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6年创寺,经历代兴扩,10世纪极盛,主体格局定型于13世纪。寺院现状坐北朝南,由中路主体建筑群、东西石塔及东西两路附属组群等组成。
无论在内地,还是在海外,倘若谈起泉州开元寺,对其历史稍有了解的黄氏族人无不为之感到骄傲和荣耀,因为在历史上黄氏的先辈为该寺的创建和复兴都做出不可磨灭的大贡献。
泉州开元寺兴建于唐朝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它初名“莲华道场”,是郡儒黄守恭公慷慨献宅而建造的。
元代名僧释大圭所著的《梦观集·紫云开士传》载称:“释匡护,开元尊胜之世祖也,姓王氏,律行良谨。夏讲《上生经》,辄致千人。”匡护禅师俗姓为王,是位为人处世相当严谨的得道高僧,他擅长讲经布道,每当“结夏”在室内讲《上生经》,来听讲的人多至千人以上。这在当时唐代人口不多的泉州,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了。
在唐代,官学教育有严格的等级限制,而家学、私塾等私学,也有着比较严密的组织形式,且对家境要有一定要求。而寺院教育却比较宽松,既无贵贱之分,也无等级限制。不论平民子弟,还是公子王孙,只要愿意学习,都可以在寺院中读书习业,不会因为身份和地位的不同而受到区别对待。正是由于寺院教育的开放性和平等性,使得寺院教育呈现出广泛的参与性,有利于唐代教育的普及,推动了唐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寺院是佛教的道场,经云:“若人能布施伽蓝一砖一瓦,其功德直至砖瓦化为尘土方才消亡。”故知建寺建塔,建立一个庄严的道场,让大家有很好的地方来学习,提升慧命,功德不可思议。
《法华经》云:“若于旷野中,积土成佛寺院,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净土宗祖师印光大师云:“三世诸佛,无不令人建立寺院,造佛形像,以其一经触目,八识田中,已种成佛种子,从兹渐渐增长,毕竟得成觉道。”弥陀大愿菩萨开示:“护持佛法、护持佛菩萨住世,就是护持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的法身慧命,功德无量无边不可思议。”一座寺可以存世百年乃至千年。每一个进入寺院的人升起一念对佛法僧三宝的恭敬心,都可以帮助种植善根,福报。利益不仅是一生一世,可以令众生行持正法、真理、延法、最终得到彻底解脱。
但凡修助寺院者,佛经皆言可获得不可思议之功德,不可穷尽的福报。
莲华经云,任何善信发心赞助建寺与佛坛,可以获得如下十种功德:一、无始劫来诸恶业,得以减轻或消除。
二、天人护佑,逢凶化吉。
三、去除障碍,免夙仇报复之苦。
四、妖魔邪怪,不能侵犯。
五、脱离烦恼和无明。
六、丰衣足食,福禄绵长。
七、所言所行,人天欢喜。
八、增加福慧二资粮。
九、往生善道,相貌端庄,天资福禄兼有。
十、往生能闻佛法之国土,速证佛果。
由此可见帮助建寺的功德是无量无边的。
黄守恭公被尊为“檀越”,僧众于寺西翼为之建“檀樾祠”,世代奉祀。另者,黄守恭公开基的“紫雲黄氏”也与泉州开元寺有关联,泉州开元寺大殿兴建时“尝有紫雲覆寺至地”,后裔遂以“紫雲”作为堂号,以感念祖德,勉励后代。
紫雲黄氏子孙,历代科第联芳,簪缨继世,公卿显宦、博士名贤、工商富豪、人才辈出、瓜瓞绵长,皆受益于黄守恭公行善积德之福荫也。
由于黄守恭公既是泉州开元寺的檀越主,又是紫雲黄氏的开基始祖,所以,泉州开元寺的檀樾祠也成为紫雲黄氏的祖庭。每年农历二月十八日黄守恭公的讳辰,紫雲黄氏各房族人都来此檀樾祠,举行春祭典礼,“会祭祀享胙,一以追祖,一以合族,甚盛举也。”如今逢年过节,海内外的紫雲黄氏族人也纷纷前来此檀樾祠谒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