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畹书院院长、著名作家聂鑫森主持讲座市领导钟燕、周雪辉出席活动。
第一期主讲嘉宾曹敬庄简介:第一讲:炎帝与炎帝陵一.不同历史时期,有关炎帝的各种形象我们中华儿女都是以炎黄子女自称的。所谓炎黄就是说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他们两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这个里面大家说为什么两个始祖呢?有个融合的过程,这是两个部落集团的融合,然后有了中华民族的血脉。株洲是炎帝陵寝之所在,我们总说株洲是神农福地,作为我们来说要知我炎帝、知我炎陵,爱我中华。
今天讲三个问题,重点讲两个问题,一是关于炎帝,二是关于炎帝陵,如果还有时间就给大家讲讲全国炎帝陵的一些信息。
·关于炎帝讲座要雅俗共赏,讲俗一点是回答什么问题呢?第一个问题,炎帝是什么时候的人?第二个问题,炎帝是哪里的人?第三个问题,炎帝是个什么样的人?这几个问题也是有争议的,争议比较大的第四部分要讲,先讲炎帝。
这是最早的炎帝像,炎帝是个什么样子?这是汉代在山东济宁出土的画像石,在青石上雕刻的像,炎帝神农氏,拿着的是个耒,我们说耒耜,耒是撬,耜是犁。这是最早的。所以我们炎帝陵现在把这个像立起来了,等下下面会看到的。
这是清代道光期间的炎帝像,拿的是稻谷,一个农民的打扮,炎帝是个农业科学家。后来为什么他被黄帝打败了,那是他的后人,因为他们一直搞农业搞下来,都是搞科学。黄帝那个部落是搞政治的,搞政治的有些经营的东西,要管理国家还是先进一些。他这里面头上两个坨,那是发髻。所以大家一看,我们株洲炎帝广场的炎帝陵像,有些小孩说那是“牛魔王”吗?因为头上两个角,那不是,那是教授设计的时候,他那个夸张了,那也可以看成是一个头饰,真正的来说是梳了两个发髻,这里可以看出是头发,不是长角。
这是炎帝庙的像。是东阳的师傅雕的,充满着民间的信息。
这是神农大殿,是厦门大学搞的,也还是跟那个像也还是像。不要搞得一个炎帝陵一些像都不像,到底哪个是炎帝,所以要像,这个一看跟那个是一样的,但这个更像,更加传神。
这是我们神农园的像,这是年轻时候的,全国独此一尊,把汉画像石上的像立体化,这是炎帝的立体形象向大家作介绍。
二.炎帝究竟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时代炎陵是什么时候的呢?总的来说,炎帝是原始社会由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时代,不是乱讲,是有史可据的。《庄子》里面讲了:“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那是什么时代呢?只知道母亲,不知道父亲,那就是说炎帝开始的时代,是母系社会。只有母系社会不知道父亲。母系社会还是有的,并不是找不到依据,以前泸沽湖还是祖坟,不知道现在改变了没有。
说明他的前期是母系,但是到了后期怎么样?《庄子》里讲的是母系社会,接下来你看,下面的《商君书》:“神农之世,公耕而食,妇织而衣。”《吕氏春秋》也说:“故身亲耕,妻亲织。”这里有夫妻了,有夫妻是个什么社会呢?进入了父系社会的象征,只有进入父系社会,那么才有公耕而食,有妇织而衣。那这不就矛盾了嘛!那里说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后面又说公耕而食,妇纺而衣,这说明了炎帝一上位之后,在他这个部落集团进入了父系。
三.关于炎帝故里的争论有哪些炎帝是哪里人?现在有四个说法,宝鸡说是他们那里的,说炎帝长于姜水,那是我们的;湖北随州说是他们那里的,生于烈山,湖北随州有个烈山,现在还有个烈山镇,那里有炎帝。还有个是高平说,严格来说毫无史料,要讲是到了后来封于潞。会同说炎帝是他们那里的人。
在我来看,在四说中,我提的是南方说,炎帝是南方的。为什么说是南方的?要用考古讲了,历史沉默之后坟墓告诉我们。在陕西的西安出土了半坡遗址,半坡遗址上建了个博物馆,叫半坡博物馆,大家去西安的时候可以去看看那个博物馆,是按法学的现场布置的。那个博物馆里面别的不说了,有个墓葬,是个小女孩子的墓,她的陪葬和别人的不同,她丰富一些,说明了那个时候对女孩子看得比较重,而且那个女孩子在公共墓地里面是突出的。只说明了一条,第一,是公共墓葬,群葬;第二,对女孩子客气,说明是母系社会。很可能这个女孩子是准备接班的,但她夭折了,所以葬的时候她母亲给了她很多的陪葬品。半坡离现在有5700年到6000年的样子。
四.炎帝的历史功绩主要有哪些关于炎帝神农氏,严格的来说,史书里面的记载是零星的,没有成篇的,不比黄帝,因为黄帝,司马迁作卷之后成了系统,其实司马迁作卷《史记》前面的部分也是司马迁把民间传说整理而成的,比如说《鸿门宴》这个怎么说,那个怎么想,他看得到吗?他在场吗?那是民间传说,他整理起来之后,合乎事实,好多出土不断的验证,《史记》是可信的,不是扯谈的,所以司马迁确实很严肃的,他搞不清的就不写,为什么只写黄帝,不写炎帝呢?黄帝当时有很多的传说,他觉得是可信的,而炎帝有好多的东西是零星,不好成篇,他就不写。所以他从黄帝开始。
炎帝做了一些什么事情?我们现在说炎帝八大功绩,“始作耒耜,教民耕种,遍尝百草,发明医药;日中为市,首辟市场,治麻为布,制作衣裳,削桐为琴,练丝为弦,弦木为弧,剡木为矢,作陶为器,冶制斤斧;台榭而居,安居乐业。”我们讲的炎帝主要是八大功绩。
炎帝广场航拍然后根据炎帝的内容概括了四大精神:战胜洪荒的艰苦创业精神;自强不息的开拓创新精神;厚德载物的民族团结精神,不团结民族怎么融合呢;为民造福的崇高奉献精神,最后连自己牺牲了,当然是奉献精神。
五.关于炎帝神农氏,存有争议的几个问题第一,炎帝神农氏到底是人还是神?你是神的话那就不是祖先,只有是人才是祖先。我们中国人祭祖的话绝对是祭人,不是祭神。史料里面也说得很明白,炎帝神农氏是人不是神。《淮南子》里面讲了:“神农憔悴,尧瘦臞,舜霉黑,禹胼胝。”他一路写过来都是人,神农、尧、舜、禹当然是人。
炎帝神农氏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还是几代人?炎帝神农氏是以《汉书》划线,《汉书》以前是分开写的。炎帝神农氏典型代表是司马迁的《史记》,他把炎帝和神农氏分开讲的,正由于他那里分开讲,就使得我们产生了很多这样的错觉。《汉书》提出来叫做炎帝神农氏,最开始提的还不是《汉书》,是另外一本史籍,《汉书》把它规范化了。《汉书》离《史记》不过200年,200年后他把它规范成书,我们还是可以看清这一点。大家立场慢慢统一了,认为炎帝神农氏不是两个人,就是一个人。
第二,炎帝神农氏有可能不是一个人,有可能是几代人。《通鉴外纪》把炎帝神农氏传八代的帝王名字统统都写了,都叫炎帝。他几百年都是用的这个号,这个部落要打出自己的旗号来,所以说炎帝很可能是连了多少代都用了他的名字,至少说是八代。
第三,炎帝和黄帝是什么关系?这个关系有些史籍的表述使我们产生错觉了。“兄弟说”是最权威的记载,《国语·晋语》“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这样一看起来,这两个肯定是兄弟,讲得太明白了,但是后面接着《史记》马上又解释了。《帝王世纪》说:“黄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母曰附宝,其先即炎帝母家有蟜氏之女,”他是后面再娶了有蟜氏女的女孩子做老婆,所以他们都是有蟜氏的外孙,但是时间是不同的。炎帝是先的,黄帝是后的。故《国语》兼称焉,把他两个人一起讲了,他两个不是兄弟,讲得很明白,其先即炎帝母家有蟜氏之女。
二是“同代说”《史记》说的:“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轩辕……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我们现在始终错觉,现在始终认为是黄帝打败了炎帝。有些领导到炎帝陵去,他还不去,说炎帝陵打败了,打败了的地方我不去。这也是我们宣传不够。《汉书·律历志》提得很明白,“黄帝与炎帝之后战于阪泉,遂王天下。”他不是跟炎帝本人打的,是跟炎帝之后人打的,很可能是跟禹王打的,把禹王打败了,然后两个部落融合了。所以讲得很明白,与炎帝之后战于阪泉,遂王天下。那个阪泉之战,并不是黄帝与炎帝之战,而是黄帝与炎帝之后之战。所以炎帝与黄帝不是同时代的人,要说同时代,是黄帝与炎帝的后人,八代是一个时代的人。这个《史记》讲得很清楚。
炎帝神农氏与黄帝轩辕氏的关系是同源共祖,前后相继的关系,他们各自代表一个时代,既非父子,亦非兄弟,更非异族。他们是逐渐融合,统一,形成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因而,我们中华儿女,莫不是炎黄子孙。叫炎黄子孙是因为两个部落的融合。
关于炎帝就讲这么多,讲明白了吗?
九畹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