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百科 > 古代十大谋士(「转载」中国古代十大谋臣)

古代十大谋士(「转载」中国古代十大谋臣)

时间:2024-03-02 22:55:16阅读:

古代十大谋士(「转载」中国古代十大谋臣)

商朝大臣,名阿衡,尹为官名。一说名挚,阿衡为官名。是有莘氏在一个叫空桑的地方拾到的弃儿,因在伊水边上,遂以伊为氏。商汤娶有莘氏女,为陪嫁媵臣。当时夏桀暴虐残忍,滥用民力,弄得民不聊生。

伊尹看出夏朝气数已尽,於是用自己高超的烹调手艺,接近商汤,并以“调味”比喻治国安邦的道理,很受商汤赏识,擢为宰相,综理国政。《史记》中说“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干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至于王道”商汤在伊尹辅佐下,力量开始壮大。不久伊尹就向商汤建议起兵讨伐夏桀,汤联合诸侯之师在有戎之虚打败夏桀的军队,在鸣条活捉夏桀,并把夏桀流放到南巢,夏王朝从此灭亡,“于是诸侯毕服,汤乃践天子位,平定海内”,建立商朝。

商汤听取伊尹的建议,励精图治,爱护百姓,受到百姓的爱戴。

商汤逝世后,伊尹继续辅佐外丙、仲壬治理国家。仲壬死,商汤的嫡孙太甲继位,三年,不遵汤法,暴虐乱德。

伊尹把太甲放逐到桐宫,亲自摄政,以朝诸侯。帝太甲在桐宫住了三年后,悔过自责,反省,於是伊尹把太甲迎接回来,还政于他,自己告老还乡。太甲返位之后,修德爱民,诸侯归附,社会安宁。史称“太宗”

伊尹逝世后,帝沃丁以天子之礼葬于亳。孟子称他为“圣之任者”

姜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号飞熊,又称太公望。系东海人,炎帝的后裔。

因其先人曾封于吕,因此以吕为氏,所以历史上也称为“吕尚”

姜尚是建立西周王朝第一位功臣,周王朝在分封宗室贵族和异姓功臣时,以功封于齐国,因此也称他为“齐太公”

太公至齐,“因其俗,简其礼,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管蔡作乱后周王室还给齐国专征伐的特权。

春秋时齐国的大臣,政治思想家。名夷吾,字仲,一字敬仲,上颖人。与鲍叔牙为友。

为齐公子纠太傅,佐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位,曾箭射小白,中带钩而幸免于难。

齐桓公即位,经鲍叔牙推荐,齐桓公捐弃前嫌,任为上卿,相桓公,称“仲父”

他执政四十年,因势制宜,改进宗周制度,把齐国置为士乡十五,工商乡六,都鄙五,分设官吏管理,改革赋税,发展农业,控制山海之利,从庶民中选拔贤能,使齐国民富兵强。又提出“尊王攘夷”策略,在他的辅佐下,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霸主。孔子曾说:“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著有《管子》八十六篇。

伍子胥,春秋后期吴国大臣。名员,字子胥,原为楚国人。有谋略,具胆识。

父伍奢是楚国大夫,曾任辅导楚太子建的太傅。

楚平王七年,楚平王听信佞臣费无极谗言,逼走太子建,杀伍奢及其长子尚。伍子胥经宋、郑等国逃到吴国。乃助阖闾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被召为行人,参与国事。荐著名兵家孙武于吴王阖闾,并助吴王整饬内政,加强武备,使吴国日渐强盛。自吴王阖闾三年起,多次率吴军攻楚伐越,屡获胜利。六年,指挥吴军在豫章击败楚军,攻占居巢。九年,偕孙武与吴王定破楚之策。吴军一举攻破楚国郢都,伍子胥掘楚平王之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之仇。后吴国又相继战败越国与齐国,吴王夫差北上与中原诸侯争霸,成为一方霸主。

伍子胥以功封于申,所以又称申胥。吴王阖闾死后,夫差即位,伍子胥谏诤,劝其拒绝越国求和并停止伐齐,夫差不听。后因伯噽进谗陷害,吴王夫差赐他属镂剑自刎。他临死前叮告舍人,死后抉其眼悬于姑苏城东门,以观越国灭吴。

后来,越王勾践果然灭掉吴国。吴国人怜他之死特立祠于江上,命名为胥山,以示怀念。

春秋末越国大夫,字少伯,生卒年不详,原为楚国宛人。越国被吴国战败,入吴作人质二年,回国后与越王勾践苦身戮力,发愤图强,卒以灭吴,被任为上将军。被中原诸侯视为“蛮夷”的勾践“观兵中国,称号‘五霸’”

范蠡认为越王勾践既雪会稽之耻,自己有大功于越王,“功高震主”,难以久居。

而且他深知勾践为人,只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同享福,为避免“兔死狗烹”的下场,遂与西施一起泛舟于江湖,变名易姓,至齐,自称为鸱夷子皮,后定居于陶,以陶为天下之中,操计然之术以治产积居,自号陶朱公,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后卒于陶。因为他经商有道,逐成巨富,所以后世民间有的尊“陶朱公”为财神,不少商家供奉祭祀。

秦朝的大臣。楚国上蔡人,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曾从学于荀子,后西仕于秦,向秦王嬴政献《论统一书》,秦王接受其建议,先任命其为长史,后拜为客卿,命其制定并吞六国、统一天下的策略和部署。秦宗室提出逐客主张,他上《谏逐客书》书劝阻,秦王深受感动,立即取消逐客令,并升任廷尉。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他任宰相。

西汉初大臣,高祖谋士、功臣。字子房。其先为韩人,祖与父相继为韩国五个世代之相。

秦灭韩后,他挟仇结交刺客,在博浪沙以铁椎刺秦始皇,惜误中副车未遂。

为避祸,更姓改名逃亡下邳,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秦末,陈涉起义,他聚众归刘邦,成为刘邦的重要谋士。

曾与韩信一起整理春秋战国以来各家军事著作。

初封成信侯,高祖六年,高祖请他选择齐国境内三万户为封邑,它不接受,自请封于留,因称留侯。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三国时蜀汉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

诸葛亮三岁丧母,五岁丧父,由叔叔诸葛玄抚养。诸葛玄被袁术任为豫章太守,诸葛亮随叔叔到任,后又随之上投奔刘表。建安二年诸葛玄病故,诸葛亮隐居荆州隆中,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

刘备“白帝城托孤”,他是顾命大臣。刘备去世,刘禅继位,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并主理政事。

诸葛亮曾五次出兵伐魏,争夺中原。建兴十二年,与魏国的大将军司马懿相持于渭南,因积劳成疾死于五丈原的军中,享年53岁,尊其遗嘱葬于定军山。

陈寿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对其评价如下: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相传诸葛亮曾革新连,能同时发射十只箭,又制作"木牛流马",用于山地运输。著作《诸葛亮集》。

后人特别推崇诸葛亮的运筹帷幄,神机妙算,将其视为智慧化身。

小说《三国演义》更是将其神化,其情节更是广布人口。

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徐茂功:名世勣,字懋功;后赐李姓,又避李世民讳,改单名李勣,离狐人。

后与李靖合谋,趁厥颉利可汗懈而不备,以精骑奔袭并从背后堵截,歼其部众于阴山。后又击败薛延陀,其余众逃至漠北,薛延陀屡被唐军所败后请降,徐世勣受命招降薛延陀军。消除了厥、薛延陀对唐的威胁。累功晋封英国公。

他驻守并州16年,令行禁止,李世民誉其胜于长城。从李世民征高丽,用其计巧渡辽水,攻克玄菟、盖牟城和重镇辽东,又随李世民攻取白岩、安市等诸城。因天寒粮将尽,李世民决定退兵,他又和李道宗共同顺利完成了殿军的任务。

高宗李治即位后,授左仆射、司空、太子太师。

666年作为主帅再征高丽,唐军大胜,高丽全部平定。669年十二月病卒。

《新唐书》说他“用兵多筹算,料敌应变,皆契事机。闻人善,抵掌嗟叹。及战胜,必推功于下。得金帛,尽散之士卒,无私贮。然持法严,故人为之用……既没,士皆为流涕。”徐世勣从不讳言自己的过去,他常说:“我年十二三为无赖贼,逢人则杀;十四五为难当贼,有所不快者,无不杀之;十七八为好贼,上阵乃;年二十,便为天下大将,用兵以救人死。”刘伯温(1311-1375年)明朝的谋臣,开国元勋。名基,字伯温。

公元1360年,义军统帅朱元璋两次请他出山,经过深思,决定出山辅助朱元璋。

与当年诸葛亮"隆中对"相似,向朱元璋提出了"时务十八策"。朱元璋从此视其为的心腹和军师。

出山之后,首先制订了"先灭陈友谅,再灭张士诚,然后北向中原,一统天下"的战略方针。

朱元璋依计而行,不久削平江南群雄,而后挥师北上,攻入大都,消灭了元朝政权,建立明朝,改元“洪武”

刘基作为开国元勋,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他在功成名就之后,毅然选择激流勇退,告老还乡,再回青田隐居,不问世事。

两年之后,政敌胡惟庸任左丞相,指使他人诬告刘伯温,想霸占“有王气”的土地作坟墓,图谋不轨。

惯于“卸磨杀驴”、屠戮功臣的朱元璋早就对刘伯温放心,听到诬告立即削夺其封禄。

刘伯温非常惶恐,于是亲至京师谢罪,并滞留南京不敢回乡。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0143424@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