学的小乞丐都会因此被齐桓公关爱有加,杰出人才岂不更加善待,终致“桓管五杰”齐聚。

宋代-号钟.反宋代-号钟.正齐桓公因为喜爱琴的声音,宏亮且磅礴气势,就像角号、铜钟齐鸣,令人震耳欲聋,挥弦若风击万壑松涛。便赐小乞丐与琴皆名为“号钟”后来在齐桓公出兵征讨鲁国时,号钟小童的琴艺已有所成,在将士出征之际,琴音伴着战鼓、号角齐鸣,壮士们的斗志激昂,一往无前奋勇杀敌,果然势如破竹,最终排山倒海所向披靡。

清-音朗号钟.反清-音朗号钟.正现如今古代的号钟琴不知所踪,只在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床明代铜琴,名为“音朗号钟”

“华元献楚庄王以绕梁之琴,鼓之,其声袅袅,绕于梁间,循环不已。”宋虞汝明《古琴疏》。

史说“绕梁”琴是宋国贵族华元献予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楚庄王的礼物,琴以“绕梁”命名,足见其音特点,想必余音不绝。楚庄王自得“绕梁”后,终天鼓琴,陶醉于绝美绕梁琴乐之中。

绕梁古琴造型有一次,连续七日不理朝政,王妃樊姬异常焦虑,规劝楚庄王,楚庄王闻言陷入了沉思,后命人以金如意捶琴面,琴碎数段,从此,万人羡慕的名琴“绕梁”绝响,而楚庄王此后一鸣惊人。

绿绮古琴型制“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后汉书·蔡邕传》唐独幽凤嗉式现藏湖南省博物馆独幽琴,灵机式,唐代古琴,桐木。琴背肩部的中间位置刻有草书“独幽”二字,龙池下方刻有方印“玉振”龙池内刻有“太和丁未”四字。琴尾有民国时期琴家李静题款及名家题诗。

独幽.正面“附云门之青瑟兮,悼倾耳之独幽。”《九昭》王夫之独幽.局部有关李静受琴却剑的故事,就是指飞泉古琴。先交代一句,黄勉之号称“广陵正宗”,晚清军机大臣张之洞、皇亲国戚溥侗、古琴大家杨宗稷都是他的学生。

据传飞泉琴乃黄勉之弟子李伯仁于燕京旅居时,时人父病,无力购汤药转而求售家中宝剑、古琴。李伯仁说道:“琴吾所嗜,姑置吾所。剑君之宝,宜珍用之。”,这之后飞泉琴为管平湖的同门李伯仁所藏。但战乱年代李伯仁保护不善也流失了。

唐飞泉神农式汪建侯旧藏?后来,1944年管平湖的弟子程子容于北京东城区购得此琴,后于1980年捐赠故宫博物院近代琴家杨宗稷称飞泉琴为琴中之“鸿宝”,李静曾定其为雷氏斫。当代古琴鉴定大师郑珉中认为:此琴琴面略呈抛物线形,琴两侧边际较薄,仅底之项、腰两处棱角作了圆处理,是为晚唐琴的特点;琴用朽木斫,纳音为桐木镶贴而成,状如常制,发音温劲沉细,应是晚唐时期“追时好而失家法”的雷琴。

故宫博物院藏唐琴飞泉.双面春雷琴为唐代雷家连珠式古琴,北宋末年,宋徽宗在他的万琴堂广罗天下古琴神品,雷威的“春雷”琴,是其中的第一品。流传至今有绘赵佶于松下弹琴的《听琴图》。

“春雷琴,左丞相耶律铸。‘素匣开寒玉,乌龙出秋水。长到夜深时,恐乘云雾起。’”《琴书大全》金灭北宋后,金人将夺自宋宫的珍宝,装了2050车,运往燕京。“春雷”琴也随之来到了北京,成为了金帝宫中的第一琴,被收藏于承华殿中。金章宗死后,以此琴陪葬。在地下埋了十八年后,“春雷”又复出于世,成为了元宫中的珍宝。后来,“春雷”琴被赏赐给了元朝丞相、大琴家耶律楚材。耶律楚材曾将其赠予老师万松老人。以后,“春雷”琴又复归耶律楚材之子耶律铸。以后其琴又归赵德润所有。明朝时,“春雷”传入明宫之中。

“赵德润藏,琴则‘春雷’为第一,向为宣和殿万琴堂称最。既归大金,遂为章宗御府第一琴,章宗挟之以殉葬,凡十八年复出人间,略无毫发动。今又为诸琴之冠,盖天地间尤物也。”《云烟过眼录》唐春雷连珠式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琴底颈部刻“春雷”二字行草书填绿。龙池左右分刻隶书铭:“其声沈以雄,其韵和以冲”、“谁其识之出爨中”余铭刻印记已剥蚀不可辨。

唐春雷伏羲式旅顺博物馆藏到了清朝,“春雷”琴流传到裕亲王府中。以后,该琴又流出府外,后来为满州大琴家叶诗梦所得。后来,叶诗梦又将“春雷”琴传予其入室弟子北京大琴家汪孟舒,为汪氏传家之宝。现“春雷”琴被北京琴家郑珉中收藏。

唐朝春雷凤势式汪孟舒旧藏/现为琴家郑珉中藏现今传世“春雷”琴有三,其一为汪孟舒旧藏,其二旅顺博物馆藏,其三张大千旧藏随其入台现为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经专家监定,汪孟舒旧藏才是宋宣和内府所藏“春雷”

太古遗音琴为月琴式,“月琴”式相传为师旷创制。是中央音乐学院的一件藏品,唐初贞观年间斫制。原黑漆,大流水断纹。

唐太古遗音月琴式中央音乐学院藏背面龙池上方刻行书“太古遗音”,池下刻篆书“清和”印,左侧刻“吴景略重修甲子中秋”古琴音乐主要受儒家中正和平、温柔敦厚、「德音之谓乐」和道家顺应自然、大音希声、清微淡远等思想的影响。

太古遗音曾由已故山东琴家詹澄秋珍藏。解放前,为躲避一个嗜好古琴的权贵的勒索,詹先生曾携此琴去历城县南山一个村庄寄居年余,从而保住了这张唐琴。后来“太古遗音”由詹先生的后人出让予中央音乐学院。

此琴可追溯的藏家最早是南宋的节度使吴琚。吴琚少有嗜好,常以临帖自娱,因此字写得极其工整,至今仍有《寿父帖》《杂诗帖》等书法作品传世,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九霄环佩.两面“九霄瑜佩,吴琚节度使所蓄雷氏古琴名。”《格致镜原》清代陈元龙元代,“九霄环佩”琴不知为谁所收藏。元人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中有“冰清”“春雷”“混沌材”“万壑松”等名琴28张,其最后1张是“九霄环佩”琴。

九霄环佩.局部九霄环佩.局部“琴,兼三才而备九德,真大圣之遗音也”《琴操》汉代蔡邕意思是古琴的三种基本音色泛音、散音、按音,分别代表天籁、地籁、人籁,与天、地、人“三才”相应。理想古琴的声音,应该具备的九种品德为:“奇、古、透、静、润、圆、匀、清、芳”

兼具“九德”的琴几乎不存在。著名琴家管平湖先生阅琴无数,曾在俪松居操缦“大圣遗音”,之后说:“九德兼备当推‘大圣遗音’。”存世“大圣遗音”有两床,一床乃清藏遗存,现藏于故宫博物馆;另一床是为民间版本,最初也是藏于清朝宫廷,乱世流落到民间,被民国初年古琴名家锡宝臣所得。同为唐代雷氏所斫,民间版“大圣遗音”与故宫版不同的是,故宫版为神农氏,民间版为伏羲氏,两者外观大体相同,只是在音色和颈部略有不同。

大圣遗音-两制式对比故宫-大圣遗音.正故宫-大圣遗音.反如此,此琴登记为“破琴一张”,于三十多年后1947年,才由故宫博物院总编纂王世襄在库房中发现,经鉴定为唐朝肃宗至德元年的宫琴,1949年,这张琴重配岳山、雁足。修整完毕后,迁入延禧宫库房保存,重新定名为“大圣遗音”

神农氏大圣遗音局部大圣遗音神农氏局部1960年,管平湖的徒弟郑珉中与考古学家顾铁符为神农氏“大圣遗音”写了一段鉴定意见:传世最古之名琴,造型优美别致,色彩璀璨古穆,断纹隐起如虬,铭刻精整富丽,不愧是一件“天府”奇珍,琴中之宝,定为国家“一级品甲”

民间版伏羲氏“大圣遗音”古琴在锡氏家族传了三代,1940年到了新主人“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手里。

尤奇者,虞君得“鹤鸣九皋”,与李君伯仁所藏“独幽”及“飞泉”,锡君宝臣藏“大圣遗音”.杨宗稷时百《琴学丛书》之《藏琴录》杨宗稷(1865-1933)字时百,自号“九嶷山人”,中国古琴重要门派“九嶷派”创始人,现代著名古琴大师管平湖是其弟子.

唐大圣遗音伏羲式王世襄所藏的这张伏羲式“大圣遗音”古琴,据郑珉中先生考证,是雷氏入宫所造,是唐琴的标准器。古琴有“唐圆宋扁”之说,此琴琴声颀长,通身蛇腹纹,琴面弧度大而厚,龙池浑圆,凤池扁圆,金徽玉轸,极具盛唐大气雍容气象。

龙池上刻草书“大圣遗音”四字。池内纳音左右上下四隅分刻隶书“至德丙申”四字年款。池两侧刻隶书“峄阳之桐,空桑之材,凤鸣秋月,鹤舞瑶台”十六字。池下“困学”、“玉振”两方印。

“至德丙申”年款多见于唐琴,即俪松居旧藏伏羲式“大圣遗音”、故宫藏神农式“大圣遗音”,以及原在上海的伏羲式“九霄环佩”,三床特点一致。

2003年11月26日,王世襄的“大圣遗音”被拍出了891万元。八年后,当年拍下的收藏者再次拿出拍卖,成交金额则达到了1.15亿元。

“大圣遗音”是中国现存最珍贵的古琴之一,也是唐朝至今保存最好的一架古琴,与“九霄环佩”、“枯木龙吟”、“春雷”并称为中国传世名琴。

有人会认为名琴奔雷为十大名品之一,但从记载的著述中,飞泉琴却备受推崇。故此结合品读理解,本篇并没有从善如流。虽一家之言各有心得,包括枯木龙吟琴、冰清琴,也是各有所爱,不喜望勿喷。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0143424@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