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秋到战国,有一条明显的分割线,就是三家分晋。三家分晋说起来很简单,春秋末年,强大的晋国国君名存实亡,整个国家被赵、魏、韩三家把持。后来三家实在把持不住了,就瓜分晋国闹了独立,而后周天子封他们为独立的诸侯。那么晋国是怎么走到分裂这一步的哪?今天给大家简单的梳理一番。
这六个人对外统兵打仗,对内参与晋国内政的制定,名副其实的出将入相。晋国当时的贵族大户有十几家,这六个职位算不上正宗的世袭制,可基本都是从十几家大户里选出来的。
在晋悼公时期,因为国君的强势和英明,他还是能成为国家的主导,卿大夫们是在国君的领导下工作的。可是这一百多年下来,这十几家大户人家的境遇已经发生了变化。
比如赵衰的这一支,赵衰的儿子赵盾做过执政大臣,赵盾的儿子赵朔也位居六卿之中,可赵朔死后赵家遭到攻击,几乎是满门被灭。所幸赵朔的儿子赵武还在,有人同情赵衰,赵武这才重新进入决策圈,重新振兴了赵家。
其他的,比如狐偃这一支,在赵盾执政期间,狐偃的儿子贾季跟赵盾不对付,结果被赶出了晋国,狐家人也被清洗,退出了晋国的政治舞台。
之后还有先家、郤家这样因为子孙原因退出的,韩家因为韩厥的崛起加入的,总之到了晋平公时期,只剩下了智家、赵家、魏家、韩家、范家、中行家和栾家了。栾家又是没把持住,因为一个栾逞作乱,满族被灭,剩下的六家就是晋国最后的六卿了。这六卿之中,赵、魏、韩三家关系非常好,这也是他们能走到最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晋平公之后是晋昭公,晋昭公之后是晋顷公,晋顷公之后是晋定公,在这五十多年的时间里,六卿还是那六家,只不过他们扎根更深,早已枝繁叶茂。
在晋顷公十五年,赵家掌门人赵鞅因为一些事情,要处死邯郸大夫赵午。范家和中行家就以此为借口,合起伙来跟着晋国军队攻打赵家。韩家和魏家本来就跟范家、中行家不对付,再加上挨揍的是赵鞅,他们就联合起来解救赵家。
不知道中间是怎么进行的,范家和中行家居然公然反叛了,这会可好,晋国的军队又跟韩、魏两家的军队一起攻打范家和中行家。后来在韩家和魏家的求情之下,赵鞅得到了赦免,范家和中行家则因为没有人帮忙,被赶出了晋国。
四家得到消息以后,也是吓坏了,这国君要除掉自己,可怎么办好?思来想去,还是先硬着头皮过关吧,他们就联合发兵攻打晋出公,晋出公在逃往齐国的路上死掉了。智家的领袖智伯又重新立了一个软柿子当国君,这就是晋哀公。智伯因为控制了国君,智家则成为四家中最强大的一家。
后面就是耳熟能详的故事了,智伯想要一家独大,就以国君的名义,跟三家索要土地,韩家和魏家乖乖的给了,只有赵家硬着脖子没给。智伯拿这个当借口,联合韩家和魏家攻打赵家。就在赵家生死存亡的时刻,魏家和韩家反水了,他们跟赵家联合做掉了智家,瓜分了智家的土地,从此赵、魏、韩三家控制了晋国,而后三家分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