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宛(1623-1651),名白,字青莲,苏州人。
董小宛出身苏州苏绣世家。虽然,不是耕读人家,但也算家境殷实了,她外公还是个秀才。
董小宛从小生活无忧,大家闺秀的基础的教育,棋、琴、书、画,都曾有过开蒙,不出意外的话,日后便是苏州城里豪门人家的正室。
董小宛偏偏有意外了,1636年,董父得了痢疾,撒手人寰。家里的大树倒了,董家的生意只得仰仗平日里忠心耿耿的管家了,董家母女也搬离了伤心之地,董家绣庄。搬到了山塘街董家别屋内居住。
岂料,管家起了贪心,仅就二年绣庄败了个精光,还欠下了外债上千两银子,这下把董家母女推入了火炕之中。董母病倒了,债主恶如狼狈。
董家需要钱,而且需要许多钱,好像天地之间只给董小宛留了一条生路,做的营生。
十五岁的董小宛落脚在了秦淮河畔的妓院里。由于董小宛棋琴书画的基本功扎实,才华远超那些姐妹们,长得又是一副窈窕美人相,她一入行便是“五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了妓院的头牌。
但是,当红的董小宛还是回到了苏州,她有病重的母亲要照顾。当时的家境也不能让她顾及面子了,就在三塘街上的妓院落了户。这家妓院也由此热闹了起来,客人如云。
三塘街董小宛有名气了,苏州城里有些猥琐男虽然穷,但是为了看董小宛一眼,从平江路走到了三塘街,看到董小宛的美貌后,流着口水能笑上十天半个月。
笑贫不笑娼,宁可为妓,不愿自食其力的女人肯定有。但是,甘愿一世为娼的女人,即便有也是个例。大多数为妓的女人,心里都有一个梦,嫁入好人家,好人家,大富大贵是其一,其二是书香人家,其一加其二,就是她们人生的光明顶。
董小宛心里也揣着这样的梦想,她的一生也是这样践行的。
但是,董小宛为情而死的背后,其实是一部的奋斗史。里面处处都是辛酸,处处都是泪点。
冒辟疆除了正妻是明媒正娶的大家闺秀外,其余的小妾、红尘知己,足有十余人,且个个才色双全,且个个都是他从妓院里淘来的。
初识董小宛时,冒辟疆已纳了二个为妾了,正跟陈圆圆情深恩爱着谈婚论嫁着。但是,这些不妨碍他有闲情,去探望在同一条街在不同妓院的内的董小宛。
陈圆圆被劫后,冒辟疆不去打通关节拯救陈圆圆,却跟董小宛实质性地生情了。
董小宛冲动十分,奋不顾身地要嫁给冒辟疆作小妾。
俩人温存了一宵,第二天,冒辟疆乘船返回如皋,董小宛竟然自作主张嫁狗随狗,嫁鸡随鸡,嫁个猴子满山跑,执意要跟船前往。
冒辟疆是风月场里的情种,一年不知有多少女人要往他身上扑。头次遇到这样生扑的,劝了几次让她下船,劝不动了,也只得随她了。当然,他心里的不舍起了决定作用。
一路上,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俩人小酌着,诗画助兴,鸳鸯戏水,幸福得一阵一阵的……船行二十余天到了如皋靠近了冒家码头了。冒辟疆不能杵逆冒家,名不正言不顺地带了个回家。董小宛只得泪别,在冒辟疆的安排下,乘船回苏。
董小苑回到苏州,不再接客,吃素念斋。
这时期她的诗作如同泣血而就的一样,其中有“肠虽已断情未断,生不相从死相从”句。苍天看了都动容了。
这时期,冒辟疆在南京参加科举。冰天雪地,董小宛单衣单衫,伫立在寒风中,如果冒辟疆不能接纳她,她甘愿冻死。冒辟疆的朋友都感动得要哭了,纷纷帮董小宛说话。
最终冒辟疆感动了,加上他科举失利、陈圆圆进京,情感上正处在脆弱期,在征得母亲、妻子的同意下,纳董小苑为妾了。
董小宛终于走进了冒家。很快得到了冒家长辈和冒辟疆正室的喜欢。从小受到的良好的教育、教养,使得她做人处事分寸感相当地好,各种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
董小宛对冒家对如皋作出了二大贡献:董小宛的刺绣被冒辟疆形容为“针神针绝,前无古人。”使得苏绣在如皋地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董小宛带去的苏式点心的工艺,使得如皋地区的点心有了苏州的味道,至今闻名全国的如皋“董糖”,出典就是当年董小宛当年做的一款苏式点心……董小宛、冒辟疆生活过的如皋绘水园董小宛提升了冒家的生活品质,使得美食佳肴、焚香烹茶、植梅养兰等成为了冒家家庭生活的主调,冒家生活精致了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的民风。
董小宛从侍妾晋升为知音,前景是一幅鸾凤和鸣的美图。
不幸的是董小宛和冒辟疆仅仅相伴生活了九年,就逢上了灾难。
明朝灭亡,清军南下,冒辟疆在流离失所的困境中,病倒了。董小宛呕心沥血,悉心照料,“寒则拥抱,热则披拂,痛则抚摩。或枕其身,或卫其足,或欠身起伏,为之左右翼,凡病骨之所适,皆以身就之。”冒辟疆康复了,董小宛却终因体力透支,劳累而死。
果真如此吗?果冒辟疆《影梅庵忆语》真如此的话,冒辟疆只要多给一点董小宛疼爱,她何至于会死于疲倦?
董小宛为情而死,在当时的社会中是高尚的合理的是值得讴歌的。但是,到了今天,一个女人真不值得为这样一个男人去死,哪怕他是个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