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百科 > 十大保健品(被吹上天的5种保健食品,实则坑钱第一名,劝告父母:谨慎购买)

十大保健品(被吹上天的5种保健食品,实则坑钱第一名,劝告父母:谨慎购买)

时间:2024-07-24 23:01:14阅读:

十大保健品(被吹上天的5种保健食品,实则坑钱第一名,劝告父母:谨慎购买)

差点人财两空!保健品,把50岁王阿姨送进了ICU。

50岁的王阿姨开了一家纺织品店,但近几年电商快速发展,也让她实体店的生意越来越差,而碰巧在姐妹的介绍下,她加入了一个科技公司的“互联网学习群”

年初的时候,王阿姨就收到来自美国的快递,是四罐该科技公司生产的保健品,声称具有防癌、抗肿瘤和提高免疫力等功效,是赠送给持股人的福利。

之后王阿姨就按照群主说的方法每日服用,可一周后就出现胃部不适症状,但群主却说这是保健品让你身体的问题暴露了,继续吃半年,你的胃病就会好。

然而,继续吃了两个月后,王阿姨却进一步出现小便发黄、眼睛乃至全身皮肤发黄的情况,还会胸闷。某日,她直接在家坐着就喘不过气,幸好及时被爱人送往了医院。

检查发现,王阿姨肝功能指标严重超标,谷丙转氨酶1131U/L,胆红素330umol/L。经医生详细问诊才确诊是乱吃保健品引起的药物性重症肝炎,住进了ICU。

后续王阿姨接受了六次人工肝支持和激素治疗,才保住性命,转危为安。

如今养生观念深入人心,而这也促使保健品市场变得火爆。

根据中国保健协会提供的一项数据来看,中国保健品每年销售额在2000亿元左右,其中老年人的消费就占了一半,数据还指出有65%老年人曾用过保健品,并且有66%老年人是在他人宣传推销下购买保健品的。

保健品并非药品也无法替代药品,但某些商家却大肆宣传保健品的医疗功效,特别是在暴利的驱使下,保健品的“骗术”也越来越多,平日里省吃俭用的老年人就是他们主要“攻略”对象。

商家或推销人员常常打着专家教授讲座的幌子,赠送各种小礼品,还会打起嘘寒问暖感情牌,老年人不知不觉就陷入骗局中,甚至被忽悠后仍深信不疑,因为保健品而耽误病情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现在市面上所售卖的保健品种类非常的多,特别是以下这五种保健品,它们的功效甚至被吹到天上有地上无的地步,然而效果却微乎其微。

蛋白粉:正常人平时若饮食上吃够了蛋奶鱼肉,其实不需要额外食用蛋白粉补充蛋白质。

而对于身体肌肉少或者消化差、饭量小的老年人来说,就很容易有蛋白质不足的情况,这个时候适度食用蛋白粉的确能带来一些好处。

不过总的来说,如果你牙口好且消化正常,平时饮食上鱼肉蛋奶都不缺,那么就没必要在蛋白粉上花钱了。

黑糖:黑糖经过长时间熬制时发生美拉德反应程度较高,因而颜色深,产生的香气也比一般红糖浓郁。

但与此同时,黑糖中丙烯酰胺的含量也高,一旦摄入过量这类成分,就可能会促进衰老以及慢性病的发生。平时少量喝黑糖水没问题,但若为了养生而大量吃则十分不明智。

葡萄籽胶囊:葡萄籽胶囊能够补充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原花青素,对于本就缺乏抗氧化物的人来说的确有作用,但“美白”作用却有些夸大其词了。

并且原花青素会降低多种消化酶活性,还会影响微量元素的吸收,特别是有怕冷、贫血等症状的女性,盲目服用葡萄籽胶囊反而会加重症状。

鱼油:我们鼓励大家多吃海鱼,是因为海鱼含有鱼油、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能够帮助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能保障智力发育和预防认知退化。

但保健品鱼油,对于经常吃不到鱼或者素食者来说,的确有些作用,但一般情况下,吃鱼油还不如直接吃鱼。

护肝保健品: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护肝的保健品,但是却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长期随意服用护肝保健品很难被吸收,反而还会增加肝脏负担,可能诱发药源性肝病或造成不可逆的肝损伤。

二是保健品的审批通常较为简单,有些甚至没有经过完整临床试验和规范研究,不管是疗伤还是成分方面都没有保障,盲目服用很可能得不到想要的疗效,反而还会损伤肝脏。

现在保健品可谓是暴利行业,而很多不良商家也会在保健品的外包装下功夫,要注意,有这四种字眼的保健品,请谨慎购买!

1、迅速起效即使药品也无法迅速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更何况不是药品的保健品呢?若保健品服用后的确效果显著,那么就更应该怀疑是不是非法添加了药物成分。

2、彻底治愈像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至今尚未有药物能够彻底治愈,保健品更不可能将这些慢性病彻底治愈。

3、成分纯天然“纯天然”是很多保健品的销售卖点,但纯天然并非无毒或者有效,非正规厂家所生产的“纯天然成分”保健品,很可能暗藏隐藏处方药,长期服用或可能导致肝肾损伤。

4、防癌抗癌保健品基本都没有经过大型的临床试验,因而不能说其有抗癌防癌的作用。

再次强调,保健品并非药品。

广义上的保健品应该是理疗仪器、床垫等,而不是食品、保健食品或药品,而保健食品,是一种特定人群食用的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为目的同时不对人体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其属性归根到底仍是食品,而不是药品。

面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保健品,我们该如何正确辨别呢?教你三招。一查。注意查看保健品的外包装以及说说明书,对于没有厂名、厂址以及生产日期,没有食品生产许可证、没有注明“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替代药物治疗疾病”等内容与警示的保健品,一律不购买。二辨。若保健品声称有预防或者治疗某种疾病的功效,一律不买,也不盲目参与以销售为目的的保健品购买活动。三看。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购买保健品,都要看该产品商家的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

老年人因为无法正确区分保健品,也容易被保健品“健康讲座,免费礼品,免费体检,嘘寒问暖”等噱头吸引,从而掉进保健品商家的骗局里。

年轻人平日里应多关心家中老人,并且要告知他们,身体若有不适,应该尽早就医,而不要寄希望于任何保健品身上。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0143424@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