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我每次想起这首诗,都会不自主的想起海子的生平简介里的最后一条:"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年仅25岁。他离开人世时,身边带了四本书:《新旧约全书》、梭罗的《瓦尔登湖》、海雅达尔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说选》。他的遗书中写道: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无论是这四本寓意美好,净化心灵的书,还是那句与任何人无关的死亡宣告,不难看出海子的性格简单纯粹但同时又偏执倔强敏感。但这也正符合一位天才诗人所具有的特质。
我在想,这位在诗坛备受瞩目的诗人,这位充满感性和性灵体现表达的浪漫主义诗人在1989年的初春经历了怎样的抉择,最终躺在了山海关附近冰冷的铁轨上,一声未发的离开了人世。那位对生命和生灵充满敬意,诗歌中处处流露出生命元素的诗人,那位以太阳为象征,以本身作为主体去行动、去歌唱、去燃烧的诗人,那位写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人,带着中国诗坛的先锋性,一起离开了这片他深深热爱过的土地。
从1984年写下的第一篇诗歌《亚洲铜》到1989年3月14日的《春天,十个海子》,他短暂的生命曾经被诗歌塞的满满当当,但是在他生命里最后的那些岁月里,还有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海子生前的挚友西川曾说过,海子自杀也许有很多原因,但是最重要的也许是爱情。在自杀前的星期五,海子去见了他的初恋女友。然而早已是物是人非,昔日恋人早已有了家庭,对海子的态度也十分冷淡。这使海子十分痛心,当晚便是大醉一场,第二天酒醒又觉得自己讲了很多女孩的坏话,一度十分自责。
如果说和初恋女友的见面是,那海子自杀最根本的原因大概就是近年来逐渐被大家注意到的一种病——抑郁症。而这首被誉为海子诗歌中最温暖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其实从另一个角度写下了海子温暖背后那些看不到光的阴影。
下面,跟着我一起来看一看这首诗吧。
全诗分为三段,划分两个部分。第一段为一部分,第二、三段为一部分。在第一个部分,诗人的叙述主体是"我","我"要做个幸福的人,用尘世里最低的物质基础,关心世俗里最普通的也最必需的"蔬菜和粮食",有一所房子安度即可。而这一切简单的美好,都要从"明天开始",不难看出"我"对今日的生活状态并不满意,渴望一觉醒来的明天能拥有最初的美好,就连"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是一场美丽的梦。
第二三段的叙述主体则变成了"我"和他人,这个他人里有亲人、有河流有山川,还有陌生人。和每一个亲人通信扩大到山川河流再扩大到陌生人,这些通信,这些取名,这些祝福,唯一的目的就是希望别人能感受到和"我"一样的幸福,就像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样让人看一眼就幸福的诗句。
而"从明天起",则更能体现诗人此刻对今日的否定,迫切的想要改变,却又懦弱的选择"从明天起"。而最后一句的"只愿"更添一层惋惜,明天的肯定句又变成了祈祷句,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否定,就连明天的生活也只能活在想象中,这才是诗人最悲观的一种表达。
有人说,海子的大海,是他对一切美好的概括,就像他的笔名海子一样,大海这个意象是海子精神世界里最重要最美好最宽广的存在,所以他才会写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样的诗句。但是当你了解完全诗,是否能看到那生机勃勃的意象下诗人一片荒凉的孤独。他用最热切的语句祝福了每一个活在尘世的人,却无法想象自己明日的光景。正如这首诗歌的诞生时间一样,1989年1月13日,亲历了80年代所有的辉煌和痛苦,剩下的只有痛苦的清醒。
写下这首诗后两个月,海子又写下他人生中的最后一首诗,其中一句我记了很久"这是黑夜的儿子,沉寂于冬天,倾心而死。"而后几十天后,这位诗人,抱着四本书来到了铁轨旁,静静的躺在了初春的天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