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百科 > 汉代刘向后汉书(《汉书》赏析)

汉代刘向后汉书(《汉书》赏析)

时间:2023-10-17 09:58:58阅读:

汉代刘向后汉书(《汉书》赏析)

图片来自互联网。

刘向其人,在宣帝时走上仕途,二十岁时,因品行端正升为谏大夫。元帝时,刘向和萧望之、周堪、金敞等成为皇帝的辅政大臣,但是受到了石显、弘恭等佞臣的压制。直到成帝即位,石显等人服罪,刘向才被重新起用,被任命为光禄大夫。但是又被王凤兄弟压制,才华不得施展,最后死在任上。

刘向一直反对外戚专权,对皇帝的进谏可谓苦口婆心,但是终究没有被皇帝采纳,以至于在他死后,出现了改朝换代。

纵观刘向一生,我为他对汉室的忠诚所感动,他几次向皇帝进谏,引古喻今,可谓赤胆忠心。对于外界的阻挠甚至威胁,他也没有改变自己的初衷,可谓痴心不改,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刘向的谏言在书中占据了很长篇幅。其中提出了很多值得后人思考的理论。

列举高祖时期的季布、武帝时期的倪宽、董仲舒、宣帝时期的夏侯胜等四人的经历,阐述“有国之臣,不辜负国家而有益于天下”。

列举商汤的事例,阐述“在高位时要向皇上荐引贤德之人,在下位则向皇上推荐有德之人”。

提出了国家需要居安思危的理念。“在安全时不要忘记可能发生的危险,在存在时不要忘记被灭亡的威胁,这样,国家的安全才有保障。”。

提出了“自古到今,没有不灭亡的王朝”的理论,用以警示皇帝。让皇帝认识到“统治是在变化的,知道天命可以授予的人很多,并非只一姓”的事实。并以夏商的贤君和昏君进行对比。“尧、舜虽然有圣德,但他不能感化丹朱的儿子。禹、汤虽有美德,但也不能训导他们的末代子孙桀、纣。”。

提出了国家稳定与君臣关系的逻辑。“君王没有不希望国家安定的,但却经常出现危机。没有不希望国家长存的,但却常常亡国。这是因为失去了驾驭臣下的手段。大臣掌握了权柄,主持国政,没有不危害君王的。”。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0143424@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