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哈顿简介
《曼哈顿》是由伍迪·艾伦执导,伍迪·艾伦、黛安·基顿、玛瑞儿·海明威、梅丽尔·斯特里普等主演的爱情片,于1979年3月14日在美国上映。该片讲述了伊萨克在与崔西的交往过程中爱上了好友耶尔的情人玛莉,之后伊萨克发现崔西对他的重要性,并且想要重新追求崔西的故事。1980年,该片获得第33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电影奖。
曼哈顿资料
中文名:曼哈顿
外文名:Manhattan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名 | 演员名 | 配音 | 备注 |
伊萨克·戴维斯 | 伍迪·艾伦 | ||
玛莉 | 黛安·基顿 | ||
崔西 | 玛瑞儿·海明威 | ||
吉尔 | 梅丽尔·斯特里普 | ||
耶尔 | 迈克尔·墨菲 |
职员表
导演 | 伍迪·艾伦 |
副导演 | Frederic B. Blankfein、Lewis Gould、Joan Van Horn |
制作人 | 罗伯特·格林赫特、Charles H. Joffe、Jack Rollins |
编剧 | 伍迪·艾伦、马歇尔·布瑞克曼 |
艺术指导 | Mel Bourne |
服装设计 | 艾伯特·沃斯基 |
剧情简介
42岁的伊萨克·戴维斯是曼哈顿著名的电视作家。在夜总会里,他带着17岁的女友崔西和朋友耶尔夫妇谈论着生活、婚姻、艺术。伊萨克的第二任前妻正在写一本关于他们婚姻破裂的书,伊萨克希望前妻放弃这个计划,但没有成功。
耶尔的婚姻不幸福。有一次,伊萨克碰到他和女友玛莉在一起。玛莉是《洞察》杂志社编辑,她在艺术上的很多论点让伊萨克很不舒服。伊萨克越来越讨厌无聊的电视节目,于是辞去了电视台的工作。在晚会上,伊萨克和玛莉相遇。经过和玛莉的交谈,伊萨克逐渐发现玛莉聪明、讨人喜欢的一面。
伊萨克的前妻带着孩子威利搬去和一个女同性恋同居,并继续在书中描写她和伊萨克的婚姻生活以及自己作为一个同性恋者的快乐。这本书出版后轰动一时,伊萨克被人看作是个怪物,只有崔西还是那样崇拜和热爱他,但伊萨克总是认为两个人的年龄差距太大,甚至鼓励崔西到伦敦学习和发展戏剧事业。
耶尔决定和玛莉断绝关系,并维持自己的婚姻。之后,耶尔开始鼓励伊萨克和玛莉交往,但伊萨克却发现玛莉和耶尔深深相爱。于是,伊萨克一面责备耶尔的软弱,一面与玛莉断交。伊萨克开始写小说,但总是感觉不顺利。伊萨克顿悟到崔西对他的重要性,于是来到崔西的公寓。但为时已晚,崔西已经决定离开。不过,她保证半年以后一定回来。
角色介绍
曼哈顿 | 伊萨克·戴维斯
演员 伍迪·艾伦 著名电视作家,崔西的男友。他和女友崔西交往期间认识了耶尔的女友玛莉。玛莉在艺术上的很多论点让伊萨克很不舒服。但经过和玛莉的交谈,他逐渐发现玛莉聪明、讨人喜欢的一面。他和玛莉交往后发现玛莉和耶尔深深相爱。于是,他一面责备耶尔的软弱,一面与玛莉断交。 |
曼哈顿 | 玛莉
演员 黛安·基顿 《洞察》杂志社编辑,耶尔的女友。玛莉在一次晚会上遇到了伊萨克。经过和伊萨克的交谈,她的优点逐渐被伊萨克发现。在耶尔的鼓励下,她和伊萨克交往。当伊萨克发现她和耶尔深深相爱后,就和她断绝交往。 |
曼哈顿 | 崔西
演员 玛瑞儿·海明威 伊萨克的女友,天真善良,毫不虚伪做作。当伊萨克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时,只有崔西还是那样崇拜他。伊萨克鼓励她到伦敦学习和发展戏剧事业。之后,她决定离开曼哈顿并向伊萨克保证半年以后一定回来。 |
曼哈顿 | 吉尔
演员 梅丽尔·斯特里普 伊萨克的前妻。她和伊萨克离婚以后,就开始撰写一本关于他们婚姻破裂的书。之后,她带着孩子威利搬去和一个女同性恋同居,并继续在书中描写她和伊萨克的婚姻生活以及自己作为一个同性恋者的快乐。 |
曼哈顿 | 耶尔
演员 迈克尔·墨菲 伊萨克的朋友,个性软弱,和女友玛莉彼此相爱。他为了维持自己的婚姻决定,决定和女友玛莉断绝关系,并鼓励伊萨克和玛莉交往。 |
角色介绍参考资料来源
幕后花絮
影片花絮
• 在拍摄伊萨克和玛莉一起看日出的戏时,剧组向区政府请求打开大桥上的灯,但被区政府拒绝。剧组只好找到负责大桥灯光的人帮忙打开灯。
• 片中角色崔西的原型是伍迪·艾伦在拍摄该片期间的女友Stacy Nelkin 。
• 崔西的扮演者玛瑞儿·海明威在拍摄该片之前从未和男人接过吻。为了体验亲吻的感觉,玛瑞儿·海明威在拍摄吻戏之前尝试亲吻自己的胳膊。
穿帮镜头
• 在伊萨克沿着大街跑时,摄影机和工作人员的影子出现在擦肩而过的汽车上。
• 在伊莱恩的第一段场景中,当伊萨克准备说话时,有人走过摄影机前面。
• 事实错误:演员字幕表上的Mark Linn-Baker显示为扮演Mary的Linn-Baker 。
获奖记录
时间 |
奖项名称 | 获奖/提名方 | 结果 | |
1980年 |
第52届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女配角 | 玛瑞儿·海明威 |
提名 |
最佳原创剧本 | 伍迪·艾伦
马歇尔·布瑞克曼 | |||
第37届美国金球奖 | 剧情类最佳影片 | 《曼哈顿》 | 提名 | |
第33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 | 最佳影片 | 《曼哈顿》 | 获奖 | |
最佳剧本 | 伍迪·艾伦
马歇尔·布瑞克曼 | 获奖 |
获奖记录参考资料
幕后制作
曼哈顿的剧照
伍迪·艾伦创作《曼哈顿》的想法来源于在他与戈登·威利斯的一次 交流。在执导电影《内心深处》时,伍迪·艾伦向戈登·威利斯提出在曼哈顿拍摄一部电影,并且把纽约曼哈顿当成一个人物来对待。为了达到回忆的效果,伍迪·艾伦还提出将该片拍成黑白色。对于伍迪·艾伦的想法,戈登·威利斯提出了全景拍摄的要求。在获得联美电影公司的批准后,伍迪·艾伦和戈登·威利斯在曼哈顿以及周边的不同地方拍摄该片。
制作发行
幕后公司
公司名称 | 国家 | 时间 |
Jack Rollins & Charles H. Joffe Productions | 美国 | 制作公司 |
联美电影公司 | 美国 |
发行公司 |
米高梅联美家庭娱乐 | 美国 | |
Argentina Video Home (AVH) | 阿根廷 | |
20世纪福克斯家庭娱乐公司 | 巴西 |
上映日期
国家、地区 | 上映、发行日期 |
美国 | 1979年3月14日 |
西德 | 1979年8月30日 |
西班牙 | 1979年9月10日 |
意大利 | 1979年10月5日 |
芬兰 | 1979年11月2日 |
制作发行参考资料
影片评价
《曼哈顿》延续了《安妮·霍尔》的发展路线。伍迪·艾伦早期影片中大量,甚至毫无节制的噱头和俏皮话在片中退居其次,成为活跃气氛的调剂品。影片中的主角有着浓重的个人色彩,电视喜剧作家伊萨克和伍迪·艾伦电影导演、演员的身份几乎可以重叠。影片通过黑白摄影和格什温的音乐营造了一种朴素柔和的怀旧氛围,令观众感叹人生的岁月流转。(网易评)
影片的描述主体虽然是曼哈顿大都市中的孤独个体,但其中灌注的是伍迪·艾伦对于城市文化的热爱。在观众眼中,他描绘的曼哈顿高楼、白雪、长桥、霓虹足够美轮美灸,发生在曼哈顿形形色色的人们之间错综复杂的故事称得上人生百态。(网易、《北方文学》评)
影片虽然采用了黑白的呈现形式,但镜头的运动却非常丰富。伍迪艾伦运用大量的移动镜头来消解大量对话的冗长感,在移动镜头的选景上他选择了曼哈顿繁华的街区,用各个角度、各种光线下的纽约街头来展现纽约知识分子生活中的嘈杂与混乱,美好与繁华。片中经典的镜头是伊萨克和玛丽初次心动时彻夜长谈的情景。镜头只有剪影,并且将两人处理得小小的、远远的,这种处理方式让观众浮想联翩,都市男女邂逅的暖昧与浪漫色彩跃然眼前。除此之外,《曼哈顿》的室内镜头也十分有趣。(《北方文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