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3月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刊登了一篇关于鸟类智商的研究报告,报告来自于“国际鸟类研究小组”,研究小组对全世界范围内的1967种鸟类进行了长期的野外观察、大脑以及行为分析最终得出了鸟类智商的排名。
在这项研究中,拿到鸟界智商担当的是乌鸦,紧随其后的是秃鼻乌鸦、松鸦、星鸦以及喜鹊,也就是说鸦科下的鸟类组成了鸟类中的“智商天团”,而排名末位的是山鹑、北美鹑、鸸鹋、鸵鸟等鸟类。
不过,对于人们对乌鸦的这种态度,乌鸦自己也“一脸懵”,因为乌鸦在以前可是“神鸟”、“圣鸟”那么,从“神鸟”到不祥之鸟,乌鸦到底经历了什么呢?我们今天就替乌鸦来。
一种鸟能够出现在珍贵的陶瓷器具上,显然乌鸦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已经很高了,甚至是类似于一种“图腾”的存在。
在之后,新石器时代的一些遗址中还发现有“金乌负日”图案的一些器皿,这更加证实了当时的乌鸦地位之高,不过,这个转变与当时人们在太阳上发现了一些黑斑或者在太阳周围的乌云,然后联想到了作为“图腾”存在的乌鸦,人们认为是乌鸦背着太阳西落,于是,乌鸦的地位水涨船高,一跃变成了“神鸟”,同时乌鸦也迎来了自己“鸦生”的高光时刻。
进入古代之后,乌鸦继续作为一种祥瑞的象征,而且从秦朝开始,乌鸦有了“慈鸟”的称呼,被打上了慈、孝的标签,到了西汉时期,乌鸦摇身一变成了报喜鸟:《淮南子》乌鸦报喜、始有周兴。
到了北魏时期,乌鸦除了有“孝”、“报喜”等标签外,还成为了王族们追捧的鸟类,根据《魏书》的记载,在各地进贡的鸟类中,占比最大的就是乌鸦,当然不是普通的乌鸦,而是白乌、苍乌以及三足乌。
其中三足乌其实说的就是神话中的金乌,但目前已知的乌鸦没有三条腿的,所以这个三足乌到底是怎么回事,笔者还没有搞清楚。但是苍乌应该是冠小嘴乌鸦,它是欧亚大陆上独有的乌鸦,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新疆地区,它的羽毛除了头部、翅膀和尾部是黑色外,其他的羽毛都是灰白色的。
由于分布局限,数量较少,长相与大多数乌鸦不同,所以作为一种相对罕见的乌鸦进献也是有可能的。
而白乌就是白色的乌鸦,从目前的研究来看,通体白色的乌鸦属于正常乌鸦基因突变导致的,目前至少有五种乌鸦被发现出现过白色的变种,比如大嘴乌鸦、细嘴乌鸦等等,由于白色的基因突变出现的几率非常小,再加上古人对乌鸦的崇拜,所以进献也是正常的。
因此,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乌鸦的地位就在古人的心目中是非常高的,这个“高度”一直持续到了宋朝。
不过,这个质疑并没有影响乌鸦在当时人们心中的地位,到了宋代,我们翻阅一下宋代的记载,几乎很少有乌鸦出现了,这代表着当时的皇族已经不“宠信”乌鸦了。那么是什么让乌鸦失宠的呢?
这其实与人们逐渐的对乌鸦的了解有很大的关系,同时乌鸦的失宠也是古人试图冲破一些封建迷信思想束缚的结果,一种鸟被人们爱戴,必然会受到人们的重视,受到重视后,人们接触和观察的就多了。
于是通过长期的观察,人们发现乌鸦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反而在一些尸体附近它们会经常的出现,这打破了人们对乌鸦的固有看法。不过,在宋朝,乌鸦并没有一落到底,因为宋人薛士隆《信乌赋》里写道:“南人喜鹊而恶乌,北人喜乌而恶鹊,好恶之不同有若是。”可见,在宋朝,人们对乌鸦的态度形成了南北差异。
以至于到了清代,虽然当时的执政者对乌鸦爱戴有加,这是因为传言清太祖努尔哈赤在危难之时被一群乌鸦所救,所以在紫禁城内设有许多祭台,这些祭台除了祭祀外,就是给乌鸦们放置一些吃食的。
乌鸦在人们心目中无论是什么样子的,它始终没有变,它还是乌鸦,变的只是人们对它的看法而已。
真正的乌鸦其实并非“一般黑”,除了我们上面说到的白化的乌鸦以及冠小嘴乌鸦外,白颈鸦、非洲渡鸦等乌鸦的羽毛也是有白色的,属于白黑相间。
其次,乌鸦确实会吃人的尸体,但是它不仅仅会吃人的尸体,几乎所有动物的尸体它们都会吃,因为乌鸦从食性上说就是一种杂食性动物,它们吃植物性食物,也吃肉食性食物,比如昆虫、小型哺乳动物、腐肉、鸟蛋等等。
而以前尤其是在饥荒的年代,尸横遍野,无人掩埋,显然此时的尸体就会被乌鸦、秃鹫等具备食腐习性的一些鸟类吃掉,这原本就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不过,好在如今的人看待事物都从科学的角度,所以乌鸦不祥之鸟的帽子也已经被摘掉了,如今的北京城至少6个地方一到冬天会聚集上万只乌鸦,除了在停车场排便会让人头疼外,人们看待乌鸦已经与其他的鸟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