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1、瘟疫来袭,医者仁心明末,崇祯帝15年,全国范围之内爆发了一场传染病。传染病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爆发,一个人染上之后就一传十,十传百,受到感染的人呈现几何倍数的增长。先后波及南方北方,山东,江苏,浙江等省份,原本山清水秀,人民安居乐业的江南一带,十室九空。
亲身经历过这场传染病的惨烈情况的他如是写道:"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免,一门数十口,无一幸存者。"医生们按照以往医术上记载的方法治疗传染病,收效却微乎其微。传染疾病的流行,使得本来就风雨飘摇的明朝举国上下都惶惶不安,各地人心浮动,政局动荡。关外有清军虎视眈眈,国内农民起义呈现星火燎原之势。
在瘟疫来临之时,身为一名医者的他尽显高尚医德和仁心本色。他长期走在治疗瘟疫的第一线,夜以继日地诊治病人,争分夺秒地与死神赛跑,拯救感染者的生命,为抗击明末的这场疫情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撰写《瘟疫论》他结合自己的平生所学和亲身抗击江南一带瘟疫的实践经验,撰写了著名的《瘟疫论》。在《瘟疫论》中,他创造性提出了瘟疫的新见解。他认为这场温病同以往的伤寒病并不相同,虽然症状与伤寒病将其相似,但是病源却大相径庭。
以前的医书上认为,瘟疫是由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引发的。也有少数人是时节的变化引起了瘟疫。他结合前人的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认为引起瘟疫的原因"夫瘟疫之所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他认为,"疠气"才是导致传染病发生的原因,首次提出将瘟疫同一般的伤寒病区分开来,提出传染病病源和一般伤寒病源并非同一种病源。他的观点经过后世医学研究有着一定的科学依据,这显然说明他在瘟疫方面的研究成就对中医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瘟疫论》中,他总结了传染病传播的途径,他认为传染病主要是通过人的口鼻在入侵人体内里,也就是呼吸道。他认为,瘟疫病原在人体的内部,不能用传统意义上治疗表面病症的方法来治疗这种传染病,而是要清楚的认识到瘟疫的表征,再加以系统的治疗。
他认为,得了瘟疫的人显示出来的病症有九种,称为"九传":即"但表不里、表而再表,但里不表、里而再里、表里分传、表里分传再分传、表胜于里、里胜于表、先表后里、先里后表。"针对江南一带肆虐的瘟疫,他经过多方研究,提出了治疗瘟疫的方子"达原饮"。"达原饮"的药材主要由槟榔、厚朴、草果、知母、芍药、黄芩、甘草七种中药材组成,槟榔、厚朴、草果用于驱除瘟疫的毒性,知母、芍药用于滋补身体亏损的阴气,黄芩用来清除热毒,甘草则用于调和各种药材的药性。"达原饮"对治疗瘟疫起到了卓越的贡献,挽救了千千万万的感染瘟疫的人们的生命。
他初步建立了一个系统的关于瘟疫学说的理论基础,为后世人们研究瘟疫提供了基础的纲要,江南名医叶天士也受他的理论启发,针对瘟疫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他就是明末的江南名医吴有性。
3、坚贞爱国,拒不降清在清军入关之后,为了巩固统治,颁布了一条"剃发令",要求人们将自己额前的头发剃掉,其余的头发盘成一条大辫子。而古代的我们自古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坏。"的思想观念。剃发令的颁布,自然引起了全国各地人民的反抗。对此清进行了残酷的镇压,实行"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残酷高压政策,凡是拒绝剃发的人们几乎无一例外都惨遭毒手。
面对清的剃发令,吴有性断然选择了拒绝,因此被送上了断头台。可惜一代江南名医吴有性,竟然因为拒绝剃发而惨遭遇害,实在是中医学术界的一大损失。
面对清朝颁布的"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剃发令,吴有性坚贞不屈,断然拒绝剃发,尽管因此惨遭遇害,但是他一心爱国的正气浩然长存!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吴有性身为医者,妙手仁心,身为华夏儿女,傲骨铮铮,他的高尚品质,将永远值得我们刻骨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