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百科 > 抛砖引玉的意思及用法(谈“抛砖引玉”:如何巧妙运用三十六计中的积极成分)

抛砖引玉的意思及用法(谈“抛砖引玉”:如何巧妙运用三十六计中的积极成分)

时间:2023-10-30 09:16:03阅读:

抛砖引玉的意思及用法(谈“抛砖引玉”:如何巧妙运用三十六计中的积极成分)

抛砖引玉,意思是指抛出砖头,引回白玉。如果把它用在生活中,比喻用自己粗浅、不成熟的东西,引出更好的、更珍贵的东西。

相传唐朝诗人赵嘏卓有诗才,求他赠诗的人很多,他却不肯轻易答应。另一个诗人常建为了请赵嘏赐诗,想出了一个办法。他知道赵要去灵岩寺游玩,便事先在寺壁上题写了两句诗。赵嘏看到这两句诗写得不错,不禁技痒,信手续上两句,补成一首绝诗。因为赵嘏续后的两句诗比常建先写的两句诗好,后人便将常建引导赵嘏赐诗的办法叫做“抛砖引玉”。

抛砖引玉之计在“三十六计”中引申为诱敌的谋略。它的诀窍是:用形同类似的东西,而不是似是而非的东西去迷惑对手,使其懵懂上当。

抛砖引玉计策在正常的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运用,就不是着眼于骗人上当,而是着眼于求人相助了。因此,我们经常会在请求别人发表高见之前,简单地陈述自己的看法,然后谦逊地说:“这些看法说出来,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征求您的宝贵意见。请您……”自然,如果对方早已畅所欲言,此时就会打开话匣子。如果引而不发,就得看你的态度是否诚恳,你先说出来的看法是否能打动他的心弦了。一般来说,只要你说得合情、合理、有根、有据,你抛出去的“砖”,不愁引不到“玉”的。

在社交中善于抛出引起话题的“砖”,也可以引来传递友情的“玉”,其办法归根到底,不外乎抛砖引玉的诀窍一“类以诱之”,即通过认同,清除对方在初交时常会产生的戒备心理,达到相识相助的目的。认同的途径大致分为两种:“情”与“理”。通常,“情”远较“理”能够打动人的心弦。未谙世故的人遇事喜欢据“理”力争,坚持自己的见解。往往面红耳赤之余,不仅不能赢得别人的信服,反而被人称作“骄傲”、“狂妄”。其实,在这样的场合,既然你自信真理在手,为什么不雍容大度地改用微笑战略,和善地表示理解对方的心境,虚心地聆听对方的意见,努力使对方不再固执己见而改变抗拒抵触的态度呢?这样做,至少可以消除“骄傲”、“狂妄”的误解,或许还可以在微笑使人难以抗拒的微妙情况下,不知不觉地接受你的意见呢。

情感上的认同,有助于输达需要对方接受的道理。反过来,对方接受你输达过来的道理,就会增进情感上的认同。而无论通“情”还是达“理”,都离不开语言这一交际工具。适当而恰如其分地挑起话题,将言语交谈引导到有利于通“情”达“理”的境界,这就需要“抛砖引玉”了。如果交谈不太顺畅,你就需要谈论对方最感兴趣的话题,不管这类话题是大是小。那么如何才能发现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呢?请看下面的经验教学。

如果你不了解对方最感兴趣的话题是什么,你可先聊聊诸如天气、物价和影剧球赛一类通俗话题,同时观察、判断对方的爱好和正在思考的问题。通过短暂的旁敲侧击之后,对方会在你试探的某个问题面前打开话匣子,这时,你可以继续“抛砖引玉”,而且抛出的“砖”不妨更大、更象,你进而称赞他的爱好或想法,并且表示自己也有同好或同感。谈到投机之际,你已经引到了代表友情之“玉”。如果你还想得到更大、更宝贵的“玉”,那么你就可以趁热打铁,征求他对某个问题的意见,请求他予以支持和帮助。在通常情况下,他很难拒绝,或者很难严词拒绝了。

俗话说:“投之以桃,报之以李”。需要注意的是,倘若你在言谈中抛出的不是一块青“砖”,而是一摊脏泥,那就肯定引不来真“玉”,而要炼就引“玉”之“砖”,就得不断学习——从书本学习知识,从人生见识世故。您说对吗?。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0143424@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