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妃从小就聪颖美丽,喜爱读书,博闻强识。据《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载,她每天睡觉时,家里人都仿佛看到有人把玉衣盖在她身上。相士刘良曾为她看相,说她将来贵不可言。她性格端庄贤淑,不好戏弄。八岁时有人在院子外骑马耍杂技,她的家人和姐姐们都上阁楼观看,只有她不去,说这不是女孩子看的。九岁时就能领悟所读之书,并用哥哥的笔砚写字。哥哥问她为什么要读书学习,难道想做女博士吗?她回答说古时候贤德的女子都要学习前人成败的经验,以此来警示自己。
甄妃也有着深厚的仁义之心。汉末天下大乱,灾荒连年,百姓们为了生存纷纷卖掉家中值钱的东西。当时甄家有大量的谷物储备,趁机收购了很多金银宝物。
甄妃十几岁时就对母亲说应该将家里的谷物开仓赈济四方乡邻,这才算是一种惠及众人的德行。全家人都认为她说得有理,于是将家中的粮食全部无偿分发给邻里乡亲。
甄妃十四岁时二哥去世,她对待寡嫂态度敬爱谦和,时时处处帮助她打理家事,并尽心照顾留下来的孩子。
母亲性格严厉,对几个儿媳妇态度不一,甄妃几次劝母亲应该爱护寡嫂像自己的女儿。母亲听了感动得流泪,之后便让甄妃与寡嫂时常走动,在起居上相互照应,关系十分亲密。
甄氏的第一次婚姻是与袁绍的次子袁熙。
建安三年,袁绍为袁熙聘娶了甄妃为妻。建安四年,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决战,被曹操击败。建安五年,袁绍病死,袁熙继承了父亲的遗产,出任幽州刺史,甄妃则留在邺城侍奉婆婆刘夫人。
建安九年,曹操率军攻下邺城,甄妃因为姿色绝伦,被曹丕所纳,成为了他的妻室。甄妃的丈夫袁熙逃到辽东,与其兄袁尚联合乌桓、鲜卑等族抵抗曹操,但最终失败,于建安十六年被乌桓单于蹋顿所杀。
甄妃的第二次婚姻是与曹丕。关于她如何成为曹丕的妻子,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曹操攻下邺城后,曹丕先进袁府,看到有个少妇披头散发,脸上很脏,躲在刘夫人身后哭泣,曹丕问她是谁,刘夫人回答是袁熙的妻子。然后曹丕帮她把发髻挽起,用手巾擦拭面庞,发现她美貌非凡。之后刘夫人对甄妃说现在不用担心被杀了。于是曹丕便纳甄妃,十分宠爱。
另一种是刘夫人和甄妃共坐大堂上。曹丕进入袁府中,见到刘夫人和甄妃,甄妃因为害怕,把头伏在刘夫人膝上,刘夫人让人把自己手绑起来。曹丕问刘夫人为什么要这样,让你的儿媳妇把头抬起来。刘夫人捧起甄妃,让她抬起头来,曹丕看见她美貌非凡,便心悦于她。曹操听闻了曹丕的心思,就为他迎娶了甄妃。
无论哪种说法都说明了一点:甄妃并不是自愿地成为了曹丕的妻子,而是在战乱中失去了自己的选择权。
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怨恨曹丕或者念念不忘袁熙,而是尽心尽力地履行了自己的新角色。她对曹丕忠贞不渝,在他没有称帝之前就生下了他的长子平原王曹叡和女儿东乡公主。
她对后宫中其他女子也没有任何敌意或者醋意,在她独得宠爱的时候还劝勉她们努力上进,在她失宠之后也安慰开导她们,并常常在曹丕不在的时候陪伴她们聊天,教她们读书写字,与她们结成了深厚的友谊。
她对曹操十分敬重,曹操对她也十分宠爱,曾经赐给她一件玉衣,还让她和曹丕一起陪他吃饭。她对曹植也没有怨恨,曹植对她也十分敬仰,曾经为她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感甄赋》,后来被曹叡改为《洛神赋》。
甄妃的婚姻虽然是被动的,但她却用自己的智慧和德行,赢得了四个男人的尊重和爱戴。
甄妃的死因是被曹丕赐死。关于她为什么被赐死,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因为郭氏的诬陷,郭氏是曹丕的另一位妻子,也是他后来册立为皇后的人。郭氏因为嫉妒甄妃生了曹叡,就在曹丕面前说甄妃怀孕不足两月就与他结婚,曹叡是否是他亲生的儿子值得怀疑。曹丕听了很生气,就去问甄妃。甄妃知道是郭氏在背后挑拨,就大骂曹丕不该无端怀疑自己的骨肉,这样做有损他的名声和家风。曹丕更加愤怒,就下令赐死甄妃。
无论哪种说法都说明了一点:甄妃的死是无辜的,是因为她太美太聪明太有才华,而惹来了别人的嫉妒和猜忌。她死后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礼遇,只是被草草地埋在了洛阳城外。她死时才三十九岁。
在政治上,她是魏国第一位皇后,在魏国建立后,她为曹丕辅佐朝政,为曹叡继承帝位,为魏国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她也是魏国第一位被赐死的皇后,在她死后,曹丕和曹叡都对她的死因感到后悔和愧疚,为她昭雪,为她建造了华丽的陵墓。
甄妃是三国时期魏国第一皇后,她出生于名门望族,却在战乱中失去了自由;她嫁给了两个争夺天下的诸侯,却在权力中保持了清醒;她生下了一个帝国的继承者,却在幸福中遭到了背叛;她美丽聪明有才华,却在三十九岁时死于无辜。
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悲剧,但也充满了智慧和德行。她是一个真实而传奇的三国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