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梁一柱、一椽一檐,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在西昌陈家老宅里,每个角落都传承着历史,凝聚着族人的智慧与心血。春秋流转,这院落中弥足珍贵的,不仅是古老的土木砖瓦,更有蕴含在这方宅院中“忠孝仁悌”的家风传习。这里是陈氏家族数代人奋斗拼搏历史的缩影,亦是陈氏儿女们精神寄托的殿堂。
规矩方圆大院里的托物言志陈家大院历史悠久,主体结构在清代乾隆晚期建成,内檐装修完成于嘉庆早期,前后历时约10年,是一处有230余年历史的川西南古建民居。
陈家大院大门匾额陈家大院门口陈家大院经历过1850年7.5级破坏性强震,仍能岿然独存,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也不得不佩服安宁河谷人民的智慧。
忠孝仁悌史话里的优风“一丛荷花居中,两只白鹭分立左右。”这幅“路路清廉”图镌刻在大院柁峰上,是托物言志的精神追求,体现了陈氏家族的清廉家风。这些木雕纹案,馈赠给世人的,除了可感知的有形物质形态,更有无形的精神价值遗产,讲述了的家风故事,影响着每一名陈氏后人。
西院“恩进士第”大门东院“武功将军第”内院“陈家的忠孝礼仪家风代代相传,为了延续家风,陈家后代每年都会在春节前集体团年,在传统节日里回到陈家大院祭拜先祖,以教育后代,把好家风传承下去。”如今,陈氏家族第8代子孙陈德刚,从父辈口中听闻了许多关于陈家大院的往事。
西院书房“侍父至孝”讲的就是陈其纲服侍瘫痪在床的父亲多年,他为此名列《西昌县志人物志》“孝友”第一人。
据陈德刚讲述,西大院“恩进士第”曾发生过一个感人故事。清光绪三十三年的一天夜晚,一只豹子窜上了邻居巫家的房顶,陈其纪的曾孙陈建华是个热心肠,他挺身而出前去驱赶,不幸伤重身亡。这个故事被刻在陈建华的墓碑上,叫做“斗豹救邻”
言传身教岁月里的家风传承如今,大院里的陈氏家族已传至第十代,大院“孝友传家”“报国捐躯”“殚心孝父”“伍老扶困”等陈家史话,展现了陈氏家族的道德品质和神采风貌,不仅教化了族人,也影响着街坊邻居。
“我父亲陈尚义,曾任凉山州二轻局局长。在修建二轻大厦时,就有很多老板找到父亲想要承包修建,其中一个老板,更是直接送上五万元,表示事成之后还有丰厚的报酬。”据陈德刚回忆,八十年代面对如此“天价”贿赂,父亲丝毫没有动摇,仍然坚持按正规程序办事。
修缮后的大院陈列着各支字派和家风故事书房的设置展示着陈家尊师重教的家风家教“身正不怕影子斜。”父亲说的这句话,虽言简意赅,但对陈德刚却影响深远。这也是陈德刚工作四十多年,能够始终坚持初心,秉公办事,自觉抵御各种诱惑和挑战的“传家宝”,是陈家清正家风的优秀传承。
陈氏第7代子孙陈尚礼,是新中国成立后陈家的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放弃条件优越的工作,选择到条件艰苦的云南丘北工作。陈氏第8代子孙陈德荣,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毕业后到新疆建设兵团,在边境一呆就是二十来年。
陈德刚一家人于2008年春节团年时的合影2020年中元节,陈家后人在陈家大院举行“祭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