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史家司马迁,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史官,其所作《史记》对后世影响颇大。在司马迁修史的过程中,遭遇的最大打击,就是为李陵进言触怒汉武帝,而受腐刑(即阉割)。腐刑对一个有气节的男人而言,在精神和肉体上都是莫大的打击,但是司马迁忍辱负重,最终完成《史记》,为后人称颂。那么李陵是何许人也,为什么司马迁会不惜触怒龙颜为他进言呢?。
李陵西汉飞将军李广的长孙,匈奴名将,西汉名将,李陵的确投降于匈奴,不过李陵刚开始应该是诈降,后来汉武帝灭其三族 令李陵寒了心,李陵才真正投降于匈奴。
史书记载李陵善于骑射,爱护士卒,周围人对他的评价很高。天汉二年五月,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师匈奴,李陵负责粮草辎重的运输。李陵上殿向武帝叩头请求出战,汉武帝起初以战马不足为由拒绝了他的请求。李陵坚持出战,说不用战马,“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我们现在分析,李陵难免有说大话的嫌疑,步兵对抗骑兵本来就处于下风,还放言只要五千步兵就可以攻克单于的王庭。好大喜功的汉武帝最终同意了他的请求。
李陵与韩延年一同上马,十多名壮士和他们一道冲出。匈奴数千骑兵紧追,韩延年战死,李陵长叹:“我无脸面去见陛下呀。”于是下马投降了。
很久以后,武帝悔悟到李陵是无救援所致,说:“李陵出塞之时,本来诏令强00都尉接应,只因受了这奸诈老将奏书的影响又改变了诏令,才使得李陵全军覆没。”于是派使者慰问赏赐了李陵的残部。李陵在匈奴一年后,武帝派因杅将军公孙敖带兵深入匈奴境内接李陵。
公孙敖无功而返,对武帝说:“听俘虏讲,李陵在帮单于练兵以对付汉军,所以我们接不到他。”武帝听到后,便将李陵家处以族刑,他母亲、兄弟和妻子都被诛杀。司马迁也以“欲沮贰师,为陵游说”被定为诬罔罪名,被处以宫刑。
可是,这个协助匈奴兵击败汉军的“奸细”却并非李陵,而是与他姓名附近的另一名汉朝降将李绪。李陵得知自己被委屈、家人被诛杀之后,痛不欲生,派人刺杀了李绪。可是,这也只能泄一时之愤,毕竟杯水车薪。这次阴差阳错的误解使李陵回来汉朝的大门被牢牢封闭了,也使他戴罪立功、拯救名声的期望化为乌有。
李陵的终身,虽然并没有做出有损汉朝利益的工作,可是他的屈服毕竟没有得到时人与后代人的体谅。人们常将李陵与苏武比照,以显现忠贞时令的不同。汉昭帝元平元年,李陵死在匈奴。在屈服后的二十余年间,他没有再踏上华夏一步。援军隔绝,一朝兵败,他的遭受令人同情。屈服匈奴,誓不归汉,他的挑选又令人不耻。最终,李陵在身败名裂、全家被诛的苦楚和无法中客死他乡,其间是非恩怨,千百年来谁能道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