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0=流通中的现金=通货发行额-金融机构库存现金;M1(狭义货币)=M0+企业活期存款;M2(广义货币)=M1+准货币(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M3=M2+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等)目前,央行每月公布的金融数据主要包括货币M0、狭义货币M1和广义货币M2。其中M2数据被用于衡量货币供应量的多少。
在经济学中,货币超发容易导致通货膨胀上行,甚至是爆发恶性通货膨胀。
简单地说,就是货币供应量脱离了实际经济体量,其中M2可以等同看作是这里面提到的货币供应量。
举个例子,M2是1元,GDP是1元,每1元GDP容纳的货币就是1元。当M2超发到3元,GDP还是1元时,每1元GDP就要容纳3元货币。
即钱不值钱了,因此M2增速需要与名义GDP增速相匹配,这样通胀压力才不会太大。
不管是什么钱,最终的作用都是用于消费和投资。
由于M2代表的是总的货币供应量,因此M2反映的是现实和潜在购买力,可以看作是所有可以用于消费货币。
M1与M2相比流动性更强,主要都是现金和企业用于发展的活期存款,因此M1反映的是现实购买力。
如果M1增速比M2快,说明消费和终端市场很活跃,即用来消费流通的钱比长期存放到银行的钱多。
M1比M2高太多,将出现需求强劲投资跟不上的情况,容易导致通胀上行。
如果M1增速比M2慢,说明投资和中间市场很活跃,即用于发展长期目标的钱比用于消费的钱多。
M1比M2低太多,将出现需求疲软投资过热的情况,容易推高资产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