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孙家栋事迹【孙家栋:用满天星斗书写传奇人生】

孙家栋事迹【孙家栋:用满天星斗书写传奇人生】

时间:2024-10-17 10:05:36阅读:

孙家栋事迹【孙家栋:用满天星斗书写传奇人生】

《孙家栋:用满天星斗书写传奇人生》孙家栋,中科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从事航天工作40多年来,他主持研制了45颗卫星,曾担任我国北斗导航系统第一代和第二代工程总设计师,以及月球探测一期工程总设计师,是新中国航天科技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董保存:今天我们讲“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的故事。说来很有意思,有一次,我们一位同行采访孙家栋院士,他问:“孙院士您是怎么走上航天这条路的,能给我们讲讲吗?”结果孙家栋同志笑笑说:“嗨,我走上这个路说来好玩了,就是为了吃一顿红烧肉呗。”那是1950年的元宵节,原本学生们吃完晚餐后就可以放学回家了。这时,学校通知说晚上可以吃一顿红烧肉。孙家栋当时就想等吃完这顿难得的红烧肉之后再走。开饭的时候,学校领导在餐厅里通知说,空军来招人了。于是,孙家栋就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他当时可能也没有想到,就是因为要等着吃红烧肉,结果却有了参军的机会。

当空军以后,孙家栋和二十几名同学被派到苏联留学。在苏联留学期间,他亲耳聆听了1957年11月17日毛主席在莫斯科大学礼堂给留学生的那次讲话。毛主席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那是孙家栋第一次见到毛主席。他说:“那个时候我就下了决心,回国后,国家要我干什么,我一定去干。”从此就有了他传奇的人生经历。

1958年4月,孙家栋登上归国的列车。当时中国正在谋划发展导弹事业,根据组织安排,孙家栋来到国防部五院一分院导弹总体设计部。1967年,中央决定组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由钱学森任院长。钱学森亲自点将,让孙家栋牵头组建卫星研究队伍,孙家栋的研究领域也从导弹转向了卫星。

董保存:1967年7月29日,钱学森同志推荐孙家栋领衔研制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对于这件事情,孙家栋回忆说:“那个时候别说搞卫星是第一次,我们连一个质量过关的21个芯的插头都找不到,那时我们各方面的水平都有很大的差距。”当时分管科技工作的聂荣臻元帅非常着急,为了确保1970年这颗卫星上天,他们定的原则是一定要打的上去、抓得住、听得清、看得见,这就是当时“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总体设计目标。接到这个任务之后,孙家栋选定了来自各个行当各个领域的18名技术人员,后来被我们称之为中国卫星发展史上的“十八勇士”

总体技术方案在孙家栋同志主持下拿出来之后,孙家栋就找到时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的刘华清同志。孙家栋对刘华清同志说:“你们只要定了,拍个板,我们就可以一直往前走了。”1970年4月24日,卫星发射上天并成功入轨,传回了人们熟悉的《东方红》乐曲,举国欢腾。

航天事业并不总是一帆风顺。20世纪70年代,孙家栋带领团队研制我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时却出现了意外。但孙家栋从来没有被困难吓倒,在挫折面前,他总是愈挫愈勇。

董保存:1974年10月5日,是孙家栋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那天,我国发射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这枚火箭发射升空仅21秒,就掉下来了。孙家栋后来说,幸亏这个火箭飞了21秒,如果没有飞这21秒的话,我们这个发射场就没有了,我们这么多年的心血就白费了。当时孙家栋掉泪了,他带领团队开始在冰天雪地的大西北戈壁滩上,用三天的时间,捡回一块又一块火箭和卫星的残骸。这种事情对我们中国的航天事业实际上起到了一个巨大的作用,就是推动确定质量体系和建立完备的规章制度。如今,中国航天界有个五句话组成的故障归零的标准,叫做“定位准确、机理清楚、问题复现、措施有效、举一反三”,其中最厉害的就是举一反三,一个电子管零件坏了,火箭或者卫星上的所有仪器就不能再出现同一批次的零件,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都坚决不用。孙家栋说,这是几十年来从血的教训中总结积累形成的经验。

2004年,我国启动了“嫦娥一号”探月工程。当时已经75岁的孙家栋,承担起了工程总设计师的重任。2007年11月7日,“嫦娥一号”成功实施第三次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

董保存:2004年出任探月工程总设计师的时候,孙家栋已经75岁了。大家都知道探月工程具有很大风险,在这种时候,孙家栋再次迎难而上,显露出总设计师的本事,他化繁为简,创新地利用现有的火箭、卫星,还有航天测控系统,从实际出发确定了一个嫦娥奔月的方案。当卫星被月球捕获的那一刹那,孙家栋的心都要跳出来了。说起这些经历,孙家栋感慨道,中国“嫦娥”卫星的成功发射,进一步拓展了人类的航天事业。

孙家栋长期负责航天工程的总体技术,他对“总体”这两个字有着一个非常好的解释。所谓总体,就是要用最可靠的技术、最小的代价、最短的时间、最有力的配合、最有效的适应性和最有远见的前瞻性制定出最可行的方案,保证获得最好结果的一种方法和体制,这样的解释用来概括我们的中国载人航天精神也是非常恰当的。这就是我们的航天功勋科学家孙家栋。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0143424@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