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运降临了。
一开始,主刀医生向朱莉·安德鲁斯保证,说最多6个星期,她的声带就能恢复如初。
可是,6个星期又6个星期。
一直等了两年,朱莉还是未能再展歌喉。
最后,她不得不直面现实。
承认自己真的失去了引以为傲的“金嗓子”
这个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
毕竟朱莉一直认为,歌唱是自己与生俱来的天赋。
是她在这个世界安身立命的根本。
也是她毕生荣耀与尊严的依托。
如果再也无法登台,那无异于鸟儿再也不能翱翔天际,鱼儿再也无法自在游弋。
朱莉感到前所未有的沮丧和茫然。
以后的岁月,她还能干什么?
朱莉·安德鲁斯曾是好莱坞“音乐剧皇后”
她最有名的作品,当数音乐电影《音乐之声》。
这是一部在全球范围内享有极高赞誉的“神作”
1965年影片上映后,在美国掀起观影狂潮,不仅打破了《乱世佳人》创下的票房纪录,还狂揽奥斯卡5项大奖。
即使半个世纪过去了,这部经典之作的魅力依然不减。
《纽约时报》曾报道过,有位老人不厌其烦地观看了300多遍,对这部电影的痴迷到了“走火入魔”的境界。
在国内,《音乐之声》也被无数人奉为经典。
看一下豆瓣上的评价人数与得分就知道了。
即使因为年代久远,很多人未必看过电影,但也一定听过其中的经典曲目。
比如我们小时候可能都学过的《哆唻咪》,以及旋律耳熟能详的《雪绒花》《孤独的牧羊人》等。
这些歌曲的原唱就是朱莉。
她在电影中饰演女主角玛利亚修女。
玛利亚活泼开朗,对孩童,对家人,对自然,对生活都满怀热爱。
她时而怀抱吉他坐在草地上,时而轻快跳跃如精灵,用歌声缔造了一段乱世传奇。
这个邻家女孩般亲切可人的角色,奠定了朱莉在电影史和音乐史上的地位,也使她一跃而成为当时好莱坞最卖座的女星。
但朱莉的成就可不限于此。
她是极少数囊括电影、戏剧、电视和唱片业各大奖项的人。
奥斯卡金像奖、艾美奖、金球奖、格莱美奖、英国电影学院奖、美国演员工会奖、全美民选奖、世界戏剧奖……堪称奖项“收割机”
因此,朱莉不仅仅是演员,歌手或明星,她是艺术家。
朱莉是童星出身。
她天生一副好嗓子,音域宽,可以跨越4个八度。
12岁,在父母的争取下,朱莉首次登上伦敦剧院献唱。
她的表现惊人。
演出结束后,朱莉被疯狂的观众团团围住,每个人都想要和她握手。
第二天,全城都认识了这个小女孩。
就连伊丽莎白女王和菲利普王子都慕名而来,邀请朱莉在皇家宫廷节目中演唱歌曲。
几年以后,美国百老汇向她伸出橄榄枝。
朱莉在百老汇的演出生涯也极其顺遂。
处女作《男朋友》大获成功,她成为百老汇炙手可热的新秀,还一举拿下了世界戏剧奖。
这一年,朱莉19岁。
但真正使她成为美国全民偶像的,是好莱坞。
1964年,朱莉首次触电大银幕,就凭借电影《欢乐满人间》,成为金球奖和奥斯卡奖双料影后。
不过,比起奖项,朱莉与赫本的“淑女之争”,才是那一年电影评奖季最热门的话题。
相信喜欢女神赫本的,多半都看过她的代表作《窈窕淑女》。
这部电影其实是由百老汇音乐剧改编的。
而音乐剧的女主角,正是朱莉。
剧版《窈窕淑女》也是一个传奇,从1956年到1962年,共在百老汇公演了近3000场次,堪称爆款。
1964年,华纳兄弟公司决定将《窈窕淑女》搬上大银幕,但在选角过程中却引发了极大的争议。
由于音乐剧的巨大成功,朱莉饰演的伊莉莎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因此剧迷对朱莉继续出演电影版的呼声高涨。
但是公司老板,也是电影制片人的杰克·L·华纳固执己见,坚持要用奥黛丽·赫本。
其实,站在当时华纳公司的立场来看,弃朱莉而选赫本的理由很充分。
因为无论从人气、演戏经验,还是外貌气质上来比较,赫本都完胜。
用现在的时髦话来说,一个是顶级流量,妥妥的票房保障;一个虽有潜力,却充满了不确定因素。
因此,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电影,弃朱莉而选赫本没毛病。
但人算不如天算。从结果上来看,华纳公司此举无疑是弄巧成拙。
《窈窕淑女》上映后的确票房大卖,还斩获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奖项。
但戏份最重的女主角赫本却“颗粒无收”,而且连提名都没有。
原来,伊莉莎这个角色有很多演唱的戏份,但赫本并非专业歌手。
为了稳妥起见,华纳公司就雇佣了当时好莱坞最好的“替声”,即代唱歌手玛尼。
影片上映后,媒体便揪住这一点不放,质疑赫本“假唱”,还说她“只演了一半”,票房大卖的功劳有一半是玛尼的。
负责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的演员团体就趁机“参一脚”
他们对华纳公司肆意剥夺新人机会的做法极为愤慨,对朱莉的遭遇感同身受,因而故意忽视赫本的表现,没有给她提名。
又加之事有凑巧,朱莉没演成《窈窕淑女》,转头出演了迪士尼歌舞片《欢乐满人间》。
这两部电影类型相似,且几乎同时期上映。
观众一对比,发现朱莉的演技不俗,长相也甜美讨喜。
最关键的是,人家是实打实又演又唱,歌声又如此动人。
由此朱莉名气大盛。
舆论也一边倒,都在讥讽华纳公司有眼无珠,多此一举。
不过,事情发展到后来已然变了味。
特别是媒体公然将朱莉的获胜归于“情感因素”,说奥斯卡评委们投她,只是因为她没演《窈窕淑女》,这个奖是发给她的安慰奖。
朱莉因而大受打击。
几十年过去了,她在访谈节目中说起当年的心情:“我当时真感觉,我拿奥斯卡正是因为我没有演到那个角色。”她对自己的表现产生了怀疑,感到自己不配拿奖,因而把小金人弃置在阁楼很多年。
时隔半个多世纪,如今再来看这场“淑女之争”,也许最后的胜利者,只有唯恐天下不乱的媒体。
而两位女主角,不管是朱莉还是赫本,都成了无辜的受害者。
平心而论,朱莉在《欢乐满人间》中的表现是令人惊艳的。
她的演技清新自然,没有丝毫矫揉造作,而且歌喉也无可挑剔。
所以她能拿下那一年的奥斯卡,的确实至名归。
这一点,直到很久以后,朱莉才终于达成了自我认可。
她把小金人重新找出来,摆放在了家里最显眼的位置。
朱莉塑造了很多经典形象,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银幕中。
但她最成功的角色,还是她自己。
现实生活中,朱莉是一个真性情的人。
她心直口快,谈吐风趣。
最有名的段子,就发生在1964年金球奖颁奖典礼上。
朱莉因《欢乐满人间》被授予最佳女主角。
她在致辞时轻快地说:“最后我要感谢一个人,他制作了一部完美的电影,而且若不是他,现在这一切都不会成真,杰克·L·华纳先生!”想到华纳公司因拒绝朱莉而惹来的一地鸡毛,全场笑声与掌声齐飞。
就连赫本也对朱莉的机智与俏皮赞不绝口。
领完奖后,朱莉与赫本在后台相遇,两人聊得不亦乐乎,自此成了终生的好友。
朱莉说话爽朗,是个随时随地都能带给别人欢笑的人。
因此很多人误以为,这样的她肯定是在无忧无虑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
其实不然,朱莉的童年并不幸福。
她家境贫寒,从小住在伦敦的贫民区,过着忍饥挨饿的生活。
而且她的继父泰德·安德鲁斯还是个不折不扣的酒鬼。
当他喝醉之后,就会变成一头粗暴的野兽,与朱莉的母亲发生激烈争吵。
甚至有两次,满身酒气的泰德闯进朱莉的房间,把她按在床上强吻。
这种充斥着危险与不安的家庭环境,让朱莉童年时代的生活时刻处于提心吊胆之中。
但最令她无法释怀的,是她自己的身世。
14岁那年,朱莉被母亲芭芭拉告知,她是母亲在第一段婚姻期间,一次“浪漫”的婚外情之后生下的。
这个突如其来的真相在朱莉心里引发了惊涛骇浪。
好在她没有钻牛角尖。朱莉后来在自传中写道:“出于自我保护,我从此对此闭口不谈,我要把它抛到一个黑暗的角落中去。”是的,这就是朱莉最令人敬佩的地方。
因为摆脱不了童年阴影、不幸遭遇,而最终精神崩溃,把人生糟蹋得面目全非。
类似这样的悲剧,无论是在娱乐圈,还是在其他领域,都发生过太多了。
因此同样经历童年不幸,却选择自我拯救的朱莉才显得难能可贵。
她的心中仿佛安装了一套“自动过滤系统”
这套“系统”的责任,是对所有经过她生命的人和事进行严格“筛查”
最终留在她心头的,只有别人对她的好,和世界给予她的温柔。
而那些试图把她引入黑暗迷途的记忆,都被她“过滤”掉了。
即使是对曾带给她恐惧的继父,朱莉也选择记住他的好,试图去理解他的疯狂。
她在自传中回忆泰德,说:“他是一个很悲伤的人。我必须说我很同情他,因为他的生活很艰难……他心头的恶魔常出来作祟。”她还十分感激继父对她的栽培。
泰德是一位男高音歌唱家,多才多艺,能歌善舞。
不喝酒的时候,他性情温和,对朱莉十分器重。
是他首先发掘朱莉的音乐天赋,并从朱莉8岁起,就亲自对她进行声乐训练。
他还安排朱莉到自己的妹妹身边,学习踢踏舞和芭蕾舞。
后来,也是泰德多方奔走,才为朱莉争取到在伦敦剧院首演的机会。
继父为她做过的一切,都深深烙印在朱莉心底。
所以成年后,朱莉始终对继父充满了孺慕之情。她说:“是泰德把我抚养长大,他是我深爱的。我一直都把他看作自己的父亲,一生都很爱他。”因为对家庭极为珍视,朱莉不仅从情感上努力维系着家庭的完整,也很早就成为一家人的经济支柱。
她12岁一夜成名之后,就担起了家庭的重担。
即使后来常年在美国发展,她也定期往家里寄送生活费,并提供学费给同母异父的弟妹们深造。
朱莉曾不无自豪地说:“老实说,我就是那将全家粘合在一起的胶水。”朱莉是一个充满信念感的人。
她的信念即是对家人发自内心的责任与深情。
有十年的时间,朱莉突然消失在了公众的视野。
这是因为她的丈夫布莱克·爱德华兹患了重度抑郁症。
布莱克是好莱坞著名导演,曾执导过赫本代表作之一《蒂凡尼的早餐》,以及知名法国喜剧电影《粉红豹》系列。
1970年,婚后才一年,由布莱克执导、朱莉主演的电影《拂晓出击》就遭遇了票房“滑铁卢”,致使派拉蒙公司遭受了巨额损失。
随后,布莱克依然坚持己见,认为妻子还有更大的潜力,不应该局限在“圣母”和“天使”的角色中,为她打造了各式各样的颠覆性形象。
可惜观众并不买账,这对夫妻联手的电影上映一部“扑街”一部。
很快,布莱克就与派拉蒙公司闹掰了。
朱莉的粉丝也群情激愤,指责他正在毁掉朱莉。
绝望与愧疚夹击之下,布莱克被抑郁症击垮了,数次自杀未遂。
关键时刻,朱莉再次显示出力挽狂澜的魄力。
她不顾经纪公司的劝阻,果断息影,带着布莱克和孩子们搬去了瑞士。
瑞士风光秀丽,也没有好莱坞喧嚣的纷争,他们一家人在那里度过了10年的半隐居生活。
朱莉每天牵着丈夫的手出门散步,寸步不离地守着他,照顾他。
她以润物细无声的关怀,引领布莱克逐步走出抑郁的深渊。
可以说,没有朱莉,就没有布莱克后来的东山再起。
2004年,布莱克获颁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他在朱莉的搀扶下颤颤巍巍走上领奖台,深情地对着妻子说:“朱莉·安德鲁斯,我爱你,是你的爱成就了我的今天。”当然,这是后话了。
且说精神状况一天天好转之后,布莱克重新投入到电影剧本的创作中。
1982年,夫妻俩带着一部叫好又叫座的《雌雄莫辨》回归好莱坞。
朱莉在影片中的演技炸裂,帅得一塌糊涂。
这部电影获得奥斯卡7项提名,也包括最佳女主角。
1996年,夫妻俩又把这部电影改编成歌舞剧。
当时朱莉已经61岁,在排练时经历了难以想象的磨难,扭伤、摔伤多次。
好在公演时轰动百老汇,成为史上最成功的电影改编歌舞剧。
朱莉的表演也被剧评人形容为“完美”,称赞她“绝对是个天才!”然而第二年,朱莉就感觉到自己的喉咙出现了异样。
朱莉失去了重返歌坛的可能。
1997年,她的喉咙被查出长了一个良性的肿瘤。
更不幸的是,手术切除肿瘤时,不小心损伤了她的声带。
一开始,主治医生和朱莉本人都怀抱希望,以为经过一段时间的疗养,能够使声带彻底恢复正常。
然而好几年过去了,情况始终没有好转。
朱莉的情绪一落千丈。
于她而言,失去了唱歌的能力,无疑等同于丧失了对自我身份的认同。
被剥除了歌手、歌舞剧演员的身份之后,她害怕变得一无是处,可有可无。
直到有一天,当她再次唉声叹气时,大女儿艾玛说:“妈妈,你只是找到了一种新的方式来使用你的声音。”朱莉把这句话听进了心里。
年近古稀之后,她迸发出令人惊叹的学习热情。
她和女儿艾玛合作,编写了很多儿童读物,如今已经成为儿童畅销书作家。
出于对舞台的热爱,朱莉从台前转入幕后。
她开始担任歌舞剧导演,将自己的处女作《男朋友》重新改编后在百老汇演出。
又远赴澳大利亚,亲自执导歌舞剧《窈窕淑女》60年纪念公演。
声带的损伤虽然令朱莉无法再唱歌,当“声优”却不受影响。
她的身影也开始出现在商业电影中。
在安妮·海瑟薇的成名作《公主日记》中,朱莉就饰演了安妮的祖母,高贵优雅的吉诺维亚女王。
最近有报道说,《公主日记3》马上要开拍了,而且朱莉将继续出演。
粗略一算,朱莉今年已经84岁高龄,不得不感叹她老人家的“超长待机”能力。
人生往往就是这样,山穷水复,柳暗花明。
曾经以为是天大的打击,不曾想反而变成激发更多潜能的契机。
就像无数人说的那样:不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还有哪些可能性。
朱莉自己也带着几分庆幸的语气说:“尽管这听上去有些老土,但正像《音乐之声》中的玛利亚所说的,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却打开了另一扇窗。对于我,这扇窗可大了,以至于我都忙不过来了。”2019年9月2日,朱莉现身76届威尼斯电影节,领取了终身成就金狮奖。
这是继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和格莱美音乐奖之后,朱莉获颁的第3座终身成就奖。
在颁奖现场,朱莉笑得一脸孩子气,元气满满,看不出已是年逾80的老人。
最让人惊讶的是,大半个世纪过去了,她却依然保留着年少时的纯真笑靥。
这一切,与其说是岁月眷顾下的“奇迹”,不如说是心灵的明媚滋养出的美好。
朱莉的一生也曾不幸,也有缺憾,也会彷徨无措,难免跌跌撞撞。
就像2013年,她在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毕业典礼上说的那样:“无论你拥抱什么,都会有一些怀疑的时刻,黑暗的时刻,逆境的时刻。”这是每一个人都曾经历过,或必将遭遇到的人生。
朱莉与众不同之处在于,每当被阴霾笼罩之时,她总是选择朝向光亮的方向,前行。
在流传千年的传说中,巫师梅林对年轻的亚瑟王说:“治疗伤心的最好方法,是学习一些新东西。这是人唯一永远不会后悔的事情。”在生命的每个阶段,朱莉的姿态始终是向上的,往前的。
宛如一株植物,把根须深深的扎进砂砾之中。
然后迎着阳光,将阴影狠狠踩在脚下。
往后的岁月,她只管尽情舒展,静待花开。
所谓女神,莫过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