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时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其射程远、火力持续性强,成为战场上的火力支柱。然而,并非一夜之间崭露头角,早在19世纪末期,第一款具有现代意义的诞生,它便是“马克沁”马克沁的伟力在1893-1894年间,由英军50名士兵携带着4挺马克沁,成功抵挡了5000名敌军的多次冲击,造成了3000多人的伤亡,实战充分证明了的重要性。
二战时期,再次崭露头角,虽然纯马克沁式已不复存在,但以它为蓝图和基础设计的应运而生。在这里,我们将回顾二战期间的12款知名,其中包括:一、M2:基于M1917型改进而来,口径放大至12.7x99mm,主要用于空勤,对付轻型装甲和硬性目标。
二、德什卡:发射12.7x108mm弹药,具有出色的性能,能够连续射击,广泛应用于不同地形。
三、M1919A4:发射7.62x63mm弹药,使用100发弹链,适合步兵使用。
四、SG-43:使用7.62x54mm弹药,具备出色的散热性能,可用于地面和防空任务。
五、布雷达M1937:意大利首款气冷式,采用自由式枪机设计,配备制冷系统。
六、ZB53:使用7.92x57mm毛瑟弹药,性能优越,易于维护和使用。
七、M1917A1:采用水冷散热,有效射程达1000米,最大射程可达5000米。
八、维克斯马克I型:维克斯系列在一战中大显身手,采用水冷散热结构。
九、马克沁M1910:采用两个轮子和一体式枪架,具备便携性,使用7.62x54mm弹药。
十、24式:仿制自MG08,发射7.92mm弹药,性能优越。
十一、哈奇开斯M1914:世界上第一种气冷式,使用8mm弹药,可装光学。
十二、大正:使用7.7mm弹药,在800米距离上精准射击,被称为“野鸡脖子”
这些各具特色,为二战的火力压制提供了强大支持。然而,每一款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用途,为战场上的各种任务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