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轮回,时光穿梭,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缩影,在“80后”的记忆里,各种各样的小零食就是当年快乐的缩影。
八十年代那些零食是真正意义上的“小零食”,因为基本除了孩子们喜爱,大人们是很少买来吃的,当然价格也很低廉,大多是几毛钱甚至几分钱,却能给孩子们带来长久的快乐。现在这些“老零食”大多数已经停产,被时代遗忘在角落,想买也难买到了,即便是有一些怀旧产品出现,也不能引起如今孩子们的兴趣了,但不能否认它们曾经的辉煌,那是伴随一代人成长的“快乐源泉”。
给大家介绍一下30年前的8种零食,在八十年代都风靡一时,贵的也就2毛钱,吃过基本都是“孩子家长”了。
我上小学的时候,最喜欢买的零食之一,细长的“无花果丝”,酸酸甜甜,越嚼越有味道,吃完嘴唇都是白色的,因为细丝很多,1毛钱买上一包,还可以分给旁边的小伙伴们,上课也能偷着吃,真是承包了童年不少的快乐,但其实这个零食并不是无花果做的,而是萝卜做的,就是不知道为什么起了个“无花果丝”的名字。
酸梅粉,80后小时候零食界的奇葩,一包不知道什么做成的灰色粉末,大包1毛,小包5分,附送一个简陋的塑料勺子,吃到嘴里酸的掉牙,可小朋友们都是乐此不彼的舔着吃。
后来更是开拓了“集卡”的玩法,这个卡不是卡片,而是附送的小勺子,小勺子会做成各种造型,有西游记全套的,有水浒全套的,还有十二生肖之类的,不少小孩子为了收集全套的小勺子,不惜买上一大堆的酸梅粉,就是为了里面的小勺子,天天和小伙伴攀比谁的勺子好看,谁的攒的勺子多。
80后小时候最贵的零食,算得上是高档零食了,要2毛钱一块,相比人均每天5分到1毛零花钱的小朋友们,这个价钱是比较贵的了,当然贵有贵的好处,只有大大的泡泡糖能吹起来比头还大的泡泡,吹破了,“啪”的一声糊在脸上,引得旁边人一阵哄笑,还得用手团一团,重新塞入嘴里,一块大大泡泡糖能吃上一整个下午。
相比起大大泡泡糖,这种就属于廉价的泡泡糖了,常被装在一个大大的透明罐子,1毛钱能买2个,刚吃进嘴里有些硬,但是嚼几下就变软了,而且带着淡淡的水果香味,吹泡泡也能吹起来,但品质不高,最多吹的和拳头一样大就破掉了,而且嚼一会变的很硬,也没什么味道了。
夏日解暑的神器,记忆中每日午后去学校,必须买一个1毛钱一袋的透心凉,其实就是厚实的塑料袋里装各种口味的糖水,冻成的大冰块,吃的时候咬一个小口,慢慢的吸冰水,解渴解暑。
最痛快的是上课结束后,放在桌子里的透心凉已经化了一半,一口吸下去,那可真的是透心凉了。
吃过最早的辣条类食品,起的这个名字确实相当的奇怪,当时的人真的很有创意,其实就是面粉做的,添加了大量的调味料,喜欢吃的小朋友很多,但不清楚那个时候有没有那么多的添加剂,略微有点辣,因为我小时候怕吃辣的东西,对这个印象倒不是特别深刻。
济公开胃丹,和八十年代热播的《济公》同期推出的零食,小朋友们都说是从济公身上搓下来的泥丸,一颗颗黑色的圆豆豆,其实是用山楂、陈皮等制作的,一包的数量不少,质量参差不齐,好的比较软,有酸香味,劣质的不知道是什么做的,比黄豆还硬,小朋友都咬不动。
粘牙糖是最便宜的零食之一,没有论根卖的,都是论排卖的,1毛钱买一排,大概有一二十根,五颜六色的非常吸引人,这东西确实特别粘牙,应该是麦芽糖染色做出来的,现在感觉最大的成本应该在包装上,把麦芽糖封装到这小袋子里可真的不太容易。高年级的小朋友不喜欢,认为太幼稚,一般都是幼儿园和低年级小朋友买着吃。
在80后的记忆里,小时候的天是蓝的,世界是充满快乐和未知的,新鲜的事物层出不穷,无论是看日漫还是玩游戏机,还是收集糖纸、扇画片,都有着无穷无尽的快乐,偶尔回忆一下过去还是挺能让人放松的事情,80后伴随着时代的浪潮,茁壮又充实的成长起来,每个人的故事都很多,每一个人都有满满的儿时记忆,烙入内心,只是时光匆匆,再也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