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卓别林身高【名气最大的喜剧大师卓别林,演技实则比不过这两位】

卓别林身高【名气最大的喜剧大师卓别林,演技实则比不过这两位】

时间:2024-10-30 11:47:14阅读:

卓别林身高【名气最大的喜剧大师卓别林,演技实则比不过这两位】

………——肥迪“如果我不表演,我就会去做一个土木工程师”——巴斯特·基顿“我并不想制造革命,只是还要拍些电影。”——查理·卓别林看到这个标题,肯定不少读者认为我是危言耸听,哗众取宠。查理·卓别林地球人都知道,他的名气几乎大过了所有的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巴斯特·基顿有些人知道,有些人不知道。肥迪几乎所有的人都不知道。但演员的真实水平未必是由其知名度决定的……卓别林:演流浪汉深入人心,此处无声胜有声我们平时要提到喜剧电影,可能最先映入脑海的就是卓别林流浪汉的形象。这应该是电影史上最深入人心的一个银幕形象了。而其实在卓别林前面,是不用加任何定语和修饰语,就如同我们提到爱因斯坦、列夫·托尔斯泰和毕加索一样,任何定语和修饰语放在他们前面都感到多余。

《小孩》影片中的卓别林电影《摩登时代》17岁时,卓别林的喜剧天赋被卡尔诺发现,卡尔诺经营着当时伦敦最有名的卡尔诺剧团。从此,卓别林如鱼得水,“一发而不可收拾”……电影《摩登时代》“卓别林要回伦敦了……”喜剧之王荣归故里的消息不胫而走,人们奔走相告,就在卓别林到伦敦不到三天的时间里,他收到的信件堆积如山。为此,他只能请来6个打字员帮他整理这些信件。一清点,才知道总共有七万三千多封来信。打字员们将这些信件作了分类。有700封信是和卓别林攀亲戚的。有2.8万封是向卓别林借钱的,数目从20先令到1万英镑不等。还有几千封情书,是女士们向卓别林表达爱慕之情的,同时都还附上了自己的玉照。还有人要把自己亲生儿子送给卓别林,希望将其培养成卓别林事业的接班人。有学校请卓别林去做董事长,有濒于破产的企业家恳求他入股,有穷光蛋求卓别林帮忙把自己祖母的假牙从当铺里赎出来……反正什么样五花八门的要求都有。但最搞笑的还是9个女人在信中宣称是卓别林的母亲,并且有鼻子有眼地叙述卓别林儿时被人的经过……卓别林看着这一堆堆的来信,哈哈大笑:“这真是一出喜剧!比我演的滑稽电影还要滑稽!”巴斯特·基顿:亲身诠释“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在名目繁多的世界喜剧明星排行榜中:,巴斯特·基顿经常是仅仅排在卓别林身后,而名列第二。他甚至排在了大名鼎鼎的憨豆先生和主演《虎口脱险》的德·菲奈斯之前,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知道巴斯特·基顿的人似乎越来越少。

1895年10月4日,巴斯特·基顿出生在美国的一个杂耍艺人家庭,当时父母正随一个medicineshow团在全美各地巡演。虽然基顿看起来非常瘦弱,但却特别皮实。魔术大师哈里·胡迪尼曾在一家汽车旅馆里,亲眼见到小基顿从楼梯上一路滚下去,哈里心想:“完了,这孩子不被摔死,也得摔个半残。”但让哈里惊讶不已的是,小基顿居然安然无恙。他连连大声惊叹:“Buster,Buster”从此,基顿就用Buster作为自己的艺名。

小基顿还不到三岁的时候,父母外出演出,他就在自家后院调皮捣蛋。结果悲剧发生了:他的右手食指被衣服拧干机绞断了。幸亏抢救及时,医生马上为小巴顿做了截肢手术,切掉了绞断的手指。但当小基顿苏醒后,他又蹦蹦跳跳地去大街上用石子打桃子吃,结果又被石子打破了头,缝了三针。人要倒霉“喝凉水都塞牙缝”,“放屁都砸脚后跟”,小基顿小小年纪就经历了这样的事情:手指被截肢了,脑袋上又缠着绷带,想想看吧,这只是个不到三岁的孩子,该有多惨,多痛苦。但天性顽皮的小基顿还真没把这些当回事。傍晚时分,龙卷风来了,那排山倒海,摧枯拉朽的气势,大人的脸都吓绿了,但充满好奇心的小基顿却异常兴奋,他背着父母,跑到家中二楼,打开窗户看龙卷风,结果他被从二楼卷到了大街上。父母在家中突然发现小基顿不见了,心急如焚,如果出门去找,自己肯定也会被大风刮跑。就在风势稍减的时候,一个路人将小基顿捡了回来。父母拍拍小基顿身上的尘土,摸摸鼻子还喘气,检查一下浑身上下,还是手上和头上那两处伤,顿时欣喜若狂。从此,父母就决定再也不把小基顿一个人留在家中了,而是直接把他带上舞台。

父母利用小基顿“摔不死”的本事,打造了一出家庭喜剧。该剧的高潮就是老基顿抓起小基顿,从舞台的一头撇到另一头,或者直接撇到观众席里。而小基顿似乎旁若无人,一点都不紧张。这使其逐渐形成日后面无表情的的喜剧表演风格。

基顿实在是太抗摔了,不管演多么危险的戏几乎从来都不用替身,甚至在他成名之后,不但自己不用替身,居然还常常为别的演员担任替身。唯一“有案可查”用替身的实例就是1927年他出演《大学校园》一片时,需要使用撑杆跃进二楼,无计可施的基顿请来了1924年巴黎奥运会撑杆跳冠军李·巴恩斯来完成这一动作。

电影《警察》中的巴斯特·基顿由于从小就和父母忙于演出,基顿没怎么到学校里读过书。唯一的一次求学经历也只维持了一天。小基顿迈进小学校门的时候,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周围的同学也用异样的眼光打量着基顿这个从杂耍剧团里出来的孩子,感觉这孩子的面部表情总是那么滑稽和高深莫测。上了几堂课后,基顿终于忍不住学校里这种枯燥乏味的生活,当老师向他提问时,他居然用在剧团里学来的俏皮话回答,结果老师勃然大怒,二话不说地把小基顿赶出了学校。从此,小基顿性格变得更加内向。

好在基顿有个好妈妈,妈妈教他识字、读书,给他讲故事。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基顿的天才属性,他的天才不仅表现在“抗摔”和喜剧表演上,还在于学什么都几乎能触类旁通,不费什么劲。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机械产生了巨大的兴趣,直言如果不当演员,会去选择做一个土木工程师。他喜欢成天琢磨各种机械原理,并且还动手进行发明,还把大量的机械装置,引入到了他主演的影片中。

1917年,基顿的家庭剧团因父亲的乖戾性格而不得不散伙,基顿离开了父母,开始来到“万国之都”纽约讨生活。一个偶然的机会,基顿通过一个过去杂耍剧团的朋友,结识了当时红得发紫的喜剧演员FattyArbuckle。

肥迪:长得喜庆,更能演的喜庆肥迪身高体胖,大腹便便,长了一副永远长不大的的娃娃脸。他和瘦小枯干、面无表情的基顿无论从那个角度看都像两极。当时,肥迪已经拿到了百万美元年薪。这个数字即使放在今天,也数额颇高,更何况是八十多年前。肥迪对基顿的喜剧天赋非常欣赏,介绍其加盟iques电影公司。从此,基顿告别舞台,开始了银幕生涯,而肥迪成为了他学习电影喜剧艺术的导师。从此,基顿声名鹊起,步入了成为电影喜剧巨星的快车道……肥迪的表演,给人的印象是没什么心眼,总遭人戏弄,但结局却常常是外表憨态可掬的他,实际上一肚子鬼点子,被人耍变成耍别人,最后抱得美人归。这种表演既浑然天成,又水到渠成,几乎不用加什么“佐料”和“调味品”,不过于挖空心思地设计所谓喜剧“陷阱”,便让人笑倒high翻。

央视音乐频道曾系统地做过基顿的回顾节目,在“所谓”基顿早期影片中,真正的主角是肥迪,基顿只是配角甚至是“添头”而在影片中演对手戏,基顿确实远远不是肥迪的“对手”,喜感和幽默感都差得很远。虽然,基顿后来“茁壮成长”了,但认真比对他们的演技,基顿的水平同肥迪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名气、演技、归宿,三位喜剧大师该如何排位作为喜剧演员,这三人的成就可谓难分伯仲,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大把影评家将卓别林的电影与巴斯特·基顿的电影作比较。得出的结论大体是两个人虽然主演喜剧电影,但风格却是相差万里。卓别林是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他的电影比较泛意识形态化,对穷苦的劳动人民充满同情,对物欲横流的社会进行无情的鞭挞,对为首的法西斯主义更是义愤填膺……因此,卓别林的喜剧电影往往是笑中带泪,笑中带血,充满了苦涩和无奈。而基顿从某种意义上说,那就是为喜剧而喜剧,活脱脱一个“大耍”,并且是永不停息地“耍”,花样翻新地“耍”,而最逗的是别人看他这么“耍”都已经笑得不行,但基顿似乎永远都无动于衷,面孔“石化”……卓别林《城市之光》论名气,查理·卓别林>巴斯特·基顿>肥迪,但论演技,个人认为肥迪排名第一,基顿次之,卓别林再次之。这么说并不是要否定卓别林的天才,从某种意义上讲,卓别林几乎是“万能”的。编剧,导演,演员,编舞,作词,作曲……凡是和电影和舞台剧相关的工作,卓别林几乎全能胜任。但单纯从演技上来说,若巴斯特·基顿和查理·卓别林在演技上属于同一个级别,那么肥迪就完全属于另一个级别……基顿《将军号》只不过最后的归宿上,最好的还是卓别林。他身前就头顶“喜剧之王”的桂冠,死后又极尽哀荣,甚至他几乎是笑着死去的……1977年圣诞狂欢夜,卓别林在瑞士科西耶的家中与亲朋好友欢聚。大家推杯换盏,谈笑风生,颇有一醉方休的架势。兴高采烈的卓别林也多喝了几杯,酒后,卓别林久久无法入睡,就吃了几片,但从此就“一睡不醒”这或许真是上天的安排:在圣诞节让这位“喜剧之王”嘴角含着笑意离开这个世界。

酒瓶子撂倒了88岁高龄的卓别林,也撂倒了基顿这个天才。上世纪二十年代,在主演了《我们的待客之道》、《将军号》等名片之后,基顿开始如日中天。但好久不长,他便染上了酒瘾,整天在酒瓶中度日,因为酗酒的原因,他先后被大名鼎鼎的米高梅和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扫地出门。最后晚景凄凉,为了养家糊口,他还出演过圈内人都看不上的教育电影。在他晚年,唯一能称得上亮点的就是1952年他参加了卓别林影片《舞台春秋》的拍摄,这是两位喜剧天才唯一的一次合作,二人互相欣赏,颇有相见恨晚之感……《舞台春秋》是卓别林与巴斯特·基顿两位电影大师的唯一交集1966年2月,基顿在美国去世,终年71岁。

而三位喜剧天才中长得最可爱、最有喜感的肥迪命运却最为悲催。可以说一起冤假错案葬送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喜剧天才。

罗斯科·阿巴克尔1972年年底,为表彰卓别林对“本世纪电影艺术所做出的不可估量的贡献”,奥斯卡奖委员会第二次授予他荣誉奖。在颁奖现场,包括众多巨星大腕整整起立鼓掌了五分钟。这是奥斯卡金像奖历史上最长的起立致敬。虽然,肥迪和基顿可能永远都不会享受到这样的殊荣,但我在内心深处也为他们起立、鼓掌……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0143424@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