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丘被称为“孔子”,孟轲被称为“孟子”,曾参被称为“曾子”,墨翟被称为“墨子”,庄周被称为“庄子”.诸子百家中的称谓,除了鬼谷子是以“地名+子”,其他都是“姓氏+子”的结构。因此,从百家诸子称谓规律上看,老子之老当是姓氏。
综上可见,老子是宋国华督之子华秀老之后,而华督是宋戴公之孙,标标准准的商朝王族后代,即老子是商朝王族后人,更准确地说是纣王同父同母二哥宋微仲的后代。
孔子身世极为明确,姓子孔氏,商朝王族后代,古今都不存在争议。
根据史书记载,宋微仲是孔子的十四世祖,孔父嘉是六世祖,孔父嘉之子是木金父,木金父之子是祈父,祈父之子是孔防叔,孔防叔之孙子是叔梁纥,叔梁纥是孔子之父。为了躲避宋国战乱,叔梁纥逃到鲁国的陬邑定居,其官职为陬邑大夫,在此与颜征在“野合”生下孔子。
值得一谈的是,孔子与老子祖上仇恨很深。孔父嘉妻子容貌美艳绝伦,华督见之魂不守舍,想要据为己有,于是散布谣言称“宋殇公在位十年,之所以战争不断,百姓苦不堪言,全都是孔父嘉的错”,最终华督攻杀孔父嘉,抢夺他的妻子,后来华督还杀了宋殇公。
如今王姓是中国第一大姓,极为寻常,但在先秦时期却非常罕见,原因在于当时王姓都是王族后代。王族中人,因为种种原因与王位无缘,后人就以“王”为姓。
根据《通志》记载,战国之前王姓有三支,即:商朝比干之后,居住在河南淇县、卫辉一带;周灵王长子太子晋之后,居住在洛阳一带,王翦是其后代;东周周平王孙子姬赤之后,集中在山西运城临猗。
从鬼谷地理位置看,主要有河南颍川说、陕西扶风池阳说、湖北宜昌说、河南鹤壁淇县说,但从洛阳人苏秦去齐国学习,返回洛阳途中又拜师鬼谷子来看,鬼谷无疑当在河南鹤壁淇县一带。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河南淇县是东去齐国、或从齐国返回中原的最佳路线。
由此可见,鬼谷子是比干的后代,在家乡不远之处的鬼谷之地传授知识。
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目夷是宋桓公庶长子,宋襄公异母兄长,为鱼姓始祖,因此墨子是不折不扣的商朝王族后代。《通志氏族略》引《元和姓纂》记载:墨氏“孤竹君之后,本墨台氏,后改为墨氏,战国时宋人墨翟著书号墨子”
不过,墨子虽是贵族后代,但到他这一代时已经家道中落,彻底沦为了平民,据说他在少年时代做过牧童,学过木工,故而被人称为“布衣之士”,他也自称为“鄙人”或许,虽然墨子家道中落,但毕竟曾是贵族,家里或家族里还有很多知识传承,故而才能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平民出身的哲学家。
庄子出生于战国,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先秦七子之一,战国宋国蒙人,宋国的公室后代,先祖可以追溯到宋国的第十一代国君宋戴公,宋戴公是庄姓的始祖。《姓氏考略》和《资治通鉴音注》记载:春秋时宋国国君宋戴公名武庄,其后人即以其字为姓,成为庄姓一支。
老子、孔子、鬼谷子、墨子、庄子,这五个人可谓是诸子百家中的中流砥柱,但奇怪的是,为何作为商朝王族后代的他们成就惊人?其实可能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
换言之,商朝是一个非常注重精神探索的王朝,从商契到纣王,长达千年的积累,商人留下了诸多典籍,滋养着后人,最终老子、孔子等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上一层楼。因此,商朝传承下来的知识,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对后世的影响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