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 信陵君窃符救赵

信陵君窃符救赵

时间:2023-07-27 15:40:34阅读:

信陵君窃符救赵

公元前258年,秦国加快了吞并六国的脚步,战争变得越来越频繁。借着长平之战的胜利,秦国进而围攻赵国首都邯郸,希望能一举拿下赵国,再吞并其他五国。赵国形势格外危急,其他各国畏惧秦国的兵力,都不敢出兵支援。当时的魏国和赵国接壤,两国之间又有婚姻关系,所以赵国派人到魏国请求支援。

对于魏国来说,赵国一旦被攻破,那么魏国也难以自保。但当时的秦国国相范雎曾经被魏国国相魏齐投入监狱,几乎屈打致死,所以他对魏国格外憎恨,派秦军攻击魏国,魏国已经自顾不暇。

魏国有位公子无忌,是魏安釐王同父异母的弟弟。魏安釐王上台后封他为信陵君。信陵君为人和蔼、礼贤下士,只要是有才能的人,他都以礼相交,从不因为自己身份显赫而怠慢他人。久而久之,方圆几千里的士人都知道了信陵君的名字,争相前来投靠,他的门客高达三千人之多。由于有信陵君在魏国,他又有这么多有才能的门客,所以长达十几年都没有一个诸侯国敢来侵犯魏国。

魏国有个七十多岁的隐士叫侯嬴,被人尊称为侯生,在大梁夷门做守门人,生活困难。信陵君听说了他,带着礼物前去结交。侯嬴不接受,说:“我几十年来都重视节操,不会因为生活清苦而接受您的财物。”信陵君于是专门为他摆了酒席,请了很多宾客。宾客全部到齐后,信陵君才亲自驾着马车,把左边的上位空出来去迎接侯生。

侯生毫不谦逊,撩起衣服直接上车,坐到左边的座位上。他一边这么做,一边观察信陵君。只见信陵君表情谦和恭敬。侯生又说:“我有个开肉铺的朋友,就在街市上,委屈您路过那里的时候,让我顺便拜访他。”信陵君就亲自驾着马车来到了闹市上。侯生下车去看他的朋友朱亥,故意站在那里东扯西扯,暗暗地观察信陵君。信陵君的表情更加平和恭谦。这时信陵君的厅堂里坐满了王侯将相,只等他回来开宴。闹市里的人看到信陵君,纷纷前来围观。信陵君的随从都在小声抗议,说侯生不识抬举。侯生偷眼看信陵君,只见他面不改色,仍然恭敬谦和,这才和朋友告辞上了车。

宴会上,信陵君把侯生带到上座,一个一个地向他介绍在场宾客,这让宾客们很是不解。宴会到高潮,信陵君走到侯生面前向他敬酒。侯生这才说:“今天的事,就是侯嬴给公子的回报。我不过是个看门的人,公子却降尊纡贵,亲驾马车来接我。众目睽睽之下,我也不该去拜访朋友,公子却答应了我,还站在那里等我。我故意这么做,观察公子的态度,公子的表情却越来越谦和。这让大街上的人都觉得,我是个小人,而您是个君子,这都是为了成就公子的名声啊。”

信陵君深为折服,宴会结束以后,侯生就成了他的上等宾客。侯生又说:“我今天拜访的朋友是屠户朱亥,他很有才干,但不能被世人理解,所以才隐身在闹市中做了屠夫。”信陵君于是前去拜访朱亥,去了好几次,朱亥却来而不往,不回访信陵君。信陵君不知何故,纳闷极了。

这时候,赵国兵败,邯郸告急。赵王的弟弟平原君娶了信陵君的姐姐,平原君屡次写信向魏王和信陵君求助。魏王让将军晋鄙带十万士兵赶去支援,秦国派人威胁说:“秦国拿下赵国不过是个时间问题。现在谁敢出兵支援,一旦打下了赵国,第一个就去攻打它。”魏王害怕,忙让人前去阻拦晋鄙,以支援赵国为借口停在邺城,前后观望。

魏王不出兵,平原君派人接二连三来找信陵君,责怪说:“我之所以愿意和公子家联姻,就是因为觉得公子高风亮节,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不会作壁上观。现在邯郸马上就要失守了,魏国却不派兵,公子的高风亮节哪里去了?更何况公子就算不管我,难道连自己的姐姐也不管不顾了吗?”信陵君听了日夜思虑,带着门客想方设法请求魏王出兵。但魏王畏惧强秦,始终不听

。信陵君见魏王态度坚决,知道此路不通,于是决定自己带门客前往支援,与赵国同生共死。他们一行路过夷门,看到侯生,就把情况告诉了他。告别的时候,侯生说:“公子尽力吧,臣不能同行。”信陵君走了几里,越想越不快,问道:“我对侯生还不够好吗?天下人都知道我是怎么待他的,可现在我就要去和秦军决一死战了,他连句送别的话都没有。难道是我做得还不够吗?”于是调转车马,回去找侯生问个明白。

侯生已经等在那里了,见到信陵君,笑着说:“我早知道公子会回来。”信陵君诧异。侯生又说:“公子爱才举世皆知,现在遇到困难却想不出方法,只能和秦军硬拼,这和把肉扔到老虎嘴里有什么不同呢?如果只能想出这样的办法,这么多门客又是用来做什么的呢?公子对我这么好,您要走了我却不送别,我知道您一定会觉得惋惜,回来找我。”

信陵君恍然大悟,忙向侯生施礼,请他出谋划策。侯生等所有人都退出去才说:“听说魏国的兵符就放在魏王卧室里,最得宠的嫔妃如姬每天都要去那里。又听说如姬的父亲被杀,如姬想为父报仇,三年都没实现,是公子派人为她报了父仇。如姬想报恩,万死不辞,只是找不到机会。公子只要开口,如姬肯定答应。拿到兵符,就可以执掌军权,援赵退秦,这对其他的五个国家,也是大功一件啊。”

信陵君按他的话去做,果然拿到了兵符。临上路的时候,侯生又说:“请让我的朋友朱亥和公子同去。公子独自带兵符前往,晋鄙不一定相信,或许会向魏王求证。他如果听您的当然好;如果不听,朱亥可以杀了他。”信陵君一听落下泪来。侯生不解,问:“公子为什么要哭,难道是怕死吗?”信陵君回答:“晋鄙是个老将军,如果不听我的就要被杀掉,我是想到这里才会哭的。”

信陵君前去邀请朱亥的时候,朱亥说:“我不过是个屠夫,公子却几次前来看望,我没回访,是因为觉得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现在公子有难,正是我报答的好机会啊。”说完,欣然同往。信陵君又去同侯生告别,侯生说:“我本该和公子同去,但是年迈体衰上不了路。我会计算公子的行程,在您赶到晋鄙军营的那一天面北自杀,以此送行。”

信陵君赶赴邺城,见到晋鄙,以符为凭要求代领兵马。晋鄙不信,说:“率领十万兵马可是重大的责任,大王怎么会让你单枪匹马地来取代我?”朱亥见状,拿出藏在袖子里的铁锤把他当场锤杀。这一天,侯生果然面北而死。

信陵君于是得以带兵援赵,解邯郸之急。秦军退兵后,赵王和平原君亲自前来迎接。信陵君窃符救赵,赵王很感激,对他长鞠两躬说:“自古以来,没有谁能比得上公子您的贤德啊。”就连平原君也说,自己比不上信陵君。

相关推荐

  • 周代大司乐是最早的音乐机构吗

    周代大司乐是最早的音乐机构吗

    周代大司乐是最早的音乐机构吗?西周时期的“大司乐”,它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当时统治阶级很重视音乐,把音乐看作是统治国家的重要工具。大司乐作为周朝的音乐机构,掌握着音乐教育和执行礼乐的职能,它的培养对象主要是

    时间:2023-06-23
  • 中国传统绘画有哪些技法

    中国传统绘画有哪些技法

    中国传统绘画有哪些技法?一是丹青。中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青色等,故称画为丹青。丹青也泛指绘画艺术。

    时间:2023-06-21
  • 中国传统文化中处世哲学的内涵是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中处世哲学的内涵是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中处世哲学的内涵是什么?处世哲学就是为人处世之道。以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规范,指导人们认识和处理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中国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资本主义社会信奉金钱就是一切等。

    时间:2023-06-13
  • 建安风骨是什么意思

    建安风骨是什么意思

    建安风骨是什么意思?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建安风骨指的是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即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即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

    时间:2023-06-15
  • 《水经注》是记载河流最著名的典籍吗

    《水经注》是记载河流最著名的典籍吗

    《水经注》是记载河流最著名的典籍吗?郦道元(460年~527年),字善长,范阳涿县人。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出身官僚家庭,袭封永宁侯。

    时间:2023-07-02
  • 两汉文章两司马是什么意思

    两汉文章两司马是什么意思

    两汉文章两司马是什么意思?两汉文章是指两汉时期的文学情况;两司马是指司马相如和司马迁所代表的两汉时期文学发展水平。司马相如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辞赋上。《汉书·艺文志》著录“司马相如赋二十九篇”,现存《子虚赋

    时间:2023-06-14
  • 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作品有哪些?《论语》是孔子的弟子记述孔子言行的著作。《论语》风格是语言简练,含义深远,雍容和顺。其中许多形象化的语言,往往包含着深远的社会和道德含义。

    时间:2023-06-14
  • 《赵氏孤儿》的剧情反映了什么主题

    《赵氏孤儿》的剧情反映了什么主题

    《赵氏孤儿》的剧情反映了什么主题?晋灵公武将屠岸贾仅因其与忠臣赵盾不和与嫉妒赵盾之子赵朔身为驸马,竟杀灭赵盾家三百余人,仅剩遗孤被程婴所救出。屠岸贾下令将全国一月至半岁的婴儿全部杀尽,以绝后患。20年后,孤儿长成

    时间:2023-06-18
  • 《元曲选》是研究元杂剧的重要资料吗

    《元曲选》是研究元杂剧的重要资料吗

    《元曲选》是研究元杂剧的重要资料吗?臧晋叔,原名臧循,字晋叔,浙江长兴人。他不仅与当时著名的戏剧家汤显祖等人为友,而且师从当时的名师,是明代著名戏曲家之一。他收集元代杂剧中的精品,编成《元曲选》一书,期望得到真正懂杂

    时间:2023-07-04
  • 李煜何以被称为千古词帝

    李煜何以被称为千古词帝

    李煜何以被称为千古词帝?著名的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李煜,汉族,在位时间十四年,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彭城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继位,史称李后主。

    时间:2023-06-17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0143424@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