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百科 > 新闻的十大原则(被用“烂”的名人名言,可以用这些金句替换!)

新闻的十大原则(被用“烂”的名人名言,可以用这些金句替换!)

时间:2024-07-28 23:01:28阅读:

新闻的十大原则(被用“烂”的名人名言,可以用这些金句替换!)

最近不少爱宝向播播反映,自己在练习论述时,经常会陷入这样的困境——无法用较为学术化的语言表达观点,几乎都是大白话;想整点高级的名人名言,脑袋里翻来覆去只有那几句;……的确,论述题对于大家来说是一个难点所在,不仅需要灵活调动相关知识点,同时需要在论述逻辑和语言表达上下功夫,将观点分析得有理有据的同时,还要能饱含“学术气质”

为什么在答题中要使用金句?

优势一:摆脱大白话,增强论述高级感不少同学在答题输出时语言干瘪,满篇大白话,看着有那味儿了但语言还没到位。

例如,在表述技术影响的双面性时,你写的VS大佬写的你写的:技术既有积极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需要辩证看待。

大佬写的:每一种技术既是包袱也是恩赐,不是非此即彼的结果,而是利弊同在的产物。——尼尔·波兹曼左滑查看对比大佬写的:在这个世界里,人们对真实世界失去兴趣,却沉溺在“拟像”之中。——鲍德里亚《拟像与仿真》左滑查看对比比起自己生拉硬凑的几句话,直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善用名人金句表达自己的观点,不仅可以减少大白话,增加语言的高级感,更重要的是能一眼击中阅卷老师的内心,留下回味无穷的感觉。

优势二:拒绝浅薄化,增强思维批判性内容缺少深度、表达浅薄化是许多同学答题时所存在的共性问题。无法进行深入分析、批判意味不够就很难答到阅卷老师的心坎里,因此,一方面,大家不断夯实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还可以尝试使用金句,以增强语言的学术感。

举个栗子左滑查看对比显然,在答题时使用金句+简要分析,其效果是极为显著的。

优势三:体现理论功底,隐形加分项在阅卷时,老师们不仅考量大家的理论阐释和论述逻辑水平,还会在语言表达上看出考生的理论功底。了解书本外的学者、看过参考书以外的专业书籍、非模板化的表达等等都可能会成为你的隐形加分项。

能够体现以上这些特质的一个方法就是在论述中恰当使用一些亮眼的名人金句。

如何使用名人金句方法一:选择适配度高+方便记忆的要用上金句的第一步,就是要将这些句子和题目适配。这需要两个方面的准确理解:理解题目的考察内容,理解句子的所指含义。做到准确配对才能够让这些句子真正发挥作用,所以在背诵句子时就要时刻把理解句子也包含在过程中。

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金句针对性更强,比如“技术是时代的座驾,然而能够驾驭技术从而影响时代进程的,永远是具有主体意识的人。”这句就能够在技术类的论述题中通用,但“在一个媒体和代码无处不在的社会中,权利越来越存在于算法之中。”则只能局限在算法相关的题目中。因此,在选择要背诵的金句时,要尽量选择可以适配更多题目的。

同时,播播不建议大家背诵太长的金句,2-3句话即可,好记好背,在考场上也能较为完整地复述出来。

方法二:金句+简要分析,效果更佳某同学论述题首段:方法三:拒接老套、用烂了的名人名言谈及谣言,你是不是还只能写出马克·吐温的:“真相还在找鞋,谎言已经跑遍了整个世界”?

“人人都有麦克风”“技术是把双刃剑”这类经典的名人名言虽然好记好背,也能有较高的适配度,但真的已经被用“烂”了!每年答卷上会出现大量的类似名言,批改老师很难不出现“审美疲劳”爱宝们,答应我,别再用这些老掉牙的名言了好吗?下面这些金句它不香吗?

60条新传好用答题金句技术与人媒介技术?别再用: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发挥积极作用,也会有消极影响。

?可以用这些:1.彭兰:通过技术发现与弥补人的能力局限,通过人的力量来纠正机器的偏狭与误区,才是人工智能的要义。

2.刘易斯·芒福德:因为过分依赖以巨型机器为主导的技术体系而丧失了人的主动性,我们把机器作为救世主而心甘情愿当机器的奴仆。

4.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

5.梅塞尼:技术本身是手段和工具,使技术成为善与恶的,是创造和使用技术的人。

6.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亦是技术的尺度。

8.尼尔·波兹曼:每一种技术既是包袱也是恩赐,不是非此即彼的结果,而是利弊同在的产物。

9.海德格尔:技术是时代的座驾,然而能够驾驭技术从而影响时代进程的,永远是具有主体意识的人。

10.雪莉·特克尔:我们对科技的期待越来越多,对彼此的期待越来越少。我们正处于一个完美风暴的静止中心,浑然不觉已成了科技的奴仆。

11.杜骏飞:每个人都在谈算法,却不知自己的人性正是算法的一部分。

12.彭兰:在忧思与希望并存、反思与希冀同在的过程中,迎接赛博格时代。

13.拉什:在一个媒体与算法无处不在的社会,权力越来越存在于算法之中。

?别再用:?可以用这些:3.尼尔·波兹曼:媒介并非运载信息的单纯工具,而是一种隐喻,它用一种隐蔽而有力的暗示来定义现实世界。

5.齐格蒙特·鲍曼:生产是集体行为,而消费完全是独立化与个性化的,最终也就成了一种孤独的行为。

6.马尔库塞:人们在其商品中认出自己,在他们的汽车、高保真音箱和错层式住宅中找到自己的灵魂。

7.鲍德里亚:在这个世界里,人们对真实世界失去了兴趣,却沉溺在“拟像”中之。

8.居伊·德波:景观并不是影像的简单集聚,而是以影像为中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网络治理?别再用:新媒体赋权之下,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声,网暴、隐私泄露等问题便层出不穷。

?可以用这些:1.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经济利润最大化,导致隐私成为产品销售的符号。

2.赫胥黎《美丽新世界》:当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她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思考。

4.《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中,他的个性便湮没了,群体的思想占据统治地位;而群体的行为表现为无异议、情绪化和低智商。

5.伏尔泰:人人手持心中的圣旗,满目红光地走向罪恶。

6.韩炳哲:如今社会所充斥的是一种彻底的无距离感:秘密被展览,隐私被公开。

7.迈尔·舍恩伯格:互联网时代,记忆成为常态,遗忘变成例外,人类住进了数字化的圆形监狱。

舆论?别再用:人人都有麦克风。

?可以用这些:1.李普曼:多数情况下我们不是先理解后定义,而是先定义后理解。

2.阿·奥斯:所谓舆论,就是那些人云亦云的东西。

3.范:传播媒介诚然有时可以造成平地起风波的惊人效果,但这并不说明社会舆论只能追随其后。

4.黑格尔:公众舆论是人民表达他们意志和意见的无机方式。

5.庞勒:群体的想象力会改变一切,无论这件事是真实还是虚构。

6.邹振东:人群聚集的地方,就是聚焦的地方;人群流动的方向,就是政务跟踪的方向。

7.庞勒:影响民众想象力的,不是事实本身,而是它们发生和引起注意的方式。

8.博马舍: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9.黑格尔:公众舆论是人民表达他们意志和意见的无机方式。

11.新兴媒体的勃兴、媒介通路的激增、海量信息的堆积以及表达意见的多元——这便是现阶段传播力量构建所面临的语境。

媒介融合传媒转型?别再用:媒介融合是媒介发展的必经之路。

?可以用这些:2.麦克卢汉:媒介总是以叠加的方式向前发展的,新的媒介的出现并不代表旧媒介的消亡。

4.喻国明:互联网绝对不仅仅是一种传播媒介,而是现在社会生活的组织者、支撑者,所有这一切就是传播学意义上的媒介的宽融合。

5.“那个男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不是取代关系,而是迭代关系;不是谁主谁次,而是此长彼长;不是谁强谁弱,而是优势互补。

7.喻国明:互联网的开放逻辑,正在迫使媒介拆除彼此的藩篱,在共生中寻求发展。

?别再用:媒体是社会的瞭望塔。

?可以用这些:1.安东尼·吉登斯:在现代条件下,媒体并不仅反映现实,反而在某些方面形塑着现实。

3.胡泳:事实可能令人不舒服乃至令人绝望,但只有采用理性的、以事实为基础的解决方案,我们才能期望一个社会的繁荣。

6.拿破仑:四家怀有敌意的报纸比一千把尤为可怕。

9.白岩松:媒体人真正应该追求的是细节和过程的阐释,而不是简单地只下结论。

10.马克思:民众的承认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种条件,报刊就会无可挽救地陷入绝境。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0143424@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