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国,史书上并未记载,如果没有甲骨卜辞,我们不会知道曾在夏商时期有这么一个古方国的存在。
盂国这个“盂”字的来历,不得不追溯到它的原始部落时期,这个部落因为擅长制作一种盛装食物的器皿,而“盂”字在汉字解释中原本就是“器皿”的意思,也许,“盂方”的得名即源于此。
我们都知道,酒的原料是粮食,擅长酿酒的国家必须要有充盈的粮食为基础,而要收获粮食必须得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很显然,当时的盂国自然条件是非常优裕的,托上天的福,农作物收成良好,民以食为天,这些都与国家的强盛直接挂勾。
从这一个侧面可以看出,商末的盂国是强大富有的,盂国虽然是商朝的诸侯国,但商朝统治者未能臣服盂国,犹其到了商末,商纣王已经对它起了忌惮之心。
由于它紧邻殷商政治中心的东方,相对西方的周国而言,盂国处于商的背面。这也就是为什么商纣王不惜兴师动众倾其军力去讨伐盂国的原因,当时天下的政治格局,商朝一方面眼看着与自己背离的盂国不断的壮大。另一方面,西面的周国已经对商朝勾成了危胁,商朝担心一旦周来攻打自己,盂国会趁火打劫,为防后院失火,商朝才下定决心灭盂国。
这次征伐,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东夷之战”中的一支插曲,东夷之战是帝乙、帝辛两代商王花将近十年时间平定东夷地区的一场浩大的战役,虽然直接为商朝后方解除了威胁,但将近十年的征伐,劳民伤财,使商朝元气大伤,国力大损。《左传》中有记载:“纣克东夷而陨其身”,商纣王就是因为征伐东夷而使国家衰弱。
商纣王灭盂国后,封儿子在盂国为盂侯,国名未变。甲骨卜辞记载:“乙未在盂,犬告有鹿”,意思是乙未这天在盂国发现有糜鹿,于是去报告商王。这说明当时的盂国资源充沛,风景独好,野生动物时常出没,应该说被灭亡之后的盂国事实上已经成了商朝统治者00的后花园,使得玩兴甚重的商纣王荒废政务,离商朝灭亡已经不远了。
更多方国历史。
身世复杂的春秋蕞尔小国——胡国,夹在楚吴之间,竟被聪明误国。
百年子国——刘国,仅活跃了一个多世纪,五世国君终身为王室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