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曦,字隆梓,号曼伯,湖南桃江人。夏曦是一个同毛泽东有着深厚情谊的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活动家。这位英年早逝的红军领导人,虽然逝世八十多年了,但仍被一层历史迷雾笼罩着,他真是溺水身亡的吗?
湘北风俗,男人36岁是一道坎,然而,夏曦这位参加过毛泽东新民学会的著名革命活动家,1921年加入中国的老布尔什维克,参加过南昌起义的35岁的红军将领,正在为红军扩大和中央红军长征探路而努力工作的时候,他突然倒在了长征途中,没有迈过36岁这道坎。
1936年2月27日,红二、六军团在毕节休整了20多天后,在敌人的进攻之下,决定撤出毕节。从去年11月从湖南桑植开始长征以来,红六军团政治部主任夏曦为“扩红”做了大量工作。撤出毕节前,他为了争取贵州抗日救国军第一支队席大明部随同红军长征,毅然涉过七星河去做工作,过河时不幸“溺水牺牲”
夏曦从十六岁离乡到湖南一师范学习,同毛泽东、蔡和森创办新民学会起,就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这位“极能做事”的热血青年,他为了人民的解放,民族的独立摇旗呐喊,劳碌奔波,并为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埋骨何需家乡土,忠魂到处有青山。”关于夏曦的牺牲经过,史书的记载是:1936年2月27日,红二、六军团撤出毕节时,夏曦为了争取贵州抗日救国军第一支队席大明部随同红军长征,毅然涉急流去做工作,不幸溺水牺牲,时年35岁。这种记载语焉不详,他牺牲的详细经过如何?有没有其他原因?这在历史上也存在一些不同的说法。
关于夏曦牺牲的时间、地点及起因是没有争议的。《党史人物传》有详细的记载。1936年2月,红二、六军团撤出湘鄂川黔苏区,进入贵州西部的毕节,原想在贵州西部站住脚。为此,夏曦向贵州抗日救国军传达了这个指示,决定在黔西、大定、毕节一带建立根据地,进而创建川滇黔新苏区。
但是,在敌人进攻之下,红军休整了近二十来天之后,于1936年2月27日晚开始从毕节撤出。在撤离之前,夏曦曾派政治部破坏部李部长前去贵州抗日救国军第一支队席大明部,动员席率部随同长征。李去后不见返回,犯过极左错误的夏曦忧心忡忡,生怕自己又耽误一位同志的生命,夏曦对政治部总务处的饶兴说:“前几天李部长去席大明部,至今没有回来,部队转移后,李部长再回毕节就麻烦了。”次日拂晓,夏曦在报告了六军团政委王震后,决定带着警卫连到七星关接应李部长。
在一个陡峭山路的河边上,前面是席大明部活动的地区,这里就是李部长回来的必经之路。于是夏曦和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周素园,贵州地下党组织负责人之一、贵州抗日救国军参谋长邓止戈等在这里休息,等待李部长的归来。过了一段时间,仍然不见人影。夏曦心里更着急了,他难过地说:“这次派李部长去,是我考虑不周,急于求成,又犯了‘左’的错误”,“要是出了事,我真该死,悔之晚矣!”在他焦躁不安的时候,李部长回到了七星关,向夏曦报告说:“席大明不愿离开家乡,请夏主任到部队去作动员。”周素园、邓止戈分析道:席部武装是家族中二千余户共同出钱购买的枪用以保家的,如果我们不离开黔西北地区,他是我们的同盟军,如果我们离开了,他们是不会跟我们走的。邓止戈反对夏曦前去,而李部长却认为争取席部还是有希望的,坚持请夏曦再去动员。夏曦同意了,先派邓止戈和李部长过河,他留在岸上等着接应。然而,不大一会功夫,夏曦听到对岸响起了枪声。他心中十分焦急,便带着一名警卫员和两名战士,毅然徒涉过河,前去了解情况。夏曦因工作紧张,身体疲惫,行至河心深处,忽然一股激流冲来,他和警卫员被卷进了漩涡。不久,在下游不远处,战士们发现了夏曦和警卫员的尸体。次日凌晨,在敌人的炮声逼近之际,王震、肖克在一个山坡上为夏曦举行了追悼会,并安葬在河边的山坡上。
夏曦牺牲处关于夏曦的牺牲,说法很多,有些说法,夹杂了一些感情因素。除了以上的“溺水身亡”外,还有两种说法:其一是“被害说”,夏曦为了壮大革命力量,将生死置之度外,毅然来到席大明部,席部有人听闻夏曦不眨眼,想试试他的胆量,谈判时偷偷地在桌下放了一枪。据说夏曦的确连眼睫毛都没动一下,但是枪声引起混乱,一些不愿离开家乡的土匪趁机将夏曦杀害。其二是“打黑枪说”,这种说法在部分老红军中很流行,他们举出许多例子说明夏曦不是淹死的,因为七星关前面的那条小河很浅,水大时也只能淹到腰部,夏曦死时,背上的衣服还未湿透。
有一点可以肯定,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夏曦不是死于的刀下,不是死于的枪口,至于那条七星关前的小河,是否是吞噬夏曦生命的恶魔,八十年后它还躺在那里,我们仍然可以去看个明白。也许,一直留在岸边的周素园看到了什么,也许,如今葬在毕节烈士陵园夏曦墓附近的席大明了解一点内情,也许,红二、六军团的少数红军知道一点真相。
毛泽东对这位“极能做事”的同学,参加过新民学会、南昌起义的1921年入党的老布尔什维克夏曦,十分推崇,在他牺牲后,毛泽东曾给夏曦父亲夏墀燮先生写信:“东与曼伯,少同砚讨,长共驱驰,曼伯未完之事,亦东之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