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在粟裕将军的指挥下,淮海战役正式打响,华东野战军连战连胜,在历时数日,付出了6万人伤亡的代价之后,黄百韬的第七兵团于当月22日全面崩溃。
兵败之际,黄百韬本人在属下的簇拥下狼狈的向当地的一处芦苇地逃去,当时的黄百韬后有解放军战士穷追不舍,前有炮火封路……万念俱灭之下,此时的黄百韬已心如死灰,他知道自己无法逃脱解放军的追捕,最终绝望的掏出在芦苇丛里自杀。
黄百韬的死标志着这场战役取得阶段性胜利,按照常理来讲,对我军来说,这明明是一件很大快人心的事情,然而当粟裕得知这一消息以后,一时激动之下,竟一头栽倒,晕了过去。
这让人不禁好奇,粟裕与黄百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何在听到黄百韬自杀后有如此大的反应?
黄百韬和粟裕之间的关系由来已久。
在军中黄百韬是为数不多的将才,他不像其他高层官员一样靠着出身或派系挂衔,而是实打实靠着个人才干功绩,一步步得到蒋介石的重用的。
黄百韬素来奉蒋介石的命令为神旨,尽管蒋介石很多时候并不重用他,但他依然将蒋介石吩咐的事情做到极致。
最明显的就是1941年的皖南事变。
黄百韬知道蒋介石视南方的新四军为心头大患,在此次事变中,他投其所好,不断出谋划策来制造与新四军的摩擦,而也正是这时,他与粟裕产生了第一次交手。
当时的粟裕在新四军中担任要职,皖南事变爆发以后,新四军损失惨重,特别是高层干部折损不少,在危机关头,粟裕临危受命,担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才算勉强维持住了局势。
可以说,当时的黄百韬的存在,给新四军和粟裕本人都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解放战争中,黄百韬已经是25军军长了,由于其战斗力较强,在后来的改编中,其部队换装成美式装备,改编为“整编第二十五师”,战力不俗。
1947年2月,大军进攻沂蒙山区时,就连张灵甫也因为与李天霞不和,电报请示蒋介石,自请归黄伯韬指挥,可见此时的黄百韬在国军内部的威望。
只不过张灵甫归于麾下,对于黄百韬来说,很难说是一件好事,甚至可以说,张灵甫险些葬送了黄百韬多年的仕途。
张灵甫向来自视甚高,对于黄伯韬,他也仅仅只是给个面子,从不把对方放在眼里,当时张灵甫为了行军方便,曾经大张旗鼓修“垛庄——坦埠”的公路,黄伯韬看到这一幕以后大惊失色,提醒对方:“这么多人修公路,容易暴露战略意图”
然而,张灵甫对此不为所动,反而执拗的说:“我还怕共军不来呢!”孟良崮战役前,张灵甫又为了贪功冒进,致使其部整编第七十四师遭到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包围。
危急之下,蒋介石电令各部急速救援,黄百韬只得一边骂娘,一边带领着部队向着孟良崮急行军。
作为当时张灵甫的上级,黄百韬对于整编七十四师的覆灭是负有重大责任的。
为了能够救出对方,黄百韬可谓是昼夜不停向着黄崖山行军,这里是孟良崮的大门,只要占领了这里,第七十四师就算是有救了。
然而倒霉的是,粟裕对此早有预料,在他的命令下,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十六师先一步占领了阵地,原本的接应,瞬间变成了攻坚。
尽管黄伯韬连续发起了多次营、团级的大规模冲锋,但奈何地形上劣势极大,只能在战场之外眼看着张灵甫所部全军覆没。
黄百韬为了救张灵甫不可谓不尽心,当时的各部里,他的二十五师是打得最猛,跑得最快的,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当张灵甫败局已定前夕,居然用无线电向南京告了自己一状。
在这份绝笔中,张灵甫痛诉“友军见死不救”,尤其点名了李天霞、黄伯韬二人。
战后,蒋介石对二人恼怒不已,黄伯韬遭到了撤职留任,李天霞则撤职下狱。
这段时间里,黄伯韬多日“郁闷”,“难露笑容”,对于粟裕也愈发的恨之入骨。
1948年六月,在豫东战役中,黄百韬再次与粟裕交手,这一次黄百韬以兵团司令的身份亲自带队。
在邱清泉的帮助下,黄百韬曾经发起一系列的反攻,使得解放军被迫后撤,硬生生从解放军的包围圈中成功救出第七兵团残部,打出了一次难得的胜利。
虽然就整个豫东战役而言,国军仍然失败了,但是黄百韬的这次的局部“亮眼表现”,还是让华野不少军官如鲠在喉。
此时双方的矛盾已经白热化了,两边都在憋着一口气,想要在未来的战役中彻底的消灭对手。
1948年9月下旬,随着解放战争的局势发生变化,粟裕向中央提出了专门针对黄百韬兵团的淮海战役。
从战略上来看,一旦我军完成了对黄百韬军团的歼灭,将在战略上取得极大的主动权。不仅可以背靠山东的老解放区,还可以与苏北联合起来。
歼灭黄百韬军团,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时的黄百韬集团是国军中绝对的主力,装备精良、兵强马壮,就连粟裕都不得不承认:“黄百韬确实是一个难缠的对手”所以如何拿下对方,成为了粟裕考虑的重中之事,经过多次的沙盘推演,双方的决战战场落在了徐州。
从当时的局势来看,想要拿下敌人,就必须以最短的时间将部队开至徐州一带。
而当时的徐州周围几乎都是平原,没有高大的树林和茂密的丛林提供掩护场所,这几乎成为了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经过几番思索,粟裕下达了命令,那就是让士兵们从多个路线出发,在混淆敌人视线的同时,迅速向着徐州预定战场靠拢。
当年11月计划开始了,由于蒋介石临阵换将,派遣了刘峙指挥这场战役,从一开始就陷入到了极大的滞后中。
到当年的11月中旬,华东野战军利用粟裕的分散突进方法,顺利占领了此处多段重要场地,更是派出两个纵队将敌人退往徐州的路彻底拦截。
徐州城还没开始打,就已经成为了一座孤城。
不得不说,粟裕的这番安排对于的士气打击是巨大的,经过几年的解放战争,军已经形成了对解放军的深深恐惧。
看到如此情况,徐州军队立马选择收缩防线,同时黄百韬所部也开始向其靠拢。
而这一举动,正中粟裕下怀。
从一开始,粟裕就没有打算以徐州作为主攻方向,他的目标一直都是黄百韬所部。
这时黄百韬带领部队刚刚到达碾庄,选择在此地进行驻扎休息。
直到此时,黄百韬还暗暗窃喜:“幸亏自己将撤退的时间推迟了几天,要不然就等不到四十四军与自己汇合,恐怕自己在过铁路桥时,早就被解放军给擒住了”
此时的黄百韬距离徐州不过三日的行程,想到这里,他便准备美美的进入睡眠,为明天的战斗做准备。
谁知,在黄百韬刚闭眼时,我们的部队就已经到距离黄百韬军队不足八公里的地方。于是黄百韬就被警卫叫醒,“几公里外有人袭击”
这句话吓的黄柏涛睡意全无,随着侦察兵传来的消息,黄百韬的脸色越发难看:不仅在赵墩地区的部队被我军袭击,而且处于碾庄外围的部队甚至已经开始接战……这一切都在预告着一件事情,那就是自己已经被解放军盯上了。
碾庄地形独特,这个地方四面都是较高的山坡,易攻难守,这使得黄百韬兵团从一开始就陷入了不利的局势。
在解放军穷追不舍的打击之下,黄百韬部队龟缩在碾庄,生存空间遭到了一步步压缩。
当天晚上,解放军五个纵队已经顺利汇合成功完成了对黄百韬军团的包围。
1948年11月19日晚上,炮弹的声响打破了夜晚的宁静。
碾庄附近的火光此起彼伏,这也意味着围剿黄百韬军团的斗争打响了,在对碾庄进行短暂的炮火轰炸之后,解放军战士们如同猛虎下山一般朝碾庄冲去。
此时的黄百韬兵团犹如一只待宰的羊羔,经过一夜的奋战,碾庄的外围地段已经迅速被我军占领,此刻我军离黄军团的核心力量,只有一条七八米宽的水沟了。
这条水沟也是黄百韬军团的最后一道防线,在黄百韬的安排下,残余的军将所有的重武器都对准了唯一能跨越水沟的石桥,形成了密不透风的火力网。
就当时的局面来看,走石桥并非不能打下,但势必会牺牲太多的战士,为了能够将损失将至最低,前线指挥员做出了指示:避敌锋芒,在水中搭建自己的桥梁,渡过去!
在军的眼皮子地下想要搭建工事桥,当然是不可能的,于是当时的战士们选择了更为快捷的另一种方法,那就是搭人梯。
一批战士先跳入水中,再让战友们踩着自己的肩膀跨过去。
当指挥员的命令下达,战士们没有丝毫犹豫,跳入寒冰刺骨的水中。那时的天气都快已经入冬了,江水在那个时候有多么的寒冷,不用多说。
可我们的战士,将自己泡在寒冷的水中做桥梁。敌人的炮火从未停止,一旦有战士倒下,就会迅速有战士补上去,就这样用,成千上百名战士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架起了一座胜利的桥梁。
在无数战士前仆后继的努力中,我们顺利的控制了桥头,此时,就连一向镇定的粟裕此时也万分激动,下达命令:“后续部队立马跟上,绝不能让他们有一点喘息的机会!”当月22日上午,我军突破了黄百韬兵团司令部所在的大院,此时的黄百韬带着警卫、参谋逃离了碾庄,一路向西北方向逃去。
当时的四周全都是解放军,黄百韬所部慌不择路,无奈之下,黄百韬只好带领着一行人躲进了芦苇丛中。
看着周围的火光,黄百韬万念俱灭,尽管心有不甘,但他也知道自己大势已去,最终选择了饮枪自杀。
黄百韬死后,消息在第一时间就送到了粟裕的指挥部,当得知这一消息以后,粟裕几乎没有做任何表示,甚至连表情都没有,当即昏倒在地。
这一幕吓傻了周围的警卫人员,立马手忙脚乱将他抬进了医疗部。
经过医生的检查,人们才知道,原来这是因为粟裕将军劳累过度,只需休息一段时间就好。
在得知黄百韬死后,粟裕将军身体里紧绷的一根弦终于慢慢放了下来,几乎是下意识的就晕倒了。
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无数像粟裕这样的优秀指挥官,为国家付出了自己的全部热血,多年以后,每当我们再回顾这段往事,仍然能够看到昔日的将帅们的挥斥方遒的豪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