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喝酒的时候,为了使宾客们能喝到足够的酒,以表示他们的热情,往往会向宾客们敬酒。人们多以口舌之争,或以舞姿相求。
适度饮酒本来是一种良好的风俗习惯,但是在某些地区,它已经演变成了“逼酒”、“灌酒”等可恶的行为。有人强行灌了一口,也有人拒绝了一口。小编对劝酒的成因及劝酒与拒绝的方式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若有欠缺,还请家人多多指教。
关于劝酒的原因,古今中外的说法各不相同。还有人说,这是酒味太差,所以被主人灌了一通。周作人曾经在《谈劝酒》中写道:“酒色虽佳,但主人却要这样苦口婆心地劝说,使其饮下,究竟是何原因?”我看,应该是因为这酒虽然不错,但招待客人的,却不是什么好酒。”周作人举了个例子,他这辈子就喝了两次好酒,“第一次是在一位老师的家中,第二次是我的家人请我喝酒,我就算是强取豪夺,也要喝酒,最后都是一醉方休。”在西晋,富有的使出用美女来哄喝酒,如果对方不肯喝酒,他就把美女给宰了。
以石崇的财力,用来招待客人的,自然不会差,所以,石崇请客人喝酒,肯定是有原因的。现在的人喝酒,很多都是用茅台,五粮液,甚至是进口的人头马之类的极品美酒来劝说的。但是说葡萄酒质量差而被人劝去喝酒,这种说法明显是不成立的。
对一瓶优质的葡萄酒和一瓶劣质的葡萄酒的评价是不同的。你口中的劣质美酒,对普通人来说,或许就是最好的美酒!清朝刘献廷的《广阳杂记》卷三中,有一篇关于他喝了一杯劣质的酒后,说:“村里的贵宾,就像是一个幽灵,他们的美酒,就像是一种,但是他们的主人,却对他们忠心耿耿,他们却不得不离开,这是他们一生中最大的灾难。”在刘献廷的口中,村子里的酒是最差的,像是最好的药材,熬出最差的药。但在他的心目中,他的酒却不是最差的,因为他们都是用“土茅台”来款待尊贵的宾客。“主人态度诚恳,恭敬”,意味着主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佳酿”对顾客的厌恶。
主人之所以提议喝酒,是因为“任何酒都胜于水”,在我的心目中,即使是最差的葡萄酒,也是最好的酒,所以我想让你好好地喝一杯,这样才能体现出我对你的真诚。
劝酒既要达成“敬客”之目标,又要达成“酒酣”之境,也就是要让客人和主人都饮个痛快。虽说饮酒的最好状态就是在半梦半醒之间,正如宋朝诗人邵雍的《安乐窝中吟》中所说:“好酒不胜其烦,好花只见其一半。”可是,半梦半醒的醉意又怎么能够满足呢!所谓客客气气,并非只有一丝醉意,更多的却是一饮而尽,最终一醉方休。所以,当别人看见你已经喝醉了,还会继续向你敬酒。
被人喝倒彩的理由五花八门,光靠“敬”肯定是不够的。唐朝大才子王维有一首《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向元二敬酒,为的就是要让他知道,过了阳关,两个人就会分道扬镳,兄弟们永远不会在一起饮酒了!抓紧时间,好好喝上一大口!
在实际生活中,有人会劝说从未饮酒的儿童或女子饮酒,看着他们第一次饮酒时的表情,觉得是一种乐趣。在宴会上,也有不少人喝醉!好心劝人喝酒,最多也就是闹着玩。
不过,也有一些人故意挑拨,想要让人喝醉,让人难堪,比如宋朝初期,陶谷被派往南唐,南唐君臣在清心殿设宴,想要羞辱陶谷一番,“李中主命玻璃巨锺满酌之……穀惭笑捧腹,簪珥几委,不敢不酹,酹罢复灌,几类漏卮,倒载吐茵,尚未许罢。”古今中外的劝酒大多采用言语,一种是花言巧语、积极奉承;还有一种,就是用来威胁别人喝酒的。
白居易也曾作过一首《劝酒》:“劝君一杯君莫辞,劝君两杯君莫疑,劝君三杯君始知,画上今日老昨日,心中醉时胜醒时。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乌相趁走。身后堆金拄北斗,不如生前一樽酒!君不见春明门外天欲明,喧喧歌哭半死生。游人驻马出不得,白舆素车争路行。归去来,头已白,典钱将用买酒吃。”现代饮酒时也多用押韵的“劝酒辞”,在全国范围内,劝酒词很多,数量之多,不计其数。“大老爷们不喝点酒,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浪费时间。”“酒能壮士断腕,妻不能言”是指那些怕妻子的男人饮酒。
“浓眉大眼睛,满脸络腮胡,喝酒也不会犹豫”,这句话用在了大胡子男人身上。“长江是酒,愈饮愈有姿色”,指的是女性饮酒时所作的诗句;“同乡相逢,一杯干尽”,这就是对同乡的劝酒。
“远在千山万水中,举杯应饮”,这句话是用来劝诫远方的亲朋好友饮酒;什么“我跟你干一杯,你不干,我就不走”之类的话,就是胁迫你去喝;“情深意重一饮而尽,情浅意轻一舐而过,情浓意淡无味而饮而尽。这句话,就是在强迫顾客做“下杯”
“你是个直来直去的人。这种人,很容易就能建立起来。能干一杯就干一杯,那样的兄弟才是最体贴的”,这就是鼓动大家喝酒的“高”“出来混,怎么能不喝?人生何处不相逢,何必不相逢?
在这首劝酒曲中,常伴以歌舞,例如唐朝诗人王绩的《辛司法宅观妓》:“风笛与长袖,鼓柱送鸾与杯中。”这首歌,就是古代和现代的人喝酒,都是用这首歌来唱的。“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李白《将进酒》“劝尔一杯酒,拂尔裘上霜。尔为我楚舞,我为尔楚歌。”,李白《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这是李白的劝酒。“花枝缺处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美人劝我急行乐,自古朱颜不再来。”白居易以美人之姿,为白居易斟酒。现在,广西壮族,西南苗族,侗族,瑶族,人们在宴请客人的时候,还经常用民歌来催促喝酒。蒙古族在北部有一首举世闻名的《敬酒诗》,“来者必敬,显示了主人的殷勤;如果有一位客人显示了一点酒量,那么,他就应该竭尽全力地劝说。
若有人劝他喝酒,他便以歌声相助,若劝他喝酒,他还是不喝,他便跪下唱歌,直到他喝醉了,他才会罢手,这是他对他最大的敬意。”如唐朝王绩的《辛司法宅观妓》所说:“凤笛在衣袖,凤笛在前。”时至今日,这首歌在很多擅长歌唱和跳舞的少数民族中,都很受欢迎。
在这首歌的旁边,经常会有一支舞曲,正如唐朝王绩的《辛司法宅观妓》所说:“长袖随凤管,促柱送鸾杯。”直到今天,劝酒歌舞仍流行于不少能歌善舞的边疆少族民族之中。
在广阔的内陆地区,当言语起不到劝说的效果时,就求助于行动。在豫东黄泛区,以前还发生过“跪劝”农民喝酒的事。
在众人敬酒的时候,有一些人,觉得正合我意,于是也就顺水推舟,一饮而尽。有些人不胜酒力,拼命反抗,但最终还是没能坚持住,还是败下阵来。
也有的人拒绝饮酒,伶牙俐齿者,更是巧舌如簧,两面应付,得心应手,正所谓“惟酒色不胜其扰”;我虽然嘴上说的很难听,但我还是坚持不喝酒,任凭你说的三寸不烂舌,我也是充耳不闻,一杯也没喝过。
“来的时候,我老婆说了,让我多吃饭,少喝酒。”“爱就是爱,爱就是要喝酒”、“相见恨晚,喝酒就是喝酒,不要伤害我的感情;如果关系好,那就一大碗;如果关系不好,那就一小口。”“还是那句话,能不能少一杯?”“我的心在,茶在,酒在,我的爱在,什么都在,我李代桃隐,我要用茶来代替,用水来代替。”“患难见真情,兄弟代我喝酒”,意思就是要有人代我喝酒。“想要让客人满意,就得让自己喝醉”,这句话,就是在逼着对方喝醉。伶牙俐齿,可以用嘴拒绝喝酒;不会说话的人,也可以用自己的嘴来拒绝喝酒。不管你怎么劝他喝酒,他都会选择不喝酒,这是他拒绝喝酒的终极武器。
石崇以姬相邀,宾客不饮,便将佳人砍死。王敦大将不肯喝酒,石崇连杀三位美女,就是与他同席而来的宰相,也忍无可忍,替他劝酒。王敦却是一口酒都没有喝,而是厉声喝道:“伊家之死,与何预卿无关!”宋朝的时候,包拯设宴款待司马光、王安石等人,“公举酒相劝,某素不喜酒,亦强饮,介甫终席不饮,包公不能强也”周作人的父亲很能喝,但是痛恨人家的强劝,祖母方面的一位表叔最喜劝酒,先君遇见他劝时就绝对不饮。尝训示云,对此等人只有一法,即任其满酾,就是流溢桌上也决不顾。
现代社会拒绝酒精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我吃药了。感冒的时候可以服用头孢,牙痛的时候可以服用甲硝唑,如果吃了就不能喝酒。命比什么都重要,提前说了,就没人再劝了。二是因为我有自己的车。酗酒开车会被收监,会被判刑。人们已经达成了一种共识,那就是“驾车不能喝,喝酒不能开”,而驾驶员当然也不能喝。
其实,对付这种被人逼着喝酒的情况,也有一个办法,就是离开座位,溜之大吉。劝人喝酒要有节制,别让自己喝得酩酊大醉才行。酒过三巡,宾客们都是心满意足。到了这个时候,应该是该散了吧?如果席间不懂如何劝酒,都以为能劝酒就了不起,那就是街头流氓了,强饮则醉,不饮失欢,进退两难抉择。
如果这一桌都是凶神恶煞的客人,你为何不离席而走,免得喝酒惹祸,日后你要记住,与这群人不能饮酒作乐,免得他们又惹上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