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 孟子宣讲仁政

孟子宣讲仁政

时间:2023-07-27 15:40:25阅读:

孟子宣讲仁政

孟子曾效仿孔子周游列国,游说各国国君,施行仁政。

孟子来到魏国,见到魏惠王。惠王说:“我治理国家,真是够尽心的了。河内闹饥荒,我就把河内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并运粮食到河内去赈济。河东闹饥荒时,我也是这么办的。考察邻国的国君,没有哪个国君像我这样为政务这么尽心的了。可是,邻国的人口没有减少,而我们魏国的人口也没有增多,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答道:“大王喜欢战争,我就以战争做比吧。战场上敲起战鼓,下令前进,双方刚兵刃相见,就有士兵丢盔弃甲,扔掉武器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下了,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就停下了。跑五十步的可以耻笑跑一百步的吗?”

惠王说:“不可以。只是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同样是逃跑。”

孟子说:“既然大王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百姓会比邻国多了。不让兵役徭役妨害农时,百姓就会生产出吃不完的粮食;不用细密的鱼网到河塘里捕捞,就有吃不完的鱼鳖;按照时令采伐树木,就会有用不完的木材。有吃不完的粮食和鱼鳖,用不尽的木材,百姓就不必为生养死葬担忧了。百姓不再担心生养死葬的问题,就可以开始实施王道了。”

“百姓有了五亩田地,种上桑树,五十岁以上的人就都能有丝绸穿了;适时饲养家禽牲畜,不错过它们的繁殖时节,七十岁以上的人就都能吃上肉了;有百亩的耕地,可以不违农时的耕种,几口之家就不必挨饿了;认真办学,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教化百姓,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自己扛着重物赶路了。能做到这样,就能统一天下了。”

魏惠王只想富国强兵,称霸诸侯,孟子却只跟他讲仁义,惠王觉得他太迂腐了。

他来到齐国,见到齐宣王,齐宣王让他在齐国当客卿。一天宣王请孟子讲讲齐桓公、晋文公是如何称霸诸侯的。

孟子说:“孔子的弟子不谈争霸之事,只说施仁政,行王道,使天下安定的道理。”

齐宣王说:“我也可以施行仁政吗?”

孟子说:“当然可以,您不忍心看着一头牛被杀,而放了它,说明您是有仁爱之心的。其实施行仁政并不难,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愿不愿意去做的问题。”

齐宣王问:“那要怎样才能施行仁政呢?”

孟子说:“很简单。您对动物尚有仁爱之心,更何况是人呢?只要将这种仁爱之心用到人民身上,不要用战争去侵扰他们,减轻他们的负担,用仁爱礼义去教化他们,百姓自然就会长幼有序,相亲相爱,安居乐业,国家也可以秩序井然,逐步富强起来。”

可齐宣王一心只想称霸诸侯,虽然觉得孟子说得很对,却并没有采纳孟子的意见。他任用孙膑和田忌等人,打败强大的魏国。后来,齐国伐燕得胜,齐宣王很得意地跑去跟孟子说,自己不到五十天就打垮了燕国,肯定是老天都在帮忙。孟子知道他刚刚得胜,听不进劝阻,就什么也没说。其他的诸侯国害怕齐国强大起来,对自己的国家构成威胁,想要联合起来援救燕国。齐宣王得到消息有些不知所措,就又去找孟子,请他想想办法。孟子出主意说:“现在诸侯还没行动,不如赶紧替燕人立一贤君,然后撤出燕国班师回齐国。”但齐宣王很不甘心,不能做决定。正在这时,燕国人拥立太子平为王,起兵叛齐。宣王很后悔没有听孟子的话,但是宣王的臣子们却说这不是宣王的错。

孟子在齐国担任客卿,享有上大夫的俸禄,但是他的主张始终没能被齐王所用。孟子见齐国不能行大道,宣王身边小人众多,自己留在齐国早晚会受排挤,于是辞去客卿,离开了齐国。

孟子还曾到过滕国、宋国等小国,都没受到重用。孟子往来诸侯之间,有时带着数百人,乘着数十辆车,其规模已经超过了当年的孔子。各诸侯国都对他以礼相待,却都不肯采用他的主张。

当时,各诸侯国为了称霸,纷纷实行变革,富国强兵,启用能攻善伐之人,楚国、魏国都任用过吴起,齐国用孙膑和田忌,都曾强盛一时。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孟子却到处宣讲仁政,称述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各国君主自然不能接受。

孟子44岁开始到各国宣讲仁政,四处碰壁,62岁结束周游生活,回到家乡整理《诗经》,教书写书,阐发孔丘的思想学说,留下了传世之作《孟子》。

相关推荐

  • 周代大司乐是最早的音乐机构吗

    周代大司乐是最早的音乐机构吗

    周代大司乐是最早的音乐机构吗?西周时期的“大司乐”,它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当时统治阶级很重视音乐,把音乐看作是统治国家的重要工具。大司乐作为周朝的音乐机构,掌握着音乐教育和执行礼乐的职能,它的培养对象主要是

    时间:2023-06-23
  • 中国传统绘画有哪些技法

    中国传统绘画有哪些技法

    中国传统绘画有哪些技法?一是丹青。中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青色等,故称画为丹青。丹青也泛指绘画艺术。

    时间:2023-06-21
  • 中国传统文化中处世哲学的内涵是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中处世哲学的内涵是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中处世哲学的内涵是什么?处世哲学就是为人处世之道。以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规范,指导人们认识和处理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中国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资本主义社会信奉金钱就是一切等。

    时间:2023-06-13
  • 建安风骨是什么意思

    建安风骨是什么意思

    建安风骨是什么意思?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建安风骨指的是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即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即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

    时间:2023-06-15
  • 《水经注》是记载河流最著名的典籍吗

    《水经注》是记载河流最著名的典籍吗

    《水经注》是记载河流最著名的典籍吗?郦道元(460年~527年),字善长,范阳涿县人。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出身官僚家庭,袭封永宁侯。

    时间:2023-07-02
  • 两汉文章两司马是什么意思

    两汉文章两司马是什么意思

    两汉文章两司马是什么意思?两汉文章是指两汉时期的文学情况;两司马是指司马相如和司马迁所代表的两汉时期文学发展水平。司马相如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辞赋上。《汉书·艺文志》著录“司马相如赋二十九篇”,现存《子虚赋

    时间:2023-06-14
  • 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作品有哪些?《论语》是孔子的弟子记述孔子言行的著作。《论语》风格是语言简练,含义深远,雍容和顺。其中许多形象化的语言,往往包含着深远的社会和道德含义。

    时间:2023-06-14
  • 《赵氏孤儿》的剧情反映了什么主题

    《赵氏孤儿》的剧情反映了什么主题

    《赵氏孤儿》的剧情反映了什么主题?晋灵公武将屠岸贾仅因其与忠臣赵盾不和与嫉妒赵盾之子赵朔身为驸马,竟杀灭赵盾家三百余人,仅剩遗孤被程婴所救出。屠岸贾下令将全国一月至半岁的婴儿全部杀尽,以绝后患。20年后,孤儿长成

    时间:2023-06-18
  • 《元曲选》是研究元杂剧的重要资料吗

    《元曲选》是研究元杂剧的重要资料吗

    《元曲选》是研究元杂剧的重要资料吗?臧晋叔,原名臧循,字晋叔,浙江长兴人。他不仅与当时著名的戏剧家汤显祖等人为友,而且师从当时的名师,是明代著名戏曲家之一。他收集元代杂剧中的精品,编成《元曲选》一书,期望得到真正懂杂

    时间:2023-07-04
  • 李煜何以被称为千古词帝

    李煜何以被称为千古词帝

    李煜何以被称为千古词帝?著名的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李煜,汉族,在位时间十四年,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彭城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继位,史称李后主。

    时间:2023-06-17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0143424@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