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教父之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他们的一举一动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战国时期的孟母三迁成就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孟子。而父亲的教育重于泰山。著名诗人托尔斯泰幼时丧母,他的父亲精心培育他成才。
可一百多年以后,诗人顾城用斧头杀妻,随后自缢身亡。其父难辞其咎。他与妻子谢烨起初就已种下悲剧的种子。顾城的父亲顾工回忆儿子的点点滴滴,他懊悔至极,他本有三次机会挽救儿子,可惜都未成功。
人的性格形成由多重因素造成,性格受基因的影响,也受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顾城的成长深受父亲顾工的熏陶和教育。1956年9月24日,顾城出生在诗人之家,父亲顾工已是小有名气的诗人。
顾工一直对顾城寄予厚望,给予他最好的教育。年幼的顾城聪慧伶俐,5岁时就能写诗,这让顾工深感荣耀。其中最值得骄傲的莫过于蒋子龙在顾工纪念册上亲笔题词"父子诗人令天下人为之瞠目。"顾城从小无母,全靠父亲顾工一人养育。
在顾工的悉心培育下,顾城幼时热爱动物,对身边的动物充满怜悯之心。他会小心翼翼生怕伤害周围的小动物,给予它们无尽的关怀。这样一位连小动物都不忍伤害的顾城怎会在长大后对自己的妻子痛下毒手呢?顾城从小就对女性有种与生俱来的依赖。姐姐顾乡曾陪顾城度过孤独的童年。
顾城童年时期就时常独来独往。他的孤僻性格在上幼儿园时就已形成,姐姐顾乡日日接顾城时,总能一眼瞥见远离人群的顾城。那时的顾城心地还很善良,他会因同学被欺负而打抱不平,讲故事安慰同学。那时的他语言组织能力很强,同学们把他团团围住聚精会神地听他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可年幼的顾城并不知如何与人沟通。
在与同学交流受挫时,他便会找顾乡倾诉。顾城从小就基本上没有知心朋友,可顾乡不能总陪伴这个对她充满依恋的弟弟。顾城与人甚少接触,沉默寡言,性情逐渐阴郁,甚至后来对幼儿园非常抵触。这时的顾工却将顾城保护起来,他害怕顾城幼小的心灵受伤害。见执拗的顾城哭闹地抗拒去幼儿园,顾工选择妥协,让顾城不去幼儿园。
顾工错过拯救顾城的第一次机会,而这一次完全可让顾城在幼儿园了解社会,慢慢悟出与人相处的诀窍。当时的顾城对整个世界充满善意和同情,父亲的稍加坚持或许年幼的顾城并不会再固执下去。可顾工一再认为顾城需要细心呵护,他从不忍心对顾城打骂。顾工的溺爱让给后来顾城的杀妻埋下祸根。
顾城12岁时,顾工的生活跌入谷底。一家迁徙到人烟稀少的农村,顾城却充满憧憬。这里是位于山东地区的荒凉之地,顾工同顾城住在低矮的泥土房子里,质朴的村民鲜少打扰父子俩。顾工分配到养猪工作,他带着顾城起早贪黑的工作。
善于观察的顾城常饶有兴趣地观看猪圈中的猪互相厮杀,争夺饲料。缺少食物的猪为生存下去撕咬甚至吃掉同伴的耳朵。一幕幕极度血腥的场面让顾城记忆深刻。他给猪起了很多奇怪的绰号,例如"老祖宗","饿死鬼"等等充满怨气的外号。
其实很多人在童年时把血腥暴力当做快乐,但这种状态若及时制止很快就能让孩子重拾光明。此时的顾工整日操劳无暇顾及顾城,更谈不上去引导顾城赶走心中的阴霾。顾城心里愈加阴郁。
在那百般聊赖的日子里,没有书相伴,顾工与当地人格格不入,他和顾城躲在一边拿着树枝在泥滩上写诗,又唯恐他人看见谨慎擦去。写诗成为两人在这段艰苦岁月的精神寄托。
这时的顾城心灵也悄然变化,数年后,顾城身携诗集《无名的小花》和收集来的昆虫标本回到原地。
17岁的顾城找到一份街道办的工作,这里大多是步入中年且体弱之人。年轻力壮的顾城日日做些诸如筛石灰,修理门窗的杂活,每日辛苦的工作还日日担忧朝不保夕。在日复一日的辛劳中,顾城逐渐成长为一位名气斐然的诗人。他的诗作在各大知名报刊刊登。
1979年,顾工发现顾城的诗句不再是阴沉,而是绝望。他读到""戴孝的帆船,缓缓走过,展开了暗黄的尸布……"开始隐隐作痛,此时他决心引导顾城走出绝望。这一次父子两人发生很激烈的争吵,顾城到底没明白顾工的良苦用心。他始终都不明白一向对自己宽容以待的父亲突然一改往日态度,对自己苛责起来。
顾工和顾城都为诗人,但两人有很大的代沟。顾工那代人把诗当武器,他们那代人的诗激昂奋进,犹如一个斗志昂扬的战士随时准备与敌人拼搏。顾城的诗却很自我,他主张以个人思想为主。这让顾工很不解,他试图开导顾城希望他不要过于极端,再华丽的辞藻也需深刻的内涵才能为人传诵。可事与愿违,顾城与他渐行渐远,这次争吵终究没拯救顾城,而这一次是顾工最后一次拯救顾城的机会。
这一年顾城遇到同坐火车的谢烨,此时的谢烨如出水芙蓉,顾城一见倾心。他一路羞怯不知如何表达对谢烨的爱慕,直到下车才将揣满心意的字条塞到谢烨手中。谢烨费尽心思找到顾城,此时的顾城早已异于常人。他表达笨拙在谢烨眼中误认为真实。谢烨对顾城的盲目轻信让自己陷入婚姻的泥泞当中。
谢烨把顾城当偶像崇拜,对顾城是言听计从。顾城要求谢烨终止学业,禁止出外工作,甚至剥夺她做母亲的资格。谢烨都默默顺从,从不反抗。她专心致志地照顾顾城,陪伴他左右。
谢烨的母亲自始至终都强烈反对女儿和顾城在一起。
在她看来:其一顾城没有稳定工作和固定收入。其二顾城从小恃宠而骄,待人接物是任性而为。其三顾城一直是不愿长大的"巨婴"。把顾城看透的她却无法让女儿回头,谢烨依然心甘情愿当顾城的保姆和私人秘书。谢烨倾心付出,跟随顾城四处游历。
她怎么也没想到,她和顾城之间出现一个英儿。顾城移情别恋英儿,他一度认为与英儿的精神非常契合。可英儿很快抛弃顾城,与一位老者成婚。顾城面对这一切突如其来的打击开始手足无措,并很快陷入难以自拔的苦痛当中。此时的谢烨已心力交瘁,对婚姻已心死如灰。她已计划离开顾城,打算与博士大鱼私奔。
顾城构筑的美好愿景顷刻崩塌。他曾想过三人和平共处,岁月静好。谢烨的贤惠,英儿的奔放,让他黯淡枯燥的生活云蒸霞蔚。可两人均背叛于他,英儿消失得无影无踪,谢烨已做好离他而去的准备。现在的顾城面对一地鸡毛的生活如孩童般不知如何是好。
痛苦至极的顾城完全不顾及谢烨的感受。他开始编撰《英儿》,用美妙的语句来详述二人之间的生活点滴,甚至两人同床共枕时的美妙。在顾城陶醉其中的口述下,谢烨亲手将字码出。一个女子再豁达也无法容忍自己的丈夫和其它女子谈情说爱。
谢烨听着顾城深情地描述,万箭穿心之痛将多年来对顾城的信念击碎。这时的谢烨已爱到走投无路,起初顾城打破禁忌与英儿恋爱,谢烨是默许的。
她的软弱和忍让让顾城的魔性激发,这场畸形的婚姻最终让两人走上不归路。顾城杀妻后给顾乡亲笔书信。谢烨惨死也没让顾城有半点悔意,他仍在信中控诉谢烨的不是。而此时的谢烨已死无对证,顾城自缢身亡后,顾工懊悔不已。
他是最先发现顾城心理的阴暗,他也有三次机会可挽救儿子,但最终未阻止悲剧的发生。顾城所写的诗句优美而又深奥,但他在自己的世界中固步自封,抗拒社会也厌恶世俗。
诗歌终不是人生的全部,而它给予人们的应是精神的提升,而非思想的禁锢。沉浸在诗词中的顾城并没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才让他犯下无可挽回的大错,最终留下被人鄙视的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