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丹朱是古帝尧的儿子,因其不肖,尧把帝位禅让给舜。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说:“尧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以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上党长治有个长子县,清光绪八年《长子县志》载“唐尧之世,封长子丹朱于境,故县名长子。”说明长子之称源于尧舜,因尧王的大儿子丹朱受封于此而得名。“长子”这一地名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了,始见于《左传·襄公十八年》,即公元前555年。当时卫国人石买和孙蒯曾率兵攻打曹国,这年夏二人又同赴晋国,曹国即向晋国提出协作抓捕的要求,于是“晋人执卫人石买于长子”《尚书·禹贡》载:“尧分天下为九州,长子属冀州。”这是长子最早见于史籍的记载。
《汉书·地理志》记有:“长子,周史辛甲封邑。”西汉经学家刘向在他的目录学著作《别录》中也记载过辛甲受封于长子的故事。商末,纣王淫虐无道,政治昏暴,大夫辛甲担任周朝的太史,“封长子”辛甲是夏后启的后裔,启之子食采于辛,因为辛氏。他在事纣王时就以忠直敢谏闻名,在周太史任上更是以其先祖夏后氏兴衰的教训多次告诫天子和众臣,并要求百官,每人都必须劝诫天子的过失,其言行成为后世史家共同尊崇的楷模。现在,长子县境还有一个叫“应城”的村庄,据方志称就是辛甲的采邑。
值得玩味的是,或许是当地人偏爱尧子丹朱的缘故吧,流传在这里有关丹朱的传说与史籍记载大异其趣,把丹朱塑造成了一位痛改前非的“回头浪子”,对其称颂不已。“丹朱学舜”“丹朱送宝”即体现了丹朱承继父王美德,在其所封之地为民造福的业绩。
关于舜帝放逐丹朱及丹朱的结局尧通过七种办法对舜进行考察后,认为舜是一个合格的帝王之才,于是决定起用舜作为自己的接班人。有人说:“帝位还是应该传给您的儿子丹朱。”帝尧说:“我儿子丹朱的德才都不能与舜相比,把帝位传给舜,虽然丹朱不高兴,但是对天下人有利;把帝位传给丹朱,虽然丹朱高兴了,但天下人受害。我不能让天下人受害而让丹朱一个人高兴啊!”于是,帝尧举行了隆重的禅让仪式,把帝位传给了舜。不料丹朱心中不服,与南方部族三苗勾结起来举行叛乱,最后父子两军进行了决战,丹朱战败被杀,因此《庄子》中有“尧杀长子”的记载。
关于丹朱的结局历来说法不同,由此成了无法解开的谜。
另一说,丹朱是投海自杀的。《山海经·海外南经》在三苗国前列有讙头国,亦作讙朱国。据近现代学者考证,讙头、讙朱即丹朱之国。尧子丹朱不肖,尧将天下让给舜,三苗的国君同情丹朱,认为尧的做法不对。丹朱联合苗人攻打尧,尧与他们在丹水之浦打了一仗,丹朱失败,自感惭悔,投南海而死。尧复怜之,于是使丹朱的子孙居南海,遂为讙头国、讙朱国,实即是丹朱国。
第三说认为,丹朱是为尧所杀。据《庄子·盗跖》记载:“尧杀长子。”《吕氏春秋·当务》说“尧有不慈之名”《韩非子·说疑》也有尧诛丹朱之说。这些记载,都是尧杀丹朱说的史料依据。
丹朱的结局,还有待进一步考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