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3月29日,阎锡山从被解放军围得水泄不通的太原,乘飞机逃到了南京。
在飞机上回望自己经营了38年之久的故土,阎锡山的心情之复杂可想而知。
这次离开,阎锡山心里十分清楚,他的军队将被解放军全部歼灭,他赖以起家的“晋军”从此将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那么,失去军队之后,阎锡山又如何能保证自己在里的地位呢?
阎锡山来到南京后,把主要的精力都用在了拉拢各方人士上:他和美国大使司徒雷登多次会面,希望博得美国人的好感和支持;同时,他又积极在蒋介石和李宗仁中间活动,通过调停“下野总统”和“代总统”的矛盾来抬高自己的身价显示自己的作用。
随着南京解放,国民迁到广州,面对政治、军事、经济各个方面的重重困难,何应钦内阁一筹莫展,最终选择集体辞职。
谁来接替何应钦“执掌中枢”呢?“代总统”李宗仁向中常会推荐了的元老人物——居正,但蒋介石不同意,最终居正以一票之差未能当选,愤懑的居正黯然离粤赴港。
剩下的人中,阎锡山是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资格,呼声不小。但阎锡山知道,他能否当选,还是要看蒋介石。在提名之后,阎锡山就借着继母在台湾病逝,自己前去奔丧的机会找到了蒋介石,摆出效忠的架势,请他指示施政方针。
蒋介石于是公开支持阎锡山,阎锡山最终成功就任“行政院长”到1949年11月,李宗仁又以养病为由,把中枢军政大权都交给了阎锡山。
谁能想到,阎锡山离开山西后,反而获得了他人生中最高的职务。只不过,“职务”并不代表“权力”,说到底,失去实力的阎锡山不过是被临时推出来利用的门面人物。
阎锡山上任后,在经济上开始“货币改革”,强行推动使用银元券,不过在那样的战局下,这个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在外交上,此时已经失去了美国的援助,阎锡山四处奔波,乞求美援;在军事上,阎锡山把目光放到西北地区,他任命马步芳为“西北行政长官”兼“甘肃省主席”,给他在陕甘宁青四省自行筹饷征粮的权力,还将原来的“甘肃省主席”郭寄峤调离,让陕甘宁青四省变成纯属马家的天下,以巩固西北的局面。
阎锡山还派徐永昌带着自己的亲笔信和数箱银元飞往绥远,游说董其武,叫他坚守阵地,还鼓励他去策反傅作义,使其“觉悟返归”
然而,所有的这些努力最终一一落空。10月初,解放军逼近广州,阎锡山仓皇撤退至重庆;11月底,重庆解放;阎锡山又逃往成都;12月初,解放军兵临成都,阎锡山又登机逃往台湾。
后来,阎锡山病逝,蒋介石在《褒扬令》中夸赞阎锡山说他在这段时间“受命于危难之际,驰驱蜀粤,载徙台员,遗大投艰,勋勤备着”,指的就是上述这一系列事件。
但是,阎锡山和蒋介石毕竟是有着几十年的恩怨的宿敌,无论他怎么样做,他已经不可能再得到蒋介石得信任。对于自己的“过渡性质”,阎锡山心知肚明。
1950年3月,蒋介石在宣布下野1年零2个月后,宣布“复行视事”,重登宝座。五天后,他批准了阎锡山的辞职报告,并以嫡系陈诚取代了他的位置。阎锡山的政治生涯至此宣告谢幕。
此后,蒋介石给阎锡山安排了两个“虚空头衔”——“总统府资政”、第七届中央委员会评议委员,这两个有职无权的职务,伴随着阎锡山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10年。
1950年8月12日,阎锡山入住阳明山“菁山草庐”,开始了自己10年隐居的生活,期间有近50名忠心部属也跟着迁入,打理阎锡山住居生活。
因为怀念故土,他在菁山修建了一孔窑洞,并给它取名“种能洞”;他还向附近的矿务局租来土地,开辟农场,植树造林。
平日里,除非大型典礼或者蒋介石召见,阎锡山都不曾离开,偶尔会有一些老朋友前来拜访他,但相比从前的门庭若市、车水马龙,这实在是冷清的苦行僧生活。
在人生的最后10年,阎锡山写了不少的书,宣扬他的“中的哲学”、“大同世界”阎锡山潜心写作,有时候一写就是12个小时,有时候“午夜忽醒,略思有得,即起而录下”
写书让他感到快乐,在去世前一年,阎锡山说:“我写书就是我最乐做的事……如泉水外涌,越涌越舒畅。我需要在世的日子很短了,再有二年,就将我一切愿说的话,愿做的事,可以说完做完了。我这虽不是闻道而死,可以说是尽情而死,了无遗憾。”朋友的离世让阎锡山意识到了自己也时日无多了,就是在这样的心理背景下,他立下了最后的遗嘱,遗嘱共7条,说的全是细碎的小事:一、一切宜简,不宜奢。
二、收挽联,不收挽幛。
三、灵前供无花之花木。
四、出殡以早为好。
五、不要放声而哭。
六、墓碑刻思想日记第100段和第128段七、七日之内,每日各读选作之《补心录》一遍,每七早晚各读一遍,至尽七为止。
他甚至为自己写了四副奇怪的挽联:朽嗔化欲避避避,断断断,化化化,是三步工夫。
勉勉勉,续续续,通通通,为一等事功。
努力摆持摆脱开,摆脱开,沾染上洗干净很不易。
持得住,持得住,掉下去爬上来甚为难。
公道爱人有大需要时来,始能成大事业无大把握而去,终难得大机缘循中蹈对对在两间,才称善中到无处,始叫佳1960年5月,阎锡山开始腹泻,身体浮肿;5月23日,病情加剧,舌头僵硬,说话困难,头部低垂;5月23日,阎锡山回光返照,和老友贾景德在山上畅谈两个小时,随后心脏病发作,送往医院后医治无效去世,终年77岁。
阎锡山病逝前,把名下两栋房子交给了妻子徐竹青,把山上农场的产权交给了随他一起隐居阳明山的部属。阎锡山病逝后,阎锡山的部下和妻子一度因为遗产分配问题对簿公堂。
至于阎锡山的子女儿孙,当时都已经定居国外,除了四子阎志敏从巴西回来奔丧外,其余子女都因承担不起机票没有回来,而此后,阎锡山的子孙后代一直始终未曾返台扫墓。
阎锡山的结局,真可谓应了《红楼梦》里的那首《飞鸟各投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